
1、中国穆斯林主要庆祝三大节日:开斋节、宰牲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其中圣纪节(阿拉伯语音译“冒路德”)是为了纪念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通常在伊斯兰历3月12日(逊尼派)或3月17日(什叶派)举行。
2、这一天既是穆罕默德的诞辰也是忌日,国内穆斯林既纪念也祭奠,而国外穆斯林主要纪念诞辰。个别激进教派反对庆祝圣纪节,认为可能涉及个人崇拜,但穆罕默德对穆斯林的重要性无可替代,这种重要性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
3、相传穆罕默德约570年出生于麦加,当时麦加是阿拉伯半岛重要的贸易枢纽,信仰多元。当地最有影响力的古莱什部落经营驼队贸易,管理克尔白圣殿。穆罕默德属于古莱什部落的哈希姆家族。
4、在穆罕默德出生前,麦加的商业发展和信仰环境已使其具备超越部落社会的条件。通过与周边文明的接触和经商活动,部分麦加人接触到一神教信仰,认为救赎是可能的,这一观念颇具吸引力。
5、当时麦加流传将有先知出现的传闻,引起古莱什人尤其是首领艾布·苏富扬的警惕。他辩称修道士需要先知引导,但麦加人依靠偶像接近神,无需先知。然而,根据后来的先知传记记载,麦加当时已弥漫着期待先知引领的浓厚氛围。
6、穆罕默德的祖父阿卜杜勒·穆塔里布是哈希姆家族族长,父亲阿卜杜拉早年经商,家境一般,在经商途中染病去世,当时先知尚未出生,因此先知是遗腹子。
7、据传记记载,先知母亲在怀孕前后经历了一些“奇迹”,如梦见声音告知她怀的是“子民的主”,并被告知给孩子起名“穆罕默德”(意为“最受赞美的”)。此外,她有时看到从腹部发出的光芒照亮远方的叙利亚城堡,先知出生时还看到星星坠入大地。
8、先知穆罕默德的童年充满坎坷:作为遗腹子,六岁丧母,八岁祖父去世,由伯父艾布·塔利卜抚养长大。他天资聪颖,青少年时期曾放羊、参加部落战争,并随伯父经商。25岁时与富孀赫蒂彻结婚,育有二男四女(两子夭折),开启家庭生活。
9、随着地位提升,他开始参与麦加克尔白事务管理;财富增长使他减少劳作,有更多时间进行宗教冥想。他对麦加宗教腐败现象(如宗教商业化、酗酒赌博)深感不满。40岁时(610年斋月),他在希拉山洞独处祈祷,首次接受天使启示。
10、据说,穆罕默德得到最初的启示,就是《古兰经》第九六章第1—5节的内容:你应当奉你的创造主的名义而宣读,他曾用血块创造人。你应当宣读,你的主是最尊严的,他曾教人用笔写字,他曾教人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
11、遇到了这样神奇的事情,先知感到有些恐惧,他回家之后,把遭遇告诉了妻子赫蒂彻,但她坚信丈夫所言属实,并且成为穆罕默德的第一个追随者。从一般历史的角度讲,伊斯兰教自此诞生了。但从伊斯兰教的视角来说,先知穆罕默德却不是伊斯兰教的创立者而是复兴者。
12、穆罕默德最初的追随者包括他的妻子赫蒂彻、仆人载德(后被穆罕默德视为养子)以及十岁的堂弟阿里。然而,家族长辈大多不支持他的新信仰,认为这会破坏部落秩序和社会稳定。商人艾布·伯克尔(后来成为先知的岳父和首位继承人)因性格豪爽,带动了一些人皈依伊斯兰教。
13、伊斯兰教在麦加初期发展缓慢,前三年信徒不足40人,主要由年轻人、朋友和奴隶组成,形成最早的穆斯林群体。他们共同祈祷、听穆罕默德布道并积极宣教,但因此与古莱什部落首领及当地传统偶像崇拜者产生冲突,处境艰难。尽管穆罕默德的伯父不认同其信仰,仍为他提供保护。
14、随后穆罕默德遭遇双重打击:伯父去世和爱妻赫蒂彻归真,失去保护与支持后,麦加人的迫害加剧。622年7月16日,他决定带领全体穆斯林迁徙至麦地那,这一天被定为伊斯兰纪元元年,称为“希吉拉”(意为迁徙/新开端),标志着伊斯兰教历史的重要转折。
15、伊斯兰教历史上的"迁徙"事件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学者研究表明,"迁徙"和"圣战"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并非教义规定,也不必然与暴力相关。穆罕默德明确表示光复麦加后迁徙不再是必须的。迁徙到麦地那后,穆斯林与不同民族、信仰的群体建立了良好关系,实现了与基督教、犹太教的和谐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