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整出新花样了!
这治国在他手里,简直就像小孩子搭积木,变来变去。
这不,当地时间4月11日晚,美国海关及边境保护局突然宣布,联邦政府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产品免除所谓“对等关税”,虽说没指定国家,但谁都知道,中国作为电子产品出口大国,这消息主要是冲着咱们来的。
再瞧瞧,美国总统特使理查德・格雷内尔也表态了,说特朗普觉得跟中国谈判那是相当关键,得赶紧找到摆脱贸易对峙的法子。
这一前一后的动作,明眼人都看得出,特朗普这是有点扛不住,准备服软了?可事情真有这么简单?
01
特朗普这次对电子产品关税的豁免,看似来得突然,实则背后有着诸多他难以承受的压力。
首先,美国科技巨头们的全球供应链面临着巨大危机。
像苹果、英伟达、戴尔这些科技企业,对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的电子产品制造能力依赖度极高。
就拿苹果来说,其iPhone几乎全部在中国生产,若征收125%的关税,美国市场上的手机价格可能飙升至3500美元。
这不仅会让苹果等企业因成本飙升陷入困境,还会严重影响其全球竞争力。这些科技巨头在华尔街有着巨大影响力,他们的不满直接传导到了特朗普的耳边。
其次,来自华尔街和商界的压力如山般沉重。
美国股市近期的大幅波动,让那些金融大鳄们坐立不安。
股票暴跌,意味着他们的财富大幅缩水,而这很大程度上是特朗普关税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美国国内的红脖子们也因为物价上涨怨声载道。
电子产品作为美国家庭消费的重要品类,一旦价格因关税大幅上涨,普通民众的生活成本将急剧增加,这无疑会让特朗普的支持率遭受重创。
在金主和民众的双重压力下,特朗普不得不考虑做出让步。
另外,半导体、芯片制造设备等核心零部件若被加征高关税,将直接推高美国本土芯片工厂的建设成本。英特尔、台积电等企业在美国都有着巨额的投资计划,这些计划关乎美国半导体产业的复兴。
特朗普若不豁免此类产品关税,将延缓美国在AI、芯片等关键领域的技术优势提升,这对美国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种种压力之下,特朗普只能选择暂时“服软”,豁免电子产品关税。
02
特朗普一直自诩为谈判大师,他在1987年出版的《交易的艺术》一书中,详细介绍了自己的谈判技巧。
总结起来就是四个阶段:
先是提出惊人目标,说白了就是漫天要价,试图把对手吓懵;
接着大肆宣传,制造紧张氛围极限施压,让对手觉得不赶紧签约,以后代价更高;
然后决策反复摇摆,搞得对手心理七上八下;
最后打垮对手,获取对自己有利的结果。
这种谈判方法,被言叔称为“疯批谈判法”,用鲁迅的话讲,就是“掀屋顶策略”。
可特朗普没想到,他这一套在中国面前根本行不通。
早在1989年,他的这本书就被沈阳出版社翻译到中国出版,当时他的名字还被翻译成特拉蒙普,定价才3块多人民币,如今在二手书交易网上都被炒到380元了。
可以说,中国对他的谈判套路研究得透透的。
特朗普原以为,只要自己抛出天价关税,中国就会像2018年那样,赶紧跑来求着谈判。
但他失算了,中国面对他的极限施压,表现得极为淡定,根本不吃他那一套。
中国的硬气,让特朗普慢慢认清了现实,他在白宫向记者坦承,白宫算了笔账,不管怎么提高关税,中国都不会买账,这招不灵了。
中国面对特朗普的无理折腾,坚决反制,展现出了强大的定力。
你要极限施压,我就极限反制,没啥好商量的。在这场博弈中,中国已经修炼出了面不红、心不跳、如如不动的“扫地僧”功力。
特朗普的“疯批谈判法”在中国碰壁,也让他陷入了两难的困境,不得不重新审视与中国的贸易关系。
03
这次特朗普对电子产品关税的豁免,是他权衡利弊后的战术性退却,但这绝不意味着中美贸易战就此平息。
中美贸易战不可能一战定乾坤,必然会经历斗争、谈判、再斗争、再谈判的多次博弈过程。
特朗普的核心目标依旧是维护美国科技霸权、缩减贸易逆差,只不过手段开始从“全面进攻”转向“精准打击”。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我们一直秉持着“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的态度。中国对美国的挑战立即反击,同时当美国愿意改正错误、重新选择合作时,也能抛弃前嫌,实现合作双赢。
在未来的博弈中,中国一方面要继续加强自身的产业升级,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扩大内需,将14亿人口的统一大市场潜力充分挖掘出来。
另一方面,要继续坚定地对外开放,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拓展更多的合作空间。
对于美国而言,特朗普政府需要认真思考,一味地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是否真的能实现其所谓的“美国优先”。
贸易战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开始在美国国内显现,若不妥善处理,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未来,中美双方都需要展现出足够的智慧和诚意,通过平等、理性的谈判,寻求互利共赢的解决方案。这场世纪大博弈,才刚刚拉开帷幕,究竟谁能笑到最后,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