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大清王朝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朝代,所以有关于清王朝的正史和野史等资料无疑是最完整的。
谈起大清王朝,许多人联想到的可能就是屡战屡败,不断地与外国列强签订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的一个恶劣形象。
这也导致了在这一时期许多的外国传教士涌入我国,他们的目的除了为侵略我国做准备,还想要了解一下这个庞大的东方神秘古国。
01时代背景
在工业革命之前我国还是稳居世界第一的,文明程度也是极高,经常出现有外国留学生来我们这个“天朝上国”学习。
但工业革命以后,清朝不仅没有紧跟时代潮流,而且还闭关锁国,关起门来做着自己“天朝上国”的美梦。
殊不知之前的蛮夷之人,现在已经一跃成为世界强国,我们却被视为了蛮夷落后之国。在一个英国人写的一本书里就有详细的说明。
这个英国人叫做亨利诺曼,来到清朝了解东方文明的时候,在广州目睹了一场秋后问斩,在围观群众的欢呼声中,他的反应却显得格格不入。
我们在影视剧中经常可以听到“秋后问斩”一词,这就指的是那些死刑犯在立秋之后就要押赴刑场被执行死刑。
这个死刑的执行方法就是由刽子手砍头,手起刀落,人头落地,就是一件听起来让人毛骨悚然的事情。
但是围观的老百姓并没有害怕,反而是一阵欢呼雀跃,这让一同围观的英国人亨利诺曼产生了不同的想法,并且留下了他中国行的评价。
02围观死刑
亨利诺曼开启他的中国行第一站就来到了广州,有一天下午他听说在路中心的菜市场要执行死刑,这就激发了他的兴趣。
他正好想要了解一下此时中国的刑法到底是怎么执行的,因此他也就凑了上去准备当一个秋后问斩刑场的旁观者。
其实清朝的律法规定,执行死刑的时候,除了监斩官还有刽子手以及保卫刑场的士卒们以外,就不允许平民百姓和其他人进入刑场了。
但清王朝末期的时候,官场上早已经就是贪污成风,更别说这最低级的刑场了,只要给看门的士卒一点钱就能让进去。
那时候的普通百姓们一年到头也没有什么娱乐的东西,也没有钱去戏院看戏,所以在听到砍头的事情之后都一窝蜂地去看了。
亨利诺曼去的还是比较早的,因此就占到了离行刑场比较近的位置,这也为他后来能在他写的书里详细的介绍行刑过程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旦行刑快要开始,昔日非常吵闹繁华的大街上就会变得寥若晨星。这是因为有时间的人都去看那一场“一年一度的大戏”了。
所谓的刑场就是建立在菜市场之上的,这不禁让人感到好奇,为什么这种斩首示众的地点就要选择在人声鼎沸的菜市场呢?
这种习惯其实也是《礼记》中所规定的,《礼记·王制》中记载“刑人于巿,与众弃之”。这就是说就是要在热闹的市场行刑。
然后行刑之后再把尸体曝尸荒野,让过路的人好好看看犯了罪的人的下场,以此来彰显法律的威严以及统治者的威慑力。
在人声鼎沸的时候,就出现了一队士兵押着十五个犯人走了上来,这十五个犯人的后背都插了一个“斩”字的木条。
标志着他们将要在人群面前被斩首示众。亨利诺曼仔细地观察着这十五个人的神情和仪态,想要记录一下临死之前他们有何反应。
这十五个人当中,有人已经是泪流满面,一脸悔恨的表情;还有的人是一脸木讷,好像对于即将来临的一切已经变得麻木。
更有甚者,脸上的表情是充满不甘与刚毅的,仿佛对这即将落下的刽子手的砍刀有着一丝抗争之意,但仍旧是无可奈何。
而这十五个人中,大多表现的都是非常紧张,然后使劲地挣脱,嘴里也是念念有词,仿佛在临死之前还想努力一下看看能不能放了自己。
这些犯人的神情动作都一一被亨利诺曼记录了下来,让亨利诺曼比较意外的是,围观的老百姓们并没有表现得害怕。
他们的表情反而像是一种等着“大戏即将开场”的那种惊喜感。但亨利诺曼此时也并没有多想,而是等待着处刑下一个流程。
斩首示众也是有吉时的,一般都是在下午四点半开始行刑,人们说这是因为四点半被砍头之后犯人们到了阴间还能够投胎转世。
当然这只是老百姓平常这样传的,具体原因是因为四点半之后天黑得比较快,还能留够一定的时间让犯人的家属来收尸。
终于千等万等亨利诺曼的手表指针也终于指到了四点半的位置,整个斩首示众刑罚的最关键的地方来了,这也是整个流程的高潮。
随着监斩官一声令下,手中”斩立决“命令一扔,刽子手也用提前准备好的酒喷一下大刀,抽去犯人背后的“斩”字牌。
手起刀落,一颗人头就滚落在地。此时围观老百姓的反应终于引起了亨利诺曼的反应,他们并没有面对死人时的恐惧感。
他们脸上洋溢的反而更像是在戏园子里,台上的戏曲刚演到高潮时,台下观众拍手叫好的表情,这让亨利诺曼感到非常困惑。
并且随着刽子手一次次挥刀斩首,刑场周围围观的人都会发出一声充斥着惊喜的“噢”字,这不禁令亨利诺曼陷入了沉思。
03刑后感想
行刑结束后,人们也大都是散去,路上能够听到的声音,就是这些人对于刚才行刑过程的议论,亨利诺曼也仔细地观察人们。
群众对于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在自己眼前逝去,竟然感不到一丝同情之心,更多的就像是在看一出戏一样。
这不禁让亨利诺曼感叹当时清朝人民的落后与愚昧,并且还在心里讽刺了清朝百姓的思想禁锢和麻木。
再后来,亨利诺曼结束中国行。回国之后,他写了一本名叫《龙旗下的臣民》的书,来记录他在清朝时的所见所闻。
按照书中的描述,他后来还花了九块钱买下了刽子手的刀,在写完广州砍头事件后,他还对此事发表了一句话。
他说:现在这把刽子手的刀还挂在我的床头,每当我看到或者听到中国文明是进步的时候,看到这把刀就知道这只是个笑话。
根据亨利诺曼的这本书以及他发表的这句言论,也能大致了解到当时清朝是多么的愚昧和落后,当时的人民是多么的麻木与茫然。
这种落后的文明也恰恰印证了,鲁迅对于封建社会吃人的评价,是非常客观以及正确的,这种落后的王朝也自然会被历史所淹没。
我是锋
我就不信以前英国佬绞刑的时候没人围观[呲牙笑]
fengshawulei
小说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