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霞:谁说样板戏的诞生伴随血与泪?有些人只怕醉翁之意不在酒

回味旧时光 2024-12-07 17:48:31

《红色娘子军》一剧对京剧艺术的借鉴,体现在多个层面。一方面,该剧深入挖掘了京剧的身段、动作精髓,为每一位人物角色精心挑选了最能体现其性格特征的动作、姿态及造型。举例来说,洪常青与小庞的整段舞蹈,以及南霸天的身段与造型,均源自京剧,但各自又独具特色。洪常青,作为“党代表”,其动作设计自然而然地围绕着沉稳有力、挺拔舒展的基调展开。于是,“山膀”、“顺风旗”、“托按掌”等京剧动作与芭蕾舞姿巧妙融合,创新出了“脱掌背刀”等独特造型,生动展现了党代表洪常青的英勇无畏。

反观南霸天与老四等反面角色,编导则通过虎背熊腰的体型与粗鲁的动作设计,淋漓尽致地凸显了他们的阴险狡诈。在此基础上,编导还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所处的典型环境,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典型舞蹈造型,以集中呈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洪常青的出场便是广为人知的一段舞蹈:他快速上场,转身定格为一幅造型;随后向斜后方一跃,再转身成就另一幅造型;最终,在舞台中央转身,形成第三幅造型。这三幅造型无一不彰显出洪常青英俊挺拔的身姿,为观众带来了革命者蓬勃的朝气。而在“就义”独舞中,他侧身横拧,身体微微前倾,手持握枪姿势,屹立于刑场之上,宛如一座雕像,从容镇定,将他坚信革命必胜的信念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随后的战斗中,为了掩护娘子军连主力撤退,洪常青孤身奋战,勇猛异常,充分展现了革命战士一往无前、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在被捕后,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昂首挺立,从容镇定,高举右臂,屹立在刑场中央,怀着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对敌人的极端鄙视与仇恨,怒斥众匪,大义凛然、从容不迫地登上了榕树前的柴堆。

而对立面,以南霸天为首的敌人则畏惧畏缩,惊恐万状,与高大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洪常青壮烈牺牲后,吴清华接任了党代表的位置,从营长手中接过常青的公文包时,她暗暗下定决心,要继承常青的遗志,革命到底,永不下战场,直到五洲四海红旗飘扬。这里所传达的,是勇往直前、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同时也是对“十年”中“继续革命”号召的深刻呼应与暗合。

在电影中,红莲作为吴琼花的革命战友,虽然两人都遭受了地主阶级的压迫,但她们的性格却大相径庭。红莲出生在贫穷的渔民家庭,自幼便经历了生活的艰辛。她的父亲早年葬身大海,母亲体弱多病,这使得她从小就养成了温柔贤惠、勤劳持家的性格。然而,生活所迫,母亲不得不将十岁的红莲卖给了一个富农,让她嫁给了一个木头般的男人。

在红色娘子军成军之前,红莲一直默默忍受着生活的压迫,这与吴琼花倔强泼辣的性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默不作声,把怒火与不公都压在心底,直到听到了女子兵连的成立,才看到了生活的转机,决定离开这个压抑的男人去参军,争取自己的解放。儿时的经历奠定了她贤淑善良的性格,即使在离家参军的关键时刻,她也不忘帮助别人。看到饥肠辘辘的琼花,她主动给她饭吃。

红莲和琼花的相遇并非偶然,这象征着压迫者终将走到一起,团结起来争取自己的解放。红莲的帮助并非脱离现实的,大多数革命同志的心都是善良的,他们关心、同情每一个和自己命运相同的受苦人民。因此,在离家逃跑的紧急时刻,红莲也会帮助琼花一起走上革命的道路。

后来在娘子军团中,两人不离不弃,相互帮助,共同成长,一起加入了共产党。红莲与泼辣的吴琼花截然相反,她性格温顺,但内心却十分坚强。在电影中,虽然琼花和洪常青的爱情戏被删掉了,但红莲和阿贵的爱情却依然保留着。这得益于电影创作的时代背景相对于样板戏的意识要宽松很多。

因此,在队伍里结婚生子的红莲才得以呈现。阿贵和红莲的婚礼为战争描绘了一抹生活气息,而他们在战火中分离的那场戏,更是凸显了红莲的坚强与乐观。她抱着孩子对丈夫说:“不要惦着家,小家伙已经能跟我作伴了。”外表柔弱的红莲并没有被猛烈的敌人吓倒,她对革命抱有极其坚强的心态。为了让丈夫能全身心投入战斗,她坚强地安慰鼓舞他。虽然这场戏关于她的镜头并不多,但却突出表现了红莲坚强乐观的革命精神。

谈及样板戏与生俱来的“实验性”,这几乎像一位历经风雨的老者,在回望过往风暴时流露出的淡然与从容。相比之下,“实验”一词似乎显得过于平实,难以承载其厚重的历史意义。然而,若我们以学术的眼光去审视,人类历史上所有堪称“空前”的创举,无不蕴含着“实验性”的特质。

样板戏的顶层预设,对舞台演绎施加了强大的制约力,这种制约主要聚焦于“势”(即权威性、方向性、不容证伪性)的塑造。但这并不意味着,关于“英雄典型”的顶层预设之内涵,从一开始就明确无误地界定了“红色题材”、“一号主角”、“组织化身”、“高大全型”这四把衡量标准,用以随机检测某部样板戏改编的态势与质量。

史料已经确凿地证明,即便是当年那些怀揣着开创“文艺新纪元”梦想的人们,在面对如何塑造“英雄典型”这一难题时,也感到颇为头疼。1974年初,由旗手亲自挂帅的写作组撰写了《京剧革命十年》一文,其中毫不掩饰地表达了他们的焦虑:“如何战胜旧京剧及其在人们头脑中的影响,如何创造崭新的革命京剧,如何让工农兵英雄形象牢固地占据舞台中央,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都没有先例可循。”正是这种“没有先例可循”却又必须勇往直前的挑战,赋予了样板戏以“实验”的特质。

《杜鹃山》作为样板戏创作后期的杰作,一经亮相便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它所揭示的重大主题、将“三突出”原则推向极致的演绎、独特的音乐与唱腔设计,以及少有的诗歌性韵白,都使得它显得与众不同、后来居上,直指样板戏中的巅峰之作。

样板戏中的每一部作品都承载着鲜明的主题思想,如《红灯记》中的“自有后来人”,《沙家浜》中的“军民鱼水情”,《海港》中的“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等。这些主题思想都是经过精心提炼的,深深烙印着那个时代的印记。然而,若要论及主题的深刻性与重大性,在当时的样板戏创作中,《杜鹃山》无疑比其他作品更胜一筹。

该剧通过描绘深陷绝境的雷刚等人“抢一个共产党领路向前”,从而扭转败局、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斗争经历,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旧中国广大农民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真正摆脱受压迫的命运;同时,革命武装只有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才能无往而不胜的真理。

“党指挥枪”是人民军队克敌制胜的法宝,也是中国共产党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当时的《杜鹃山》以一部京剧为载体,深刻表达了如此重大、如此深刻的主题思想,自然超越了其他样板戏,成为后来居上的佼佼者。

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全国上下一片欢腾。杨春霞也与大家一样,衷心拥护 英明决策,并在剧团里认真传达、贯彻中央文件精神。由于杨春霞曾参与演出《杜鹃山》,与旗手有工作上的接触,因此在1976年11月受到了审查。

面对组织的审查,杨春霞毫不畏惧。她坚信“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自己来到北京的目的就是一心一意演好戏,从不参与任何斗争。对于旗手,她历来保持敬而远之的态度,根本谈不上有政治联系。1979年底,杨春霞在北京人民剧场正式复出,扮演了《望江亭》中的谭记儿一角。当她一登台亮相时,全场立即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在接下来的演出中,观众的掌声、叫好声此起彼伏。此次演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观众依然喜爱她,这让她深受感动。杨春霞:谁说样板戏的诞生伴随血与泪?有些人只怕醉翁之意不在酒

此后,杨春霞继续活跃在舞台上。她依然保持着俊美的扮相、甜润的嗓音和细腻的表演风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她仍然严肃认真地塑造每一出剧中的人物形象,保持着创新精神。杨春霞重新出演了传统剧目《白蛇传》、《凤还巢》、《状元媒》、《霸王别姬》、《玉堂春》、《四郎探母》、《望江亭》、《宇宙锋》、《贩马记》、《游园惊梦》、《穆桂英挂帅》等作品,但她对现代京剧《杜鹃山》情有独钟。在许多演出场合中,杨春霞都会演唱《杜鹃山》中的经典唱段,而每当她唱起这些唱段时,都会赢得观众热烈的掌声。

1988年,杨春霞荣获第六届戏剧梅花奖,并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她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并享受特殊津贴。她的艺术成就和贡献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8 阅读:274
评论列表

回味旧时光

简介:何子轩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