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博物院“镇院之宝”欣赏

春翠的文化 2024-11-18 19:53:29

南阳市博物院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前身为南阳历史博物馆,创建于1959年10月1日,馆址位于诸葛亮躬耕之地南阳卧龙岗内;1965年,南阳历史博物馆更名为“南阳市博物馆”;2021年1月1日,南阳市博物馆新馆建成启用对外开放,2022年12月,南阳市博物馆合并南阳知府衙门博物馆、南阳张衡博物馆,更名为南阳市博物院,是豫西南最大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文化新地标,南阳的“城市文化会客厅”,也是展示南阳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重要窗口。‌‌

1、养伯铜方壶

养伯铜方壶盖上的盘龙纹蜿蜒曲折,图案优美,铭文记录了养伯赠送给鄂侯夫人的礼物,展现了西周时期的礼器文化和赠送礼物的传统。

2. 夏代玉牙璋

这是一件夏代的牙璋,1972年出土于南阳市宛城区溧河乡望城岗,通长38厘米,宽10厘米,厚0.6厘米。这件牙璋由南阳独山玉磨制而成,器体扁薄,通体灰黑色,由于受沁钙化,表面形成自然纹饰。牙璋是一种礼器,在二里头文化时期,牙璋成为国家政治制度的一种物质象征。这件牙璋做工精细,器形较长,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3、许阿瞿墓志铭画像石

是南阳市汉画馆收藏的汉代画像石刻中的一块珍贵文物,它不仅雕刻有精美的图案,还镌刻有墓主人的名字和确切的纪年等文字,被定为“国宝”。这件文物不仅展示了汉代社会的丰富内容,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意识。

4、 东汉鎏金熊足铜樽

鎏金铜樽,原名鎏金奁,1933年4月南阳县石桥镇南门外汉墓出土。该樽口、腹微残缺,通高19.5、口径20厘米。樽体圆筒状,子母口,口上承盖。直腹、平底、下附三个蹲熊足。器身饰三组旋纹,旋纹间饰两周鎏金纹,两侧饰有对称的铺首衔环耳。盖隆起,顶部有一环状窄凸棱,环内正中有一小孔。盖中部饰等距离的三个小圆孔。器物因部位不同分别施以鎏金、刻划、焊接等工艺。器内壁涂一层朱漆,以美化器物。

5、中偁父鼎

西周,口径30厘米 通高29.2厘米,南阳市北郊委砖瓦厂出土。直耳,平卷唇,深腹,圜底。足残缺(已修复)。耳饰重环纹,腹上部饰一周弦纹和窃曲纹。腹内有铭文三行:“中爯父乍(作)宝鼎,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享。”该器与中偁父簋等同出,为研究古代申国的地理位置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6、铜盘匜

铜盘匜和应侯之孙铜鼎盖都是春秋时期的文物,它们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还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铜盘匜的手柄部分是一条弯曲的龙,而应侯之孙铜鼎盖上的龙纹与周围的纹饰相映成趣,展示了古人的工艺水平和对龙的崇拜。

7、铜鐎斗

铜鐎斗是一件古代的多功能器具,既可用于行军打仗时的炊事和温酒,又可在夜间敲击报更,其龙头装饰增添了文物的独特魅力。

8、春秋应侯之孙铜鼎盖

春秋时期。南阳地区废品公司拣选,口径32.5高4.5厘米。鼎盖正圆,覆盘形,面正中有圆形捉手,捉手与鼎盖有七个铜柱相连。方沿外折,沿上有三个兽面形卡扣。盖面饰有三周凸起的绳纹,绳纹间饰两周蟠虺纹、一周云雷纹。捉手内的盖面上饰以鳞纹。盖内正中铸有铭文,共4行32字:佳正十月壬午应侯之孙丁儿择其吉金玄镠炉铝自作飤鼎眉寿无期永保用止。

应国,是西周到春秋时期的姬姓小型诸侯国,始封之君是周武王之子。春秋中期,亡于楚国。封地在今河南省平顶山应城。此器铭文为我们了解应国历史,确定应国的地望提供了珍贵文字资料。

9、鄂侯壶

春秋,口径12厘米 腹径19.5厘米,底径15.3厘米 通高33.5厘米,夏饷铺鄂国贵族墓地出土。壶为圆形,平唇,口外侈,束颈,斜肩,鼓腹,最大腹径靠下,圜底,圈足。颈部两侧饰牺首套环耳,口上承盖。颈上部饰波曲纹,下部饰窃曲纹,腹部饰瓦纹间窃曲纹,圈足部饰垂鳞纹。壶盖顶为喇叭形捉手,下有较长的子口。盖面饰盘龙纹,腹饰窃曲纹,捉手外饰鳞纹。盖子母口外铸铭文两行。

10、录子俞铜甗

西周,口径15.3厘米 通高41.5厘米,内乡县大桥乡郭岗窑场出土。铜甗为鬲、甑合铸。圆形,直耳,侈口,深腹,下部如鬲。甗下部的鬲为分裆袋足。器内折腹处有呈十字形的箅齿。甗上部甑的腹上部饰一周弦纹,甗下部的鬲饰双重人字形凸弦纹。甗的口沿下内壁有铸铭两行。该器为研究古代录国的历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0 阅读:100

春翠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