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原创不易,抄袭、洗稿必将深究。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 / 森木影视编辑 / 森木影视故乡的土,心头的刺:一部年代剧引发的集体吐槽央视黄金档,曾经是收视率的保证,是国产剧的竞技场。一部剧能登上这个舞台,意味着它至少获得了主流平台的认可,拥有了与全国观众见面的机会。
然而,最近一部名为《故乡的泥土》的年代剧,却在这个舞台上遭遇了滑铁卢。评论区一片哀嚎,收视率低迷,甚至有人直言“第一集就血压高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一部在央视黄金档播出的剧集,为何会落得如此境地?
现象:高开低走的年代剧最近的电视剧市场,年代剧可谓风头正劲。《好团圆》以其对女性事业和家庭的细腻刻画,以及最终的大团圆结局,赢得了观众的广泛认可,长期霸占央视收视榜首。
三姐妹从家庭的琐碎纷争中逐渐找到自我,最终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这样的叙事无疑击中了当代观众的内心。而《好团圆》的成功,也为同类型的年代剧树立了标杆。
然而,紧随其后播出的《故乡的泥土》,却遭遇了截然不同的命运。同样是央视黄金档,同样的年代背景,同样的农村题材,甚至主演马藜和张栗也是观众熟悉的面孔,但《故乡的泥土》的评论区却异常冷清,仅有的几条评论也大多是负面评价。
这样的反差,不禁令人深思:一部在题材和演员阵容上都具备一定优势的剧集,为何会遭遇如此冷遇?
这不禁让人想起互联网上流传的那个段子:一位赵姓女编剧因为剧本“太老”而被资方质疑,最终却因为高导演的力保而得以幸免。
这个事件,恰恰反映了当前影视行业的一个普遍问题:许多编剧的创作理念和手法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导致作品缺乏吸引力。
而《故乡的泥土》的困境,或许也正是源于此。
问题:冲突的堆砌与故事的匮乏“剧本太老”,这四个字,几乎成了压垮许多影视作品的最后一根稻草。这种“老”,并非指题材的老旧,而是指创作手法的落后,叙事方式的陈腐。
在《故乡的泥土》中,这种“老”体现得尤为明显。
编剧田运章是河北无极人,对当地的风土人情想必十分熟悉。剧中涉及的包产到户、自由恋爱等情节,也确实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变革和观念冲突。
然而,这些本应充满张力的故事,却因为编剧落后的创作手法而变得索然无味,甚至有些狗血。
田运章的创作思路,似乎是将所有的矛盾冲突都集中爆发,而忽略了冲突的酝酿和铺垫。这种做法,表面上看起来热闹非凡,冲突不断,但实际上却缺乏深度和逻辑,让观众感觉是在看一出闹剧。
例如,在《故乡的泥土》的第一集中,村支书儿子结婚当天,村民们为了包产到户的事情抢公章,男主角的兄弟们去抢亲,几个老人因为各种原因接连倒地不起。
这些冲突事件一个接一个,密集到令人窒息,却缺乏必要的铺垫和解释,让观众感觉莫名其妙,难以产生共鸣。
这种创作手法,与经典名著《三国演义》的叙事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三国演义》中,作者罗贯中并没有将重点放在战争场面的描写上,而是着重刻画了战争前的谋划和博弈,以及人物的心理变化。
这种叙事方式,不仅让故事更加引人入胜,也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反观《故乡的泥土》,剧中包产到户、自由恋爱等重要情节的冲突,都缺乏必要的铺垫。例如,村民们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包产到户的?
男女主角是如何在父母的反对下坚持自由恋爱的?这些关键的环节都被省略了,直接进入冲突爆发阶段,导致故事缺乏深度,人物行为缺乏动机。
原因:虚假的冲突与扁平的人物虽然《故乡的泥土》的演员们演技在线,老戏骨的表演更是可圈可点,但再精湛的演技也无法弥补剧情的缺陷。剧中人物的行为逻辑混乱,动机不明,使得角色形象扁平化,缺乏信服力。
例如,男女主角在大婚当天私奔,这种行为固然体现了他们对自由恋爱的追求,但却缺乏必要的铺垫。他们在私奔之前做了哪些准备?
他们对未来的生活有什么规划?这些问题都没有得到解答,使得他们的行为显得冲动而鲁莽,缺乏思考和责任感。
剧中人物动辄动手,一言不合就开打,也让观众感到难以理解。在现代社会,人们更倾向于通过沟通和协商来解决问题,而剧中人物的这种暴力行为,不仅与现实生活脱节,也让剧情显得粗糙和低俗。
这种剧情的失真,也反映了当前一些年代剧创作的通病。为了制造冲突,一些编剧不惜牺牲人物的逻辑和动机,将角色塑造成一个个只会打架斗殴的莽夫,而忽略了对人物内心的刻画和对时代背景的深入挖掘。
这样的作品,自然无法引起观众的共鸣,也难以获得市场的认可。
河北作为文化大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创作人才,但近年来,河北出品的影视剧却鲜有佳作。许多作品都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剧情亢奋,缺乏内涵,只注重冲突的展现,而忽略了故事性和人物塑造。
这种创作模式,或许与一些创作者的思维定式和创作习惯有关。他们习惯于用冲突来推动剧情,却忽略了冲突背后的逻辑和动机,导致作品缺乏深度和厚度。
启示:年代剧的未来之路《故乡的泥土》的失败,并非个例,它反映了当前年代剧创作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一部成功的年代剧,不仅要还原历史背景,更要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讲述引人入胜的故事。
而单纯的冲突堆砌,并不能成就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
近年来,一些优秀的年代剧,例如《人世间》、《山海情》等,都凭借其对人物命运的细腻刻画和对时代精神的深刻反思,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好评。这些作品的成功,也为年代剧的创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未来的年代剧创作,应该更加注重故事性和人物塑造,避免简单粗暴的冲突堆砌。创作者们需要深入挖掘历史背景,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用真实的细节和情感来打动观众。
故乡的泥土》的失败并非个例,为年代剧创作敲响警钟。成功的年代剧如《人世间》《山海情》等,为行业提供了借鉴。未来年代剧创作需回归本质,注重多方面改进:一是深耕历史,还原时代风貌,像《人世间》对改革开放变迁的刻画,增强历史真实性,让观众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动机;二是塑造人物,展现人性光辉,如《山海情》中个性鲜明的角色赢得观众喜爱;三是注重细节,提升作品质感,像《觉醒年代》对历史细节的还原营造了浓郁时代氛围;四是关注现实,引发社会思考,如《大江大河》引发对经济发展等问题的思考;五是避免套路,创新叙事方式。
年代剧创作要成功,需具备紧贴时代脉搏、深入刻画人物、注重叙事逻辑、引发情感共鸣等特点,不能只停留于表面热闹冲突,这是整个创作团队的责任。同时,年代剧创作还需避免过度美化过去、沉迷狗血剧情、忽视人物塑造等误区,要关注普通人在时代变革中的命运,不断创新叙事和表现手法,这样才能让年代剧百花齐放,传承历史记忆和文化,为观众呈现精彩时代画卷。
网友评论网友 “剧迷小王”:分析得太到位了!《故乡的泥土》我看了一点就看不下去了,剧情真的太乱了。希望创作者们能吸取教训,以后拍出更好的年代剧。
网友 “影视从业者”:这篇文章指出的问题很有普遍性,我们在创作过程中确实容易陷入这些误区。以后要更加注重故事和人物塑造,不能再粗制滥造了。
网友 “年代剧爱好者”:希望年代剧能越来越好,多一些像《人世间》那样的好剧,少一些这种让人失望的作品。真的很期待看到更多有深度、有内涵的年代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