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电脑装进眼镜盒AR+AI助力能否满足新办公形态需求?

科技旋涡 2023-12-22 18:20:55
作者|贾桂鹏

近年来,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及硬件设备的快速迭代升级,带动了全球化的生产方式变革,人们对于随时随地、跨设备的移动轻办公需求日益增长。

IDC预测,截至2024年,美国将有60%劳动力选择远程办公。我国也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加入了这个队伍。10月10日,继携程后,去哪儿网也开始实行居家办公制度。去哪儿网COO刘连春发全员信称:“这是我们在探索一种适合去哪儿的更酷的工作方式上,迈出的第一步。”

元宇宙新声认为,这种新的办公形态出现势必会迎来一波办公设备的更新,毕竟厚重的笔记本电脑、屏幕偏小的手机在远程办公场景下都会出现局限性。那么,如果有一款产品,身材小巧、携带方便,可以为用户提供随身大屏、多屏协作,并且还植入Android完整生态,会不会满足新办公形态下工作者对于硬件设备的需求呢?

日前,国内AR厂商INAIR就推出一款主打办公的AR眼镜INAIR Pro。在众多AR眼镜厂商都把定位放在“轻娱乐”场景的背景下,INAIR能否在办公这个细分领域杀出一条血路呢?

AR眼镜+办公=未来吗?

其实与大家一样,我们第一次听到INAIR这个品牌时也有些陌生,好像他突然就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

据了解,INAIR是北京多屏未来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品牌,2022年成立,由真知创投联合创立和孵化,以获得多家头部VC的下注。在成立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们公开发声较少,发展也相当低调,但低调并不意味着“低效”,短短一年间,他们的第一款产品INAIR Pro就“横空出世”。

在宣发INAIR Pro时,我们注意INAIR用上了“行业内首款办公AR眼镜”,“移动办公利器”等说法,这不禁让人发问,AR眼镜来蹭远程办公的热度了吗?通过试用后,我们对INAIR Pro的产品定位有了新的认知。

面对品牌宣传的“办公”使用场景,INAIR Pro对产品进行了大量优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长时间办公中,使用者的佩戴舒适性和携带性。为了更好地解放双手,INAIR Pro采用眼镜+颈环主机的设计方案,而且,为了颈环主机与颈部有更好地贴合,研发团队在产品重量的平衡和颈环曲线的调整方面做了大量优化,使其符合人体工学。

需要指出的是,在试用一段时间后,我们感受到INAIR Pro的颈环已经有了明显的发热情况,这也是目前AR产品共有的一个问题。

在便携性方面,仅重80g的INAIR Pro提出了“将电脑装进眼镜盒”的理念,而这与普通墨镜无异的产品通过颈环主机与眼镜的结合实现大屏效果,为用户随时随地办公时提供良好的显示体验。

如果仅仅是产品外观上的优化,肯定不能称之为“办公”AR眼镜,在交互体验上,INAIR Pro支持多屏头动浏览,无须手动点击,头部转动之间便可实现屏幕切换,还可通过头动定位查看复杂的图文细节,其空间缩放功能使局部全览收放自如。

另外,INAIR Pro还深度整合了AI能力,可记录视频会议中的对话还可将相应PPT中图片加入到会议纪要中。而且INAIR Pro融合了百度文心一言,使用户在办公时利用AI提升效率。

在光学、视觉等相关技术方面,INAIR Pro也进行了相应的投入,产品已获得SGS低蓝光护眼认证,并且可以量身定制近视、远视、散光镜片,提供更清晰和舒适的画质感受。

在产品硬件和性能方面,INAIR Pro配备高通骁龙8核处理器和8G运存;从软件和生态来看,产品支持开放应用下载安装,并已推出INAIR APP。

我们看到,INAIR Pro的确为用户在办公中提供了很多体验优化,也不愧为他们宣传的办公AR眼镜之名。而对于一家初创公司的首款产品,虽然会有诸如发热等问题,但我们可以给它打一个不低的分数。

元宇宙新声认为,尽管INAIR Pro在生产力方面短时间内无法替代传统PC或工作站,但像很多平板电脑等“轻办公”使用场景已能够替代,可以让用户在不同地点、不同环境中有更好的体验。

虽然INAIR Pro有潜力在办公领域中取代一些设备,但又有一个疑问出现在我们脑中,在目前的AR眼镜市场中,把自身产品定位在办公这个细分领域里面,对于INAIR来说真的是好事情吗?

AR眼镜市场需要挖掘细分领域吗?

IDC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中国AR/VR头显出货32.8万台,同比下滑44%,其中AR出货6.8万台,同比上涨142%,通过数据,我们看到虽然AR产品同比涨势喜人,但6.8万的出货量说明行业仍处于比较初期的阶段。

我们发现,目前尝试AR产品的,多数是科技发烧友或者高端游戏玩家,这本身就限制了整体行业的发展。而且,随着XREAL、雷鸟、Rokid等头部厂商完成内部布局,加速新品发布,华为、小米、魅族等手机厂商也来搅局后,使得原本就不大的市场竞争压力陡增,从而留给INAIR这样初创厂商的生存空间就会越来越小。

元宇宙新声认为,INAIR入局商务办公细分赛道,打造功能的差异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决定,加之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混合办公形式,主打“随时随地大屏办公的提效工具”,也许INAIR会获取更多商务用户的青睐。

一直以来,我们都非常乐于看到AR眼镜厂商用新视野开拓细分领域市场,但值得思考的是,面对仍处于比较初级发展阶段的AR眼镜行业,细分领域能不能助力其打开第二条增长曲线呢?

目前来看,在AR眼镜在设计、功能、体验等方面有长足进步外,讨论其未来的存续发展,核心是需要明晰AR眼镜能否满足消费者的刚性需求。

对于消费者来讲,在更多人关注的娱乐角度,虽然AR眼镜对比投影仪、Pad、手机等硬件设备有体验上提升,但也没有提升到能让大家忽略其几千元的售价。

另外,就是AR眼镜在内容生态上的缺失,导致AR眼镜如今的作用更像是另一种形态的“智能手机”,功能并不具备稀缺性,日常应用场景更是少之又少。

元宇宙新声认为,内容、芯片、技术需要长时间地打磨。不过在产品与技术的阶梯升级过程中,也要不断释放价值给消费者。包括抢占细分领域的INAIR,产品如何能提供给商务用户更多其他设备无法体验到的内容,才是产品出现在市场中的本质,才能真正抓住消费者的心。

写在最后

毫无疑问,INAIR是个有勇气的品牌,他们在不断探索着AR眼镜能延伸到何处,能赋能哪些行业。据了解,INAIR目前已得到来自集度、度小满、海致等企业的订单。企业负责人透露目前正在加速产品优化,为用户提供操作更方便,更具适配性的系统体验,以期得到市场验证,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0 阅读:29

科技旋涡

简介:在这里,看懂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