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美空军为什么一直找不到彭老总?一个人很关键

斋小晗评文化 2024-10-18 12:55:05

1921年秋,中国正处在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

列强入侵,军阀割据,民不聊生。

彼时的毛主席,刚刚参与创建了共产党。

为了寻找革命的突破口,他来到了湖南安源煤矿。

这里的工人们生活在最底层,每天与煤灰为伴,与死亡相邻。

在安源的矿区里,毛主席遇到了一个名叫冬伢子的小矿工。

这个孩子,年纪尚小。

却已经不得不,在危险的矿井中谋生。

他的眼中露出对生活的迷茫和无助,却又隐隐带着一丝倔强。

毛主席看到了冬伢子,仿佛看到了千千万万个在苦难中挣扎的中国人。

他主动走上前去,用家乡话亲切地说:

“你叫冬伢子,我小名叫石三伢子,咱们都是伢子哩。”

这句朴实无华的话。

如同一道阳光,瞬间驱散了冬伢子心中的阴霾。

他不好意思地笑了,那笑容中带着对未来的希望。

一句“咱们都是伢子”的亲切问候,如一粒种子,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他感受到了被尊重和关怀。

第一次意识到,自己也是这个社会中重要的一份子。

你这个兵工王不简单

1927年秋,王耀南参加了秋收起义。

要知道,六年前,他还只是安源煤矿里一个叫冬伢子的小矿工。

生活在暗无天日的井下,对未来毫无期许。

1935年,红军四渡赤水,王耀南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赤水河水急滩险,渡河工具匮乏。

他临机应变,就地取材,用盐船、门板在湍急的赤水河上架起了十多座浮桥,确保了红军顺利渡河。

渡过青衣江时,王耀南再次展现了惊人的创造力。

他想出了一个大胆的主意:

用多个竹排,系上千斤重的石头,在水面之下搭建一座隐蔽的浮桥。

这座“隐形”的桥梁。

不仅确保了红军安全过江,还成功迷惑了敌人的耳目。

然而,王耀南最为人称道的壮举,要数飞夺泸定桥的惊险一役。

1935年5月,红军前进的道路被汹涌的大渡河阻隔,唯一的通道就是那座摇摇欲坠的铁索桥。

枪林弹雨,王耀南带领战士们,在粗重的铁索上铺设桥板。

当红军全部安全渡过泸定桥后,毛主席亲切地称赞王耀南说:

“你这个兵工王不简单。”

从此,“兵工王”的美名便不胫而走,在解放军内部广为流传。

把坑道连起来,形成一个大网

1951年,朝鲜战场上打得很激烈。

志愿军在第五次战役后,遇到了大麻烦。

美国人有很多飞机,天天轰炸我们的阵地。

伤亡很大,大家都在想办法。

这时候,毛主席第一时间就想起了王耀南。

1951年9月,王耀南来到了朝鲜。

他看了看地形,想起了自己在煤矿的日子。对首长说:

“可以在山里挖坑道,把坑道连起来,形成一个大网。”

王耀南的这个主意很有门道。

敌人要是打一个坑道,其他坑道就能马上支援。

这样,咱们的兵就安全了,还能把敌人打怕。

为保证坑道安全使用,王耀南提出了几个要求:

第一,坑道得能防空袭、炮击、毒气、下雨、潮湿、火烧和严寒。

这七样都得防住,战士们才能安心。

第二,坑道要挖成六边形。几个六边形连在一起,就像蜂巢一样结实。

第三,一个排的兵负责一个坑道。

每个坑道都要有机枪和迫击炮,几个坑道中间还得有一门山炮。

坑道之间隔个三四百米。

这样既能互相照应,又不会被敌人一锅端。

王耀南设计的坑道工事,派上了大用场。

两场坑道战

10月,英美联军和志愿军在马良山打起了硬仗。

马良山不高,但地势险要,是个兵家必争之地。

我们的战士们早就按照王耀南的办法,在山里挖好了坑道。

那天,敌人来势汹汹。

有飞机大炮,还有坦克。

可我们的战士躲在坑道里,一点不怕。

敌人冲上来,我们就从坑道里冒出来打;

敌人用炮轰,我们就躲进坑道里。

就这样,一天下来,敌人冲了二十一次,都被我们打退了。

有时候,敌人占了山头,以为赢了。

可没想到,我们的战士还在山腹里的坑道中。

等敌人一松懈,我们就从坑道里杀出来,把山头夺回来。

来来回回几次,敌人都摸不着头脑。

敌人气坏了,知道是坑道厉害,就集中火力猛轰坑道。

可坑道修得结实,炮弹打不穿。

敌人冲上来,却总是扑个空。

我们的战士像地底的蛇一样,神出鬼没,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

就在马良山的两场坑道战中,我们就打死打伤俘虏了四千多个敌人。

要是放在以前,我们自己可能也会伤亡惨重。

可这回不一样了,我们的伤亡比敌人少了十五倍。

这场仗打下来,大家都明白了坑道战的厉害。

在朝鲜这样的山地,坑道就是我们的铁壁铜墙。

敌人的飞机再多,大炮再厉害,也奈何不了我们。

一场轰轰烈烈的“地下运动”

1952年,朝鲜战场上的形势还是很严峻。

美国人的飞机天天在天上转,我们的阵地经常挨炸。

彭老总心里着急,就想起了王耀南。

王耀南想了想,说:

“还是得靠坑道。不过这回咱们得大干一场,把坑道修到每个山头每个战壕里去。”

彭老总听了,觉得有道理。

他马上下令,全军都要挖坑道。

于是,志愿军的战士们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地下运动”。

白天打仗,晚上挖坑道。

有的地方石头多,他们就用炸药炸;

有的地方是沙土,他们就用木头支撑。

就这样,一年下来,志愿军挖了七千多条坑道。

把这些坑道连起来,有两千公里长,相当于从北京到广州的距离了。

他们还修了75万个掩体,把三八线附近的山山岭岭都打通了。

有了这么多坑道,志愿军打起仗来可有劲了。

美国人的飞机来了,大家往坑道一钻,一点事没有。

等飞机一走,咱们的人又冒出来。

该打仗打仗,该吃饭吃饭。

这一仗打下来,志愿军的战果比前五次战役加起来还要多四倍。

要知道,前五次可是大仗啊。

这回却是靠着坑道,慢慢地蚕食敌人。

更让人高兴的是,我们的伤亡大大减少了。

以前每个军每天要死八十多人,现在只有两三个人牺牲。

1953年1月20日,朝鲜的寒冬里,一场惨烈的战斗打响了。

那天,美军来势汹汹。

飞机盘旋在天空,坦克在地面上咆哮。

向我们的阵地倾泻了20多万磅炸弹,8箱汽油弹,还有将近17万发炮弹。

这么多炮弹,堆起来,有一座小山那么高。

美军以为,这样狂轰滥炸,一定能把我们的阵地夷为平地。

可是,等烟散去,他们惊呆了。

我们的战士们从坑道里钻出来,一个个生龙活虎。

那些炸弹、炮弹,在坚固的坑道面前,就像是在给我们挠痒痒。

这一仗下来,我们只伤亡了11个人。

而美军的伤亡,却是我们的七倍。

这就是王耀南设计的坑道的威力。

它不仅保护了普通战士,还保护了我们的指挥员。

彭老总的防空洞

说起来,美军一直想炸掉彭老总的防空洞。

可是,他们找来找去,就是找不到。

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王耀南在防空洞附近玩了个小把戏。

他在洞口外的其他地方,画了些奇奇怪怪的图案。

这些图案看起来很显眼,反而让真正的洞口藏了起来。

这就叫“灯下黑”,美军的飞行员看到那些图案,就以为找对了地方,结果真正的洞口却被忽视了。

王耀南这一招,真是高明。

它利用了人的心理特点,让敌人自己产生了错觉。

这样一来,彭老总的防空洞就安全了。

王耀南的故事,不仅仅是个人英雄主义的体现。

从井冈山到朝鲜战场,他参加了300多次战斗,5次负了重伤,身上留下了31个弹痕。

可是,他从来没有退缩过。

在战争中,不是武器越先进就一定能赢。

聪明才智,坚韧的精神,有时候比武器更重要。

王耀南和他的坑道战术,就是最好的证明。

0 阅读:38

斋小晗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