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的夏天,辽宁南部一个寂静的小山村,发生了一件看似寻常却又意义深远的事情。
这件小事,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泛起的涟漪最终连接了两个年轻人的命运。
而一切,都要从我母亲和一桶豆油说起。
我的家境并不富裕。
父亲赶马车,母亲在生产队挣工分,微薄的收入要养活我们一家六口。
上有三个哥哥,都到了适婚年龄,可家里的六间房还是盖了四年才勉强完工,这还是父亲带着哥哥们一块一块石头从石坑里背回来的结果。
经济的拮据让我们家的餐桌常常只有粗粮和咸菜。
为了补贴家用,大哥经常趁着帮父亲犁地的机会,偷偷带些花生种和黄豆回来。
炒熟的黄豆,嘎嘣脆,是童年记忆里难得的美味。
深夜,父亲常常被生活的重担压醒,一边抽着旱烟,一边叹气:“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母亲总是默默地把鸡蛋攒起来拿到集市上卖,希望能多攒点钱给哥哥们娶媳妇。
大哥结婚时,母亲把家里仅有的猪大油、苞米、地瓜、粉条都分给了他们。
日子虽然清苦,但我们一家人相互扶持,努力让生活过得更好。
后来,大嫂怀孕了,孕吐反应让她对食物格外挑剔。
她想吃豆油,而那时豆油对我们家来说是奢侈品。
母亲二话没说,背起了家里仅剩的半袋黄豆,那是留着做种子的。
她走了十二里山路,翻过两座山,才到达油坊。
因为走得匆忙,她竟然忘记带油桶了。
油坊的年轻东家看到母亲背来的黄豆只够换四斤半油,又见她没带油桶,便主动拿出一个新桶,装满了十斤豆油递给母亲。
“小伙子,这太多了……”母亲惊讶地说。
“阿姨您别客气,把种子都拿来换油,想必是真有难处。
”东家的儿子体贴地回应。
母亲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接过油桶,匆匆往家赶。
走到半路,她饿得实在走不动了,才舍得掰下小半个东家给的白面馒头吃。
母亲时常提起油坊东家儿子的善举,却未曾想到,这份善意竟在冥冥之中牵起了一段姻缘。
高中毕业那年,我因为生病没能参加高考。
为了弥补遗憾,我努力学习农业知识,把家里的八亩地都种上了大豆。
三千多斤黄豆堆满了院子,我开始跟着舅舅学习做豆腐。
“闺女,去油坊进货,娘带你认识个人。
”一天,母亲神秘兮兮地对我说。
到了油坊,我才发现,那个人正是当年多给豆油的年轻东家。
几年过去,他已经接手了父亲的油坊。
我们很快熟络起来,他开着货车帮我运豆腐,我帮他联系客户,一来二往,彼此之间产生了好感。
“小梅,你说咱俩这算不算缘分?
”有一天,他突然问我。
“什么缘分?
”我有些疑惑。
“就是你娘那半袋黄豆的缘分。
”他笑着解释。
我恍然大悟,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一年后,我们结婚了。
婚后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我们一起经营油坊和豆腐生意,生意越做越大。
我们雇佣了我的三个哥哥和小姑子,两家人一起努力,生活蒸蒸日上。
后来,我们在市里买了房子,让父母和公婆都搬来一起住,共享天伦之乐。
儿子研究生毕业后回到镇上工作,女儿成了一名医生。
三十年来,我和丈夫的感情始终如一。
如今,每每回想起这段往事,我都会感叹命运的奇妙安排。
当年母亲用半袋黄豆换来的不仅仅是十斤豆油,更是一份珍贵的缘分,一份改变我们全家命运的馈赠。
生活就像豆油,看似平淡无奇,却在岁月的沉淀中散发出醇厚的香味。
那些艰难的日子,就像豆子被碾压,最终却酿出了生活的甜美。
一桶豆油,不仅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更珍藏着两个年轻人的缘分。
或许,这就是生活最美好的馈赠:当你善待他人的时候,命运也会善待你。
您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