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偷偷吃泡面,长大了偷偷吃泡面;小时候没钱吃泡面,长大了没钱吃泡面!”这句在网上流传的梗,道尽了80后90后与方便面的不解之缘。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方便面不仅仅是一种速食,更是童年回忆的重要载体。有些方便面换了包装,有些却永远消失在了市场上,它们成为了我们集体的回忆。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已经“停产”的方便面,看看你吃过几碗。
一、消失的“课间操硬通货”:干啃面饼的快乐时光在咱们上学的时候,方便面可是“社交货币”一般的存在。华丰三鲜伊面的油纸包装一撕开,“呲啦”一声,教室里立马就会响起此起彼伏的吸鼻子声。那时候,谁要是带一包华丰三鲜伊面到学校,那可太有面子了。把面饼掰成几块分给同桌,大家一起分享,塑料包装袋倒热水捂着吃,烫得指尖发红还舍不得撒手。
河南产的南街村北京麻辣面也很有特色,明明是河南产的,却顶着“京城招牌”,辣得人鼻涕横流,可大家还是忍不住嗦干净手指缝里的调料渣。现在网上卖的很多都是仿冒货,味道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再也找不到当年的感觉。
还有幸运方便面,当年根本不用煮,直接干吃就特别香。把调料包放进去,捏碎面饼,一口下去,那酥脆的口感,现在想想都流口水。说实话,小编觉得煮的面真的没干吃的好吃,不知道有没有和我一样想法的朋友?
天方方便面在90年代也很受欢迎,那时候小孩们会把整箱的天方方便面藏在衣柜顶,偷偷吃。可现在超市的货架上,基本都被康师傅、统一这些大品牌占据了,只有河南的老铁还在拼夕夕上求购“最后12包鸡汁味”,可见大家对它的怀念。
二、换了马甲的“老江湖”:面还是那包面,童年已不同有些方便面虽然还在市场上,但总感觉“灵魂”没了。就说小浣熊干脆面吧,当年为了集水浒卡,大家能连吃半个月香辣蟹味。那时候水浒卡有108将,现在缩水到36天罡星了,而且拆开经常都是重复的卡,面饼也从手掌大缩成饼干块,撒完调料抖三抖就剩半袋空气,真让人有点失望。
华龙方便面也挺憋屈的,“华龙面天天见”的广告在央视播了十年,结果被自家兄弟今麦郎“背刺”。河北娃记忆里的绿包装早绝版了,现在超市里的“老坛酸菜”全是康师傅的地盘,想找华龙老包装的图片都找不到,真是让人感慨。
大豫竹方便面也是不少人的心头好,小编觉得它的麻辣味比南街村的北京方便面还好吃点,不管是煮着吃还是干吃都很美味,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感?
三、幸存者的“变形记”:红烧牛肉面也难逃时代变迁活下来的方便面,也经历了不少变化。康师傅1992年带着台湾配方登陆,一包红烧牛肉面卖2.5元,那时候可顶普通人半天工资呢。现在满大街都是“康帅傅”“康师博”这样的山寨货,真货反而被嫌弃油太大。他家的乌龙茗茶面更惨,00后听都没听过,后来彻底停产连生产线都拆了,小编觉得老版的红烧牛肉面还是很好吃的,不知道大家怎么看?
四、方便面江湖的“生死簿”:繁荣背后的残酷现实2020年疫情让方便面销量冲到463.5亿包,可这繁荣背后全是打工人深夜加班的辛酸。最早的双峰快餐面在80年代火得不行,杭州人排长队抢购,结果后来被康师傅打得几乎没了踪影,听说厂区都用来盖楼盘了,真是让人唏嘘。
天津的冠生园方便面也挺惨,和上海益民厂同源却混到破产,现在只剩做月饼的招牌了。数据显示,中国人均方便面消费量33.1包,不到韩国一半。当年五毛钱能买到的快乐,现在花15块买进口拉面也找不回来,咱们怀念的不仅仅是方便面的味道,更是那段回不去的童年时光。
那些藏在调料包里的年少轻狂,比任何大餐都够味。你家柜顶藏过整箱方便面吗?最后一次偷吃,是被老妈抓了现行,还是吃了一招“五指山”?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一起回忆那些年的方便面味道!
饭猫子
福寿全,偷吃我爷爷的方便面
卖女孩的小火柴
在我们小的时候,方便面都是我们仰望的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