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毕节这本书丨夜郎古国,原来在这里……

觅节节节 2024-12-13 02:36:01

本期书目|《人文毕节》

可乐古墓群发掘图

遗迹遗址丨

可乐文化遗址

贵州省赫章县的可乐乡,是山绕水迢、云裹雾缠的静幽之地。再具体点说,它就是可乐乡政府的所在地,一个面积大约10平方公里的峡谷地带。周围的山也不是一壁地连过去,而是高低错落,欲连还断。每一道从山顶往下延伸的山脊宽厚不一,随意曲弯,有的中途一闪便没了踪影,有的直抵谷底,有的临近谷底时转了一下头,就露出了很好的造型。两面山坡底部或半腰是错落有致的屋舍,中间则是能够用“稻花香里说丰年”这种田园诗句来形容的坝子,坝子里四季都有长势极好的庄稼,还蜿蜒着乌江源头的流水。

春去秋来,可乐人经常在犁田、修地坎、挖屋基的过程中,甚至在雨后垮过的一道地坎、冲出的一条水沟中都可能获得铁的、铜的、陶的器皿,那上面有很好看的纹案,破损的自然就不要了,好一点的拿回去盛点土栽花种草,或者作了酸菜坛子、作了米缸,或者干脆作了小孩子的尿壶。于年轻一点的人来说,他们最希望得到的还是那些刀剑、铜蒺藜,握着那些锈迹斑斑的刀剑,吆五喝六地比画一番,过一下江湖侠客的瘾。而且很容易就能拾得的五珠币,小孩子们常用一根红毛线串着,挂在脖子上当饰物。

这样的日子不知持续了多少年。

可乐出土文物——铜立虎

1958年的一天,赫章县原可乐乡群众在修水利的土地上挖出了一件铜器,稍有点文物知识的人将之上报,经贵州省文物部门鉴定,认定为战国时期的铜鼓。这一爆炸性的消息惊动了史学界和考古界,一时间,各路专家驱车前往可乐,见到的百姓挖地基、修地坎、犁地耕田弄出来到处乱堆乱放的“破铜烂铁、残砖断瓦”都是极具考古价值的文物。也就是从那时候算起,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考古部门先后在可乐进行九次考古发掘,共发掘古墓葬386座,出土各级各类文物8000多件,其中有属“国宝”的国家级文物铜釜1件,国家一级文物青铜剑、鼓形铜釜、青铜牛灯、铜鼓等50多件,国家二级文物立耳铜釜、青铜蛙等200多件,还有大量陶器、铁器等国家三级文物,同时发现了除套头葬之外的套足葬及用石块先砌墓石的“石棺”墓葬。在不到1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发现有3处古战场以及古遗址、古墓群多处,在国内实属罕见。通过发掘考证,汉人遗址、地方民族遗址、制造业遗址以及地方民族墓葬等极具代表性。汉人遗址:主要代表为可乐粮管所遗址,是西汉中期至东汉晚期留下的一处重要的遗址,是当时镇守该地的汉族人居住的邑聚所在,邑聚周围(包括麻腮河和可乐河对岸)则是埋葬当时不同古族和家族死者的成片墓地。遗址东邻峭壁,南面则为夯土城墙的遗迹,遗址中心部位的坡顶虽现已是房屋、农田,残碎的汉砖汉瓦俯拾皆是,但时有铜、铁等金属文物出土,反映了当时的汉人的生活状态和生产力水平。地方民族遗址:主要代表为柳家沟遗址,遗址位于二级台地上,是以前地方民族居民的一个完整的聚落遗址。由于水土流失和20世纪70年代当地村民的坡地改梯田活动,遗址上部破坏严重。根据1977年和2004年的试掘钻探结果,这里出土了大批陶片、石器及少量铜器残片,器形均为生活用器,其风格特点与相邻的汉式墓葬出土的文物迥然相异,且时代明显偏早。这些遗迹、遗物展示了当地土著民族的独特文化和生活方式。这里有可能是地方民族的居住区、祭祀场所、墓葬等,柳家沟遗址的发现,也为了解土著人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和葬俗提供了重要史料,也为认识石寨山文化时期黔西北地区的文化面貌和遗址布局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制造业遗址:这类遗址有两处,一处是三家寨制陶窑址,另一处是大山村冶铜遗址。在三家寨窑址采集到汉代绳纹瓦、方格纹陶片、陶网坠等物。三家寨制陶窑址年代与粮管所遗址相近,都为西汉中期至东汉中期。三家寨窑址是可乐遗址的制陶工业遗址,是该遗址的居民为满足陶质生活器皿和砖瓦等材料需要的重要作坊。大山村冶铜遗址内有残存冶炼窑炉5个,窑炉内残存有铜炼渣。该冶铜遗址年代不明,但至少说明这附近有可以提供冶铜的古铜矿,可乐遗址中的有些铜器可能就是当地铸造的。汉人墓葬:这类墓葬均以粮管所遗址为中心,大部分分布在可乐河西北边的园田、中寨、官山、猪市包、马家包包、陆家坪、水营、小河等缓坡丘陵上,也有个别夹杂在可乐河南岸的锅罗包乙类墓群中。汉人墓遵循汉族传统的墓葬制度和习俗,其结构、布局、葬俗、葬式、随葬器物与贵州境内发现的同类墓葬相似。

可乐出土的马车纹画像砖

地方民族墓葬:这类墓葬均分布在可乐河南岸的祖家老包、锅罗包、罗德成地、顺山等缓坡丘陵地带,可乐河北岸未发现过一座,与汉人墓的分布在地理位置上截然不同。该类墓葬的规模、形制、葬俗、随葬器物等都与汉人墓葬有明显差异,而且具有鲜明的地方民族特点,例如,“套头葬”这种特殊的葬式就是地方民族墓葬中的典型代表。这些遗存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通过对其深入研究,可窥见古代夜郎文化的神秘一角。首先,这五类遗址蕴含的历史信息丰富,对于研究古代夜郎文化与汉王朝在古夜郎地区的行政管理具有重要价值,也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其次,可乐遗址的墓葬形式独特,尤其以“套头葬”等奇特葬式而闻名。这种丧葬形式在国内很罕见,体现了夜郎民族葬俗特点,对揭示夜郎文化面貌和探索夜郎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此处,墓葬中出土的随葬物也有极强的地方特色,如有镂空卷云纹的铜柄铁剑、铜戈等,都显示出夜郎文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工艺水平。再者,可乐遗址还揭示了迁入汉人与地方民族在习俗和文化上的交融。在汉式墓出土文物中,一座“干栏”式陶屋模型就展示了这一历史现象,该陶屋显然与“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的南方僚人建筑相类,近似今日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吊脚楼。1960年,赫章可乐遗迹古墓群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赫章可乐古墓群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可乐遗址古墓群被评为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2年可乐遗址古墓群与西安秦始皇兵马俑等六大考古发掘代表中国考古的最高成就,举世瞩目。可乐文化遗址被誉为“贵州考古的胜地,夜郎青铜文化的殷墟”。提到夜郎文化,自然就无法避开那个因一个耳熟能详的成语而闻名遐迩,却又不经意间神秘消失在历史某个拐角处的夜郎古国。夜郎古国是秦汉之前,与巴、蜀、滇、楚国同时代的西南地区最大的方国。《史记》记载:“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属以什数,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长以什数,邛都最大,此皆魋结,耕田,有邑聚。其外西自同师以东,北至楪榆,名为嶲、昆明、皆编发,随畜迁徙,毋常处,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后汉书》载:“西南夷者,在蜀郡徼外,有夜郎国,东接交趾,西有滇国,北有邛都国,各立君长。”也就是说夜郎国疆域覆盖今贵州省大部分地区,东至贵州印江县、剑河县,西连云南沾益县,北到四川省川南诸县,南邻广西红水河,有精兵十万,沃野千里。《史记正义》曰:“在蜀之南,今泸州南大江南岸,协州、曲州本夜郎国。”《元和郡县志》有这样表述:“协州本夜郎国也,汉武帝置开夜郎犍为郡,今州即犍为郡之南广县也”“曲州本汉夜郎国地,武帝于此置朱提县,属犍为郡”。《史记正义》《史记索隐》《后汉书·孝安帝纪第五》分别有“曲州、协州以南是夜郎国”“荀悦云:犍为属国也”“永初元年(公元107),戊寅,分犍为南部为属国都尉”。《续汉书·郡国志》说:“治朱提,领朱提,汉阳二县。”南广县在今云南省镇雄县一带,位于贵州赫章可乐之北,朱提县在今云南省昭通市一带,位于可乐之西北。通过记述,赫章可乐在“本夜郎国”内。在泛黄的彝文古籍里,也很容易就能找到关于可乐的记述,那时叫“巴的武阁”,也就是汉文史志以谐音所记的“巴凡兀姑”,彝语叫“柯倮洛姆”,意思是中心大城,与成都、重庆、大理、昆明并为当时西南地区五大名城。秦置汉阳县,汉武帝时划汉阳之东境而置平夷县。《华阳国志·南中志》汉阳县下注:“有汉水入延江。”延江即今乌江,汉水即今从可乐流出的六冲河,由此可见,汉阳县治所在可乐已是极大可能了。赫章曾掀起一波更名“夜郎县”的热潮,也一直把“夜郎故里、贵州之巅”作为城市名片。2014年3月,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出台《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将毕节列为七省区11个重点打造的核心区之一后,赫章可乐遗址考古公园、夜郎古城就列进了毕节文化产业走廊重大项目建设盘子,且已实质性启动。人们期盼在不久的将来,走进可乐、走进赫章、走进夜郎国。

来源:磅礴乌蒙系列丛书之《人文毕节》

编辑:梁慧颖 责 编:罗红叶

编审:谭 虎 总监制:史 锋

毕节发布投稿邮箱:bjrbxbj@bjrb.cn

看完点亮下方

“赞”和

分享给更多人知道

0 阅读:0
觅节节节

觅节节节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