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音箱经历长篇连载—更艰难诞生的NS17,追求不凡之路(下)

懂科技的杰长老 2023-10-11 17:34:04

在前面自己聊了聊做耳机之路,有空也在此也聊聊自己做音箱之路,透露一些经历和趣闻(不涉及商业机密),希望大家喜欢!

拓展阅读:

为NS17搭配功放之路--最后只好自己做

由于NS17在研发过程中,自己几乎没有考虑过它的推动问题。结果在出来之后,自己却发现一个相当尴尬的问题。它的素质极为出色,以一对小小的6.5寸音箱实现了相当全面的声音表现,从交响到人声到小编制乐队,都能非常良好的表现。并且动态巨大、低频强劲(不谦虚的说,NS17是以一对小书架实现了一对中型落地音箱比下潜和低频表现的了)。但40Hz的低频下潜(-3db),超长的冲程(13mm),就意味着它对功放有相当的要求。

但在历经一年多,选择了同价位的数台国产功放后(此处省略一万字),自己发现它们都在某方面没法满足NS17的要求。此处并没有贬低其它家功放的意思,而是自己NS17对功放的要求确实有些过高。它既要求功放提供足够的功率,又要求比较大的控制电流,同时又对功放的音色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毕竟是40000Hz的延伸)。这个要求确实很过份,自己用进口功放推动时的出色效果,在国产功放上就很难实现了。不得不承认,国产功放和进口顶级仍然是有相当差别的。不过,进口的好功放实在太贵了,推好NS17的功放,最便宜的也要五六万了。

参加过两次音响展效果都不理想后,我终于决定自己上了。最后采用了一台超甲类设计的后级电路,功率300瓦8欧,500瓦4欧,输出电流48A。在此略为科普一下,超甲类电路采用的是动态调整管子静态电流的方式,让它在小功率时(大约10瓦)工作在甲类状态,这个状态可以满足至少90%的欣赏音乐时间的需要。而在中大功率下工作在AB类状态,从而在音色、效率、动态上取得一个更好的平衡,并有更小的发热量和良好的音色。A300因此可以连续工作一整天发热量也相当低,仅为温手而已,这让它的可靠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最终调整出来的A300后级动态出色,声音干净而富有魅力,同时发热量小的优点带来了工作的稳定。可惜自己的外观设计水平不够出色(其实是很一般,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传统经典一点的外观),它的售价也因此相当合理,一对只要12000元左右,只有同等级的国产功放售价的一半多,甚至没有进口产品的1/5贵。但声音连见多识广的《新音响》杂志社主编都为之赞不绝口。

由于A300仅为一台单声道的后级功放,因此自己需要为它准备一台前级。一开始自己考虑是一台晶体管的前级PA-1,它采用相当经典的电路,在许多专业的器材上曾经采用过。它的素质非常的高,低频强劲、解析力好,但在成都展上的表现音色不够理想。因此,自己后面又用了一台胆前级来搭配,这就是自己的雨前级。

这是一台采用经典电子管电路的机器,因为电子管产品非常成熟,经典线路有很多。只要不瞎改,它们的声音是非常漂亮的。电子管前级和后级不一样,它的失真和信噪比要比电子管合并式和纯后级高得多。

电子管前级拼的是用料和调试,其中的核心是电子管。同样的管子,不同厂家,甚至不同年份,声音差异都相当明显。雨前级采用GE的80年代的古董管,耦合电容用著名的发烧电容厂苏伦的金属化薄膜电容,其它用料也非常讲究。

样机做出来,声音干净、细腻迷人,一听中毒。于是加上蓝牙,重新做了外壳,用了个非常经典的外观,开做。本来是打算加上遥控和平衡的。不过,这台前级是甲类的,天生就不是平衡。而加上遥控改动太大了。加上我自己一直不喜欢平衡,觉得素质虽然高,但声音不够润,于是作罢。

出来后,大家的评价很不错。但自己的评价却很低,原因很简单,成品机的声音比样机差了一大截。找了一大圈后,发现是蓝牙惹的祸。这个功能不插上电就没事,一插上,哪怕是不用,都会产生干扰。而这,直接影响了声音表现。

然而,就算这样,它的声音仍然比不上自己样机的水平。一直在找原因,却一直没找到。直到某一天把功放寄到老烧,茶城昌哥,他打开来听的时候发现声音比盖上好多了。然后才找到原因,正式版的箱体结构导致在放音乐时,功放的壳子也会一起振动,而把上盖打开,这种封闭式所带来的共振效应就没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很简单,加厚上盖,搞定。原因也很简单,就是电子管前级非常容易受干扰和振动的影响,这点它比晶体管敏感多了。

至此,自己的雨前级加A300的声音才终于彻底搞好。我也因为做音箱的原因,被迫做起了功放。虽然电子技术和音箱技术差异性很大,但调音是相通的,也幸好自己在电子公司干过些年,并且有过DIY功放的经验。

0 阅读:0
懂科技的杰长老

懂科技的杰长老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