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祝您每天都有好心情!
40多年前的西双版纳,从五湖四海涌来了一群知青。他们怀着满腔热血,高喊着“要橡胶不要命”的口号,在这个热带雨林里大搞生产,忙得不亦乐乎。
然而就在1974年4月2日晚上,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二团七营三连,一个21岁上海女知青朱梅华却突然神秘失踪了。
此事当时还惊动了国务院知青办公室、昆明军区等各级机构。他们发动当地群众、调派了大量搜救人员,以三连居住地7公里为半径展开了地毯式搜索。每一块土地、每一座山、每一个脚印,开始了搜寻、调查......
神秘失踪,搜救行动1974年4月2日,在西双版纳州的一个农场里,一群知青像往常一样,5点下班,然后吃饭、开会,晚上8点左右结束后,大家照常回屋睡觉。
那天晚上睡在床上的朱梅华,一直翻来覆去睡不着。晚上9点35分的时候,她肚子疼痛,想去上厕所。
当时在连队简易的四合院里没有灯,到了晚上很暗,女同志胆小,上厕所时一般都是集体一起去。当时朱梅华肚子疼急着去上厕所,于是叫醒了宿舍另一个同事刘桂花:
“桂花,一起去上厕所吗?”
刘桂花因为当天比较劳累,而且之前已经去上过厕所了,就告诉朱梅华不去了。之后朱梅华走出宿舍,又来到隔壁房间直到一个姓杨的女知青,叫她一起去上厕所,但他也不愿起来。
没办法,朱梅华只得壮着胆子,一个人拿着一盒火柴,走向了离宿舍20来米的女厕所处。就在这时,本是旱季的热带雨林却突然下起了雨,而且越下越大。雨打芭蕉,就此掩盖了黑暗里发生的一切。
那晚,雨下得很大,噼里啪啦地砸在知青们住的茅草房顶,滴答作响,不少知青都听到下雨了。与朱梅华同宿舍的刘桂英,被朱梅华吵醒后,也一直没睡着。
半个小时过去了,刘桂英还没看到朱梅华回来,心里不免担心了起来。
但当时外面狂风乱作,大雨滂沱,加之没有灯光,他也不敢出去找。只是朝着外面喊了几声:“朱梅华、朱梅华!”
但没有人回应,当时刘桂英以为是下了大雨,朱梅华不好回来,就在对面一栋女知青的宿舍睡了,因此在此前,这种事情时有发生。加上没能想到那么多,刘桂英也就睡觉了。
第二天早上,刘桂英洗漱完便来到对面女知青宿舍询问:“朱梅华起来了没?”她们听了很是疑惑,一个女知青回答道:
“朱梅华没在我们这里睡啊!”
这下,刘桂英有点慌了:朱梅华没回宿舍,也没睡在这里,那她哪里去了?随后刘桂英又在连队里,左问右问,但他们都说没看到朱梅华。
刘桂英彻底慌了,她感觉到可能出事了,赶忙跑到连队里向上级汇报了此事。连队领导随即派人四处寻找,却始终没有找到朱梅华的身影。
刘桂花几人却在厕所附近,找到了朱梅华昨晚穿的一双黑色布鞋。
刘桂芳让人留在原地保护现场,自己急忙跑到连队报告情况。随后连领导带着几人赶了过来。他们通过对现场进行了观察,发现了一个情况:那就是这双黑布鞋摆放得似乎很有规律,左脚鞋子在前,右脚鞋子在后,而且两个鞋子距离相差约90厘米,也就是大概一步的距离。
除此之外,鞋尖是朝8营13连那个方向。
于是他们怀疑,朱梅华可能往8营13连方向去了,赶忙组织人员前往寻找,可最后一直搜到8营13连,翻遍了整个13连的角角落落,都没有发现朱梅华的身影。
一个大活人就这么突然失踪了,连队对此事极为重视,于是将此事上报了分场、总场,一直层层往上报。朱梅华失踪的事情也在外面传开了,不久后便惊动了国务院知青办公室。
很快上面的搜查命令下来,开始在连队附近展开了大规模的搜救,但一直查无所获。
在搜救的同时,朱梅华的父母也得到了女儿失踪的消息,随即赶到了西双版纳。
关于朱梅华神秘失踪的事情,在当时各农场里引起了一阵恐慌。一场大雨、两只鞋子,失踪的朱梅华,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七营三连的知青,怎么也想不通,前几天朱梅华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失踪了?几个和朱梅华一起从上海来的知青,分析起了朱梅华在下乡时候的一些事情。
下乡的日子里70年代,国家号召的上山下乡运动搞得如火如荼。朱梅华的父母都是共产党员,他们极力劝说自己的女儿也去响应国家的号召,去参加上山下乡,同时也借着这个机会锻炼锻炼女儿。
朱梅华是上海市新会中学1969届的初中生,在父母的劝说下,最终于1970年4月随大部队下乡到了云南西双版纳,那年她才17岁。
当时一起从上海出发的有80多个青年。在大家的印象里,朱梅华是一个爱唱歌的漂亮姑娘。他身高一米六多,身材很好,长相清秀,而且性格活泼开朗,特别喜欢唱歌。
后来她被分配到了云南建设兵团七营三连,连里的指导员名叫蒋井衫。蒋井衫曾是云南某警卫部队专业过来的,身手矫健,在连队里是说一不二。
这支生产队所驻扎地处于中缅边境上,四面环山的山谷里。由于是热带雨林气候,这里植被繁茂,常有山林猛兽出现,据说此前常有野兽袭人的事件发生。
但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在众多知青的努力下,大家还是克服了这一切。
他们在这里搭建起了一个类似四合院的茅草房。厕所修建得比较简易,在宿舍篮球场不远处,挖了两个深坑,用木板隔了两个厕所,一前一后,女厕则在后面比较隐蔽,但厕所是没有灯的。
对于下乡的生活环境,起初大家来的时候,也有了心里准备。所以克服这些也并不是什么难事,经过一段时间后大家也慢慢地适应了这样的生活。
朱梅华人长得漂亮,又会唱歌,而且穿的衣服比较时髦一些。加之朱梅华性格外向,因此连里有不少男知青对她抱有好感。
但有人喜欢,也会有人不喜欢。后来她因为太过张扬被人举报,打成了“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被批斗了一番,还被人剪去了留海。
在经历过这些遭遇后,朱梅华此后也学会了沉默。而在她低落的这段时间里,她身边又闯进了一个人,那就是同是从上海来的知青祝为鸣。
或许因为两人来自同一个地方,会比较有亲近感。而且朱梅华生得漂亮、又多才多艺;祝为鸣高大帅气,两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关系走得很近。
但据他人说,后来不知为何两人闹了矛盾,祝为民还曾在朱梅华的火柴盒是写了“火烧朱梅华”五个字。朱梅华只当祝为鸣开的玩笑,没怎么在意。此后一直和他保持着距离,就这样,朱梅华过了几年表面看似平静的生活。
1973年底的时候,朱梅华的回家休假申请书得到了连队领导的批准。当天朱梅华就收拾了行李,不知道是厌恶这个地方了,还是太想家了,朱梅华似乎有点迫不及待。
很快她便坐上了回上海的绿皮火车,来到了上海的家。
据其父母后来回忆:在朱梅华回家后发生了一件事情。那天,朱梅华一回到家,就哭着和父母说到:
“爸妈,我不想再回去了,再回去,我一定会死的!”
听到女儿的这句话,身为党员的父母仅仅是以为女儿吃不来下乡的苦。于是一直劝导她,让她要学会坚强,不要遇到困难就想着退缩。将自己党员的作风,强行灌输给朱梅华。
最后坚持让朱梅华返回了西双版纳。临走前母亲,还给朱梅华买了一块185块的瑞士手表。
但他们怎么也想不到,竟因为自己的坚持,将女儿送上了一条不归路。
调查,成为了一桩悬案因为就在朱梅华回来后不久的4月2号,就神秘失踪了。对于朱梅华的失踪,大家心情五味陈杂,在搜救无果后,上面专门成立了专案调查组进行调查。对此案调查组给出了几个推测。第一:“会不会是朱梅华私自跑回家了或是跑到缅甸去了?”
因为这种事情以前也曾发生过,有的知青无法忍受这样的环境,便趁夜逃走的。但很快这个猜测便被推翻了。
因为通过调查,朱梅华当晚出去的时候,穿的是睡裤,而且什么东西都没拿,包括钱、衣服等放在宿舍。
除此之外根据后来找到的那双黑布鞋看,也更加证明朱梅华不是私自逃跑了,因为她总不可能把唯一的鞋子丢掉,赤脚逃跑吧?显然这不符合实际情况。
而且专案组又对边境最近是否有人非法偷渡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也没有发现。至此这种推测的可能性很小,被排除。
第二推测:那会不会是遭到了猛兽袭击?但这个猜测很快也被推翻。因为在通过搜查发现,除了在厕所外面发现了朱梅华的鞋子外,并没有发现任何血迹,如果是被猛兽袭击了,那肯定会留下一些痕迹。
而且据其他知青说,当兵团来到这里砍森林以后,大的野兽早都被吓跑了。在下乡的日子里,他们已经很少能看到有猛兽出没了。
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时有人提出了情杀或者奸杀的推测。为此,调查组又派人在附近仔细搜寻,尤其是那些被新挖过的地方。如果涉及他杀的话,凶手肯定会进行尸体的掩埋,就会出现挖动的痕迹。
但最终在大范围的搜索下,依旧没能发现任何线索。
没办法,最后专案组只得进行一一排查,对连里每个知青以及周围的村民进行排查,尤其特别关注有作案基础的人。主要就是让每个人交待出4月2日晚上自己去干嘛了,对他们进行了定位。
但排查的结果也不理想。而在这时有人反映了祝为鸣和朱梅华的关系以及祝为鸣在朱梅华的火柴盒上写“火烧朱梅华”几个字的事情。同时,有保卫科的人在朱梅华失踪的当晚,见到祝为鸣曾去过朱梅华的宿舍。
最终祝为鸣被定为嫌疑人,被抓起来审讯。可任凭怎么审讯,祝为鸣一直声称自己是冤枉的。因为无法忍受审讯,还曾闹过自杀。
这让调查组越发觉得异常,于是再次取证,发现祝为鸣虽说当晚在朱梅华上厕所之前,确实去过朱梅华的宿舍,但回去后便径直回到了自己的宿舍,以后便没有再出去过。也就是说他没有作案时间,祝为鸣的嫌疑也被消除。
案件至此再度断了线索,可就在案子山穷水尽的时候,又迎来了另一个转机。
在此案半年后,原七营三连指导员蒋井衫,因奸污自己的小姨子被告发。
这让当时参与侦察朱梅华失踪案的专职人员,进行了联想:既然这个蒋井衫能对自己的小姨子进行奸污,那会不会有可能是他对朱梅华实施了侵犯,然后杀人灭口?
随即专职人员又找到了蒋井衫的老婆袁子玲问话,而袁子玲的一番话更是让专职人员为之振奋。据袁子玲说:
“4月2日晚上,蒋井衫曾拿着锄头出去过,而且很晚才回来,当时满身都是泥巴。”
这时专案组也反应了过来,当时在定位排查时,因为蒋井衫作为专案组调查成员,并没有对他进行定位排查。
而且通过对他办公室的调查发现,办公室里有一个洞可以很好地观察到朱梅华宿舍到厕所这一段距离的情况。种种证据指向了蒋井衫。
看来八九不离十了,蒋井衫就是那个罪魁祸首,案件终于真相大白了!专案组想到此兴奋不已。随即对蒋井衫进行了抓捕。
在专案组摆出的证据前,果然蒋井衫很快就坦白了一切。
原来早在蒋井衫第一次看到朱梅华的时候,就喜欢上了对方。但遭到了朱梅华的严词拒绝,这让蒋井衫对她一直怀恨在心。
4月2号的那天晚上,在办公室观察到了朱梅华去上厕所后,便尾随其后企图侵犯,但遭到全力的反抗,害怕暴露的蒋井衫便就将其活活掐死了,后把她的尸体埋在了猪圈里。
事后调查组派人来到蒋井衫所说的猪圈,寻找朱梅华的尸体,可是翻遍了整个猪圈都没找到。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就在蒋井衫庭审的时候,他竟当场翻供,说自己是屈打成招,不得已编造的,自己根本没杀害朱梅华。
最终案件因没有确实的证据,无法判定蒋井衫就是杀害朱梅华的凶手。而蒋井衫因强奸小姨子被判7年有期徒刑。
至此关于朱梅华失踪案,又回到了原点。
在此后和朱梅华一起下乡的知青,因对此事一直放不下,一直督促警方调查,但都没有得到任何线索。
可在整理案件的时候,他们发现了一个疑点。就是当年进行地毯式搜索时,还有一处沼泽地,因为太过危险,并没有进行搜查。他们怀疑当年尸体可能是被抛到了沼泽地里。
可后来那片沼泽地已经成为了一片香蕉林,而此案件也真正成为了一桩悬案,至今没有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