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都叫他爸爸——这个宦官多牛

浑水摸鱼的咸鱼 2025-02-16 16:13:27

在东汉末年的风云变幻中,有这样一位人物,他的名字与那个时代的动荡和宫廷的阴谋紧密相连。张让,作为东汉朝廷中的一位权倾一时的宦官,他的存在不仅仅是个人命运的沉浮,更是那个时代政治腐败与权力斗争的缩影。

张让画像

一、封侯贵宠

张让少年时在宫廷中做事,汉桓帝时任小黄门。

汉灵帝时张让升为中常侍 。与曹节、王甫等人内外一气。曹节死后,赵忠兼任大长秋。张让有监奴主管家务,勾结权贵,收受贿赂,威名很大。扶风人孟佗,家产富足,同张让的监奴结为朋友,竭自己所有送给监奴,没有剩下一点自己所爱的东西。监奴感激他,问孟佗:“您有什么要求呢?我都能为您办啊。”孟佗说:我只希望你们为我引见拜谒张让而已。”当时请求见张让的宾客,多到所乘车辆都有数百上千。孟佗那时也去见张让,因为后到,不能进去,监奴就率领各奴仆在路上迎拜孟佗,并且共同抬着他的车子进门。宾客们大为惊奇,认为孟佗和张让很相好,都争着用珍宝奇玩贿赂他。孟佗分一些给张让,张让大喜,让孟佗当了凉州刺史。这时,张让、赵忠及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十二人,都任中常侍,封侯贵宠,父子兄弟分布州郡当官,贪污残暴,是百姓的祸害。

张让画像

二、勾结张角

中平元年(184年 [21]),黄巾起义爆发,民变四起,郎中中山张钧上书说:“我想张角所以能够兴兵作乱,成千上万的人愿意跟着他,其根源都在十常侍把他们的父兄、子弟、亲戚、宾客放到各州郡,独占财利,侵夺百姓,百姓的冤屈无处申诉,所以图谋不轨,聚积成为盗贼。应该杀了十常侍,把他们的脑袋悬挂南郊,以此向老百姓请罪。再派使者布告天下,这样可以不须用兵,而大寇自会消散。”汉灵帝把张钧的奏章给张让等人看,他们都脱掉帽子、靴子叩头请罪,乞求让自己去洛阳监狱,并且拿出家财以助军费。

老三国里的张角形象(我喜欢老三国)

画像张钧

汉灵帝诏令他们都戴上帽子,穿起靴子,和以前一样工作。汉灵帝发怒对张钧说:“你真是一个疯子啊!十常侍中硬没有一个好的吗?”

张钧又上书,还是和上次的奏章一样。但总是被扣压不上报。汉灵帝下诏廷尉、侍御史调查搞张角太平道的人,御史秉承张让等人的意旨,诬告张钧学黄巾道,把他逮捕,拷打他,死在狱中。而张让等人却与张角勾结往来。后来中常侍封谞、徐奉与黄巾勾结的事败露被杀,汉灵帝因此发怒责问张让等人说:“你们常说党人图谋不轨,下令禁锢,有的还被杀掉,现在党人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你们反与张角私通,这可杀不可杀?”张让等都叩头说:“这是前中常侍王甫、侯览干的。”汉灵帝就没有追究了。

这一年六月,朝廷以“讨伐张角之功”,封张让等十二人为列侯。

三、祸乱朝纲

老三国张让形象

中平二年(185年),南宫遭火灾。张让、赵忠等人劝汉灵帝下令收天下田地税每亩十钱,用来修建宫室。征调太原、河东、狄道各郡的木材和有花纹的石头,每当州郡把这些东西送到京师,黄门常侍总是下令谴责呵斥那些运送木石不合格的人,并且强行折价,贱价收买,十分的只给一分的价钱,又把它卖给宦官,宦官又不马上接受,木材因而堆积腐朽,宫室连年修不成。刺史、太守又私自增加征调的数量,百姓呼号叹息,苦不堪言。

灵帝和张让画图

灵帝本是侯爵出身,素来贫穷,常常叹息桓帝不能置家业,所以聚敛金钱财物作为私产,又寄存在了小黄门常侍的钱各数千万。 汉灵帝常说:“张常侍是我公,赵常侍是我母。”宦官得志,无所畏惧,大家仿照宫室营造私人住宅。汉灵帝常登永安侯台,宦官怕他看见自己的住宅,就使中大人尚但劝汉灵帝说:“天子不应当登高,登高,老百姓就要虚散。”汉灵帝从此不再登亭台楼阁

四、投水自尽

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驾崩,皇长子刘辩即位,中军校尉袁绍劝大将军何进下令杀宦官以得民心。谋划泄露,宦官害怕,打算挑起动乱。张让的儿媳妇是何太后之妹,张让向她叩头说道:“老臣得罪,应该与新妇都归私门。但思累世受恩,现在要远离宫殿,恋恋难舍,请再一次进宫,能够暂时看望太后、皇上,然后回到沟壑,死也无憾了。”她把此事告诉何太后的母亲舞阳君,舞阳君又入宫告诉何太后,于是诏令诸常侍进宫。

大将军何进(老版三国)

八月,何进进入长乐宫,请太后诛杀诸常侍及以下,选三署郎守宦官庐。宦官互相说:“大将军自称生病,不居丧,不送葬,如今忽然入宫,这是想干什么呢?是窦氏之事要再次发生吗?”张让等又令人窃听,得知何进的密谋,于是率常侍段珪、毕岚等数十人持兵器从侧门进入,埋伏在省中。何进出来后,张让等又假称太后诏召何进进宫。何进入坐禁闼,张让等人责问何进:“天下大乱,也不仅仅是我们的错。先帝曾与太后不和,差点把太后废了,我们哭泣解救,各人拿出家财千万作为礼物,和悦先帝之意,只是想将门户依附于您而已。现在您居然要将我们灭族,这不太过分了吗?您说宫中污秽肮脏,那公卿以下忠诚廉洁的有谁?”于是尚方监渠穆在嘉德殿前斩杀何进。张让、段珪等人矫诏以故太尉樊陵为司隶校尉,少府许相为河南尹。尚书看到诏书,感到不解,说道:“请大将军出共议。”中黄门把何进的首级扔到尚书面前,说:“何进谋反,已伏诛。”

少帝刘辩

何进死后,其部曲将吴匡、张璋欲图率兵入宫,而宫门已关闭。吴匡便与袁术共同进攻,中黄门持着武器守閤。日暮时,袁术等人又火烧宫门,意图逼迫宦官出逃。张让、段珪等人对何太后声称何进部下谋反烧宫、攻尚书闼,于是带着何太后、刘辩及陈留王刘协出逃,又劫持省内宫属,从复道走到北宫。尚书卢植持着戈站在阁道窗下,指责段珪。段珪等人感到害怕,就放开了何太后,太后跳阁逃脱。

汉末三杰 卢植画像

袁绍(还是选了这张,太帅了,老版三国)历史评价

袁绍关闭北宫门,诛杀宦官,宫中大乱,死者二千多人。之后袁绍进兵排宫,有的人上端门屋进攻宫中。张让、段珪等人形势穷困,在八月庚午日(9月24日 [22])夜间,以天子诏书开大夏门,带着天子、陈留王等数十人逃到黄河边上。当时公卿一同从平乐观出来,没有人跟随刘辩,只有尚书卢植连夜骑马追到河上,王允又派河南中部掾闵贡跟在卢植后面。卢植、闵贡追上后,责备张让等人,并斩杀其中数人。张让等人惶恐不安,悲痛地哭着谢罪,向汉少帝刘辩拱手再拜并叩头,说:“我等灭绝,天下大乱啊!希望陛下自己爱惜自己!”说完,都投河自杀。

五、历史评价

张钧:“窃惟张角所以能兴兵作乱,万人所以乐附之者,其源皆由十常侍多放父兄、子弟、婚亲、宾客典据州郡,辜榷财利,侵掠百姓,百姓之冤无所告诉,故谋议不轨,聚为盗贼。宜斩十常侍,县头南郊,以谢百姓,又遣使者布告天下,可不须师旅,而大寇自消。”

十常侍之乱

闵贡:“君以阉宦之隶,刀锯之残,越从洿泥,扶侍日月,卖弄国恩,阶贱为贵,劫迫帝主,荡覆王室,假息漏刻,游魂河津。自亡新以来,奸臣贼子未有如君者。”

董卓:“中常侍张让等,窃幸承宠,浊乱海内。”

张津:“黄门常侍权重日久。”

袁绍:“常侍张让等滔乱天常,侵夺朝威,贼害忠德,扇动奸党。”

刘渊:“黄巾海沸于九州,群阉毒流于四海,董卓因之肆其猖勃,曹操父子凶逆相寻。”

十常侍之乱

范晔:“是时,让、忠及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十二人,皆为中常侍,封侯贵宠,父兄子弟布列州郡,所在贪贱,为人蠹害。”“自古丧大业绝宗禋者,其所渐有由矣。三代以嬖色取祸,嬴氏以奢虐致灾,西京自外戚失祚,东都缘阉尹倾国。成败之来,先史商之久矣。至于衅起宦夫,其略犹或可言。何者?刑余之丑,理谢全生,声荣无辉于门阀,肌肤莫传于来体,推情未鉴其敝,即事易以取信,加渐染朝事,颇识典物,故少主凭谨旧之庸,女君资出内之命,顾访无猜惮之心,恩狎有可悦之色。亦有忠厚平端,怀术纠邪;或敏才给对,饰巧乱实;或借誉贞良,先时荐誉。非直苟恣凶德,止于暴横而已。然莫邪并行,情貌相越,故能回惑昏幼,迷瞀视听,盖亦有其理焉。诈利既滋,朋徒日广,直臣抗议,必漏先言之间,至戚发愤,方启专夺之隙,斯忠贤所以智屈,社稷故其为墟。《易》曰:‘履霜坚冰至。’云所从来久矣。今迹其所以,亦岂一朝一夕哉!”“任失无小,过用则违。况乃巷职,远参天机。舞文巧态,作惠作威。凶家害国,夫岂异归!”

于志宁:“昔易牙被任,变起齐邦;张让执钧,乱生汉室。”

李晔:“宦官之兴,肇于秦、汉。赵高、阎乐,竟灭嬴宗;张让、段珪,遂倾刘祚。”

刘克庄:“举国排阉尹,还乡少吊宾。太丘刍一束,全活几多人。”

梁启超:“其下者则巧言令色,献媚人主,窃弄国柄,荼毒生民,如秦之赵高,汉之十常侍,唐之卢杞、李林甫,宋之蔡京、秦桧、韩侘胄,明之刘瑾、魏忠贤,穿窬斗筲,无足比数。”

0 阅读:0
浑水摸鱼的咸鱼

浑水摸鱼的咸鱼

自娱自乐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