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表示,拜登政府计划在卸任前,出台一项新的限制措施,意图遏制中国汽车和卡车涌入美国市场。这次,不仅是关税,而是从硬件到软件,全方位覆盖。
【雷蒙多】
值得一提的是,雷蒙多去年曾在美国众议院上证言时,宣称中国的联网汽车,可能会收集到大量,涉及美国公民隐私的数据。这些车不仅能听到你在车里说了什么,去过哪些地方,甚至摸清你的驾驶习惯。
而拜登也于去年2月宣布,将对中国产汽车展开调查,显然这个问题不仅仅在于车本身,而是一场数据战争。美国炒作“中国威胁”的老调重弹,实际上是把经济问题,政治化和安全化的一贯手法。
要知道,美国对中国汽车的压制并不是新鲜事。一系列如九月份颁布的100%关税,针对电池和锂等关键矿物的高额税款,拜登的这一步棋其实也是早有铺垫。
【中国汽车】
为什么美国对中国汽车如此忌惮?显然,中国汽车在价格和性能上的竞争力无可挑剔。不论是在严苛条件下广受好评的俄罗斯,还是负担不起美系车高昂价格的其他国家,中国汽车正在全球市场崭露头角。
如此一来,美国的各种限制措施,反而可能为中国汽车免费打广告。而美国车的特点是不够亲民:价格居高不下,油耗大得惊人。而中国车不仅买得起,用得起,还以可靠性和高性价比著称。
至于在信息技术领域,美国强大的网络窃密能力早已不是秘密。全球不少领导人的手机,都被曝出安装了间谍软件。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美国可以堂而皇之地搜集全球信息,却对中国汽车搜集数据大惊小怪?
【中国汽车出口】
从全球市场策略来看,发展中市场似乎成了中国汽车的乐土。由于美国车的“高冷”,这些国家更倾向选择中国制造,这不仅仅因为价格,更因为信任。倘若世界认为美国合作不安全,而中国是个可靠的伙伴,那么未来选择中国车和技术的可能性将大幅增加。
然而,我们不能忽视中美之间的贸易战仍在升温。如果双方在高端产品市场上斗个你死我活,带来的影响将无法估量。但中方也不是没有应对之策。中国芯片行业被美国持续施压,却越战越勇,现在又轮到了汽车。美国的封锁,或许正是中国进一步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催化剂。
【中国芯片】
现代经济已经无法依靠孤立和对抗来取得长远发展。全球化时代,各国经济唇齿相依,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过度强调技术安全和市场保护,可能会错失更为广阔的合作机会。
总之,美国对中国汽车出台的新限制政策,似乎在短期内保护了本土市场,却可能忽视了其长远影响,也忽略了中国在全球市场上,日渐崛起的不可逆势头。
在这场没有终点的赛跑中,在多边利益的纠缠中,各国都需要睁大双眼,审时度势,寻找那个最佳平衡点。从现实来看,恐怕只有通过开放和接纳,放下偏见,才能共谋一个更加繁荣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