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一年一度的团聚日子,而这个节日最热闹的地方,往往就是家家户户的厨房。
你是否曾好奇,那些留至最后的剩菜里,藏着怎样的故事?
在我们家,正是这锅看似普通的春节剩菜,牵出了一位99岁姨姥温暖一生的情谊。
腊月寒风中的白汤记忆在我年幼时的腊月,每一家都在紧锣密鼓地准备年货。
家里的厨房少不了一大锅浆糊。
这浆糊,不是吃的,而是用来贴春联的。
寒风里,我小小的身影经常围着灶台打转。
眼睛被热气熏得发酸,却又忍不住去盯着那锅浆糊发愣。
在我们那时,白面可是太珍贵了,就像天上飘的云彩。
哪怕做个浆糊,也是春节前难得的一次“奢侈”。
那时候的年味,其实就是一锅浆糊里翻滚的泡泡和母亲发红的眼眶。
我总是端着自己那只豁口的碗,盯着锅里,看能不能再舀一点出来。
这种童年的小渴望,想想真有点好笑,但它真实地填满了我们那时候的冬季记忆。
三十里山路和姨姥的深宅春节的脚步总是慢得让人纠心,盼了又盼,总算捱到了正月初三。
这一天,我跟着母亲朝城里出发,赶去姨姥家拜年。
母亲手里的竹篮里,馒头排得整齐,油条被裹得严严实实,这是我们准备好的年礼。
踩过蜿蜒的山路,我们终于来到了姨姥的大宅子前。
小时候的我总觉得,那地方一定是很气派的,却不曾想到她的家和我想象得相去甚远。
进门后,我很快发现,姨姥的家不如她昔日那么光鲜亮丽。
那次见到的姨姥,头发有些凌乱,腰也弯了不少。
桌子上堆着些红烧肉和剩饭,毫无章法。
不觉间,我和母亲交换了一下眼神,心里泛起了些异样感觉。
珍馐烩菜的深刻滋味姨姥和母亲一见面,就赶紧把我们带到厨房。
姨姥把一大盘剩菜倒进锅内。
我盯着沸水飞溅的模样,鼻子里满是菜香,有点控制不住了。
眼前那些简单不过的食材,在姨姥的锅里一煮,竟然成了我心目中的美味。
姨姥轻轻拍了拍我的头,笑着让我慢点吃。
我则顾不得回答,只顾着往嘴里扒拉,眼泪倒是差点没忍住。
那锅菜,看似简单,不过就是些剩下的食材,却是我多年最深的味道记忆。
这种味道,无法用任何山珍海味替代,因为饱藏了姨姥对我们真正的关心。
温暖岁月的四十元压岁钱临走时,姨姥把四十元压岁钱塞进了我的怀里。
那笔“巨款”,对当年的我们来说,简直大得不可思议。
后来,它也成了我们那段时间生活的支撑,母亲用这些钱换来了半袋玉米。
那段时光里,与其说是钱救了我们,不如说是姨姥的恩情和关怀。
结尾:人间至味是灯火回忆起过去的冬天,走过姨姥家的老宅,我总能记起自己那只小碗,还有那温热的锅菜。
而如今,随着岁月流逝,姨姥也老去了。
可无论多长的时间,这故事却如同那盏灯,始终明亮。
人间至味是什么呢?
不是美食,而是那些在寒风中仍然温暖着我们的细节。
它们就像风雪夜行人的灯塔,把我们引向温暖的家。
这就是99岁姨姥给我的恩情,以一种质朴而深沉的方式,融入了生活的平凡而温暖的点滴。
对于那个一年一次的节日,不论它在哪一年、何种形式,它留在人们心中的,是那些因爱而温热的瞬间。
愿每一段这样的故事,都能成为我们心中的灯火,指引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找到爱与温暖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