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广西龙胜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上,有一位乡村CEO,她以热爱为笔,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她,就是韦苡萱,一位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人,也是“一粒谷工作室”的创始人。
韦苡萱的故事,是乡村文化与现代创新交融的典范。她从小浸润在多民族交融的文化氛围中,蜡染、刺绣等传统手工艺成为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她并未止步于传统技艺的传承,而是选择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与现代审美和市场需求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在今天的访谈中,我们将跟随韦苡萱的脚步,走进她的工作室,聆听她关于传统手工艺、乡村建设以及个人成长的点滴故事。我们将看到她如何克服创业初期的重重困难,如何在家人、朋友以及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将“一粒谷工作室”发展成为集传统手工艺制作、展示、销售以及乡村旅游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同时,我们也将深入了解韦苡萱对于乡村建设的愿景和期待。她希望江口村能够成为一个具有鲜明特色和浓郁文化氛围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生活的美好与宁静。她更期待有更多的年轻人回到乡村,参与到乡村建设和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中来,为乡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活力。
此次访谈,不仅是对韦苡萱个人经历的回顾与总结,更是对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文化与经济发展融合的一次深入探索。让我们一同走进韦苡萱的世界,感受她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执着,见证她为乡村振兴所做出的不懈努力与贡献。
对话:
Q:您好,韦苡萱女士,很高兴今天能有机会与您进行这次深入的访谈。我们知道您在乡村手工艺和乡村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努力,能否先跟我们分享一下您是如何与扎染、蜡染、刺绣等传统手工艺结缘的?
A:您好,很高兴能有这次交流的机会。其实,我不太记得具体从何时起,这些传统手工艺就已经深深融入了我的生活。我来自一个多民族交融的地方,侗族、水族、苗族、布依族等民族的文化在这里交织,蜡染、刺绣等技艺更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从小,我就看着奶奶种棉花、织布、染布、画蜡,妈妈和婶婶们则忙着刺绣。我时常跟在姐姐和姑姑身后打下手,渐渐地,这些技艺就融入了我的生活。虽然当时并没有想过要把这些作为事业,但那份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敬畏,却在我心中悄然生根。
后来,我有幸参加过一些致力于民族文化发展的团队培训,这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些传统手工艺的价值和意义。我一直期待能有更多专业的学习机会,希望在传统文化的更新、产品的升级以及创业运营知识方面提升自己。
Q:非常感人。那您是什么时候决定将这份爱好转化为事业,并开始成立工作室的呢?
A:这个决定,其实源于一场意外的过敏。说起来,工作室的成立也是几经波折。
记得那是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我们回到了老家。乡下的日子虽然悠闲,但也面临着无处上班的困境。在百无聊赖之际,我和几个姐妹一拍即合,决定重拾我们民族的传统手工技艺。我们把家里闲置的杂货间改造成了一个温馨的工作空间,跟着妈妈认真钻研起来。
那段日子,我们沉浸在手工制作的乐趣中,忘却了外界的烦恼,“一粒谷工作室”的雏形就这样形成了。然而,真正让我下定决心将这份爱好转化为事业的,却是一场长达一年的过敏。
那时候,因为身边的人都去城里找工作,但听说工作特别难找。我和老公商量后,决定留在家乡。我们陪在家人身边,发现老人年纪大了,孩子也快上学了,心里头一下子有了责任感。为了能在家附近找份工作,我俩花了半个月到处打听,但始终没找到合适的。
于是,我们开始思考留在家能做什么来挣钱。我老公说除了种地没什么别的选择,我们就上网搜索当地种植行业数据,了解产业发展方向。经过分析,我们觉得罗汉果是个不错的选择。第一年,我们就种了三十亩,本想小规模试试水,没想到成了当地的罗汉果种植大户。
那一年,我们没日没夜地忙碌在罗汉果地里,连家里年迈的老人也不得不来帮忙。看着老人疲惫的身影,我们两个的内心充满了愧疚。而我自己,更是倒霉,经常碰到各种虫子、蛇,每次遇到都吓得惊叫连连。更糟糕的是,由于我体质原因,居然对罗汉果苗过敏,每一次踏入果地,过敏症状便会加重。
全身起满疹子和水泡,奇痒无比,根本睡不着。那时候,过敏药和打针成了我生活的必需品。我老公虽然经常对我的气话哭笑不得,但始终陪在我身边,安抚我的情绪,陪我一起度过那段煎熬的日子。
好在运气不错,那年罗汉果价格猛涨,我们总算是有了个好收成。收完罗汉果后,我们一家人商量决定,第二年还是让我在家做手工、带孩子、操持家务。丈夫心疼我被过敏折磨,不想让我再去地里吃苦了。
就这样,我们用种罗汉果收获的资金,改造了自家闲置的老宅,按照我的想法,“一粒谷工作室”就这样正式成立。之后,我就一门心思扑在工作室上,想着把手工产品做得更好,多接订单,让家里的收入更稳定。也盼着能把工作室做大,有一日带着村里的姐妹们一起赚钱,让大家不用再外出打工,在家门口就能过上好日子。
Q:听起来,成立工作室的过程并不容易。您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又是如何克服的呢?
A:是啊,成立工作室后,我们才真正体会到了创业的艰辛。刚开始,根本没人知道我们在干啥,钱也不够花,订单更是少得可怜。做好的手工品,只能自己到处跑着卖给收购的人。那时候,工作室一边要搞建设,一边得想着怎么运营,起步特别难。
原材料贵、场地小又破、设备不行……这些困难,我们都一一遇到了。我们本来就没准备多少创业的钱,所以一分钱都得掰成两半花。还好,家人和朋友都特别给力,他们各有各的本事,都来免费帮忙。这工作室能有今天,全靠大家一起使劲儿。
我记得有一次,为了节省成本,我们自己动手改造工作室。老公的发小和他老婆知道我们需要客人用的床单、床垫这些东西,就拿出上万元帮我们买,还帮着跑市场找材料。发小的老婆逛街的时候,看到能用得上的小玩意儿,都会买了给我们送来。
还有个大哥,后来才知道他是我们乡镇的副镇长。我们认识三个多月,天天聊做手工的事儿,可一直不知道他是当官的,还以为就是个喜欢手工的朋友。直到有一次村里搞活动,村支书介绍了,我们才知道。他还笑着说,让我们别在意职位,会以朋友身份凭经验帮我们把关,助力民族文化的宣传。
镇里的人大主席蒙姐姐也是个大好人。她性格特别开朗,一开始她要带我在村里走一圈,说以后方便带游客来,我还觉得她事儿多。后来才明白,她是想帮我们把村子宣传出去。她不光带游客来我们工作室,还利用休息时间,带我们去了解村里的红色历史,教我们怎么给别人讲这些故事。在她和我们村支书的鼓励下,我还成了村里的红色讲解员。
我还闹过不少乌龙,把镇上的党委书记当成种罗汉果的老板,把县里来的领导认成买东西的商人。记得有一次在村里的鼓楼,我正和人聊着天,一位大哥走过来,特别熟络地和我聊我老公罗汉果地的事,对我们家的种植情况了解得那么详细。我当时就想,这人肯定是罗汉果种植圈里的行家,便试探着问:“您是哪家合作社的老板呀?”他愣了一下,接着哈哈大笑起来。这时旁边的姐姐笑着给我介绍:“这是咱们镇上的党委书记!”我当时脸“唰”地一下就红了,特别不好意思。书记却说:“别紧张,我就想着多了解了解我们村民的情况,大家都是为了让日子过得更好嘛。”
还有一回,我在工作室整理手工制品,来了一个穿着朴素、看起来很随和的人走进来,四处打量着,还时不时拿起一些作品仔细端详。我以为是来采购的商人,就热情地给他介绍各种产品和价格。他听得很认真,还不时提出一些制作问题。聊了好一会儿,我还问他:“您是从哪儿来的呀,准备采购多少呢?”这时,他笑着说他的名字,我才知道是县里的杨常委,来了解我们传统手工艺发展情况的!杨常委笑着说:“没事儿,这说明你对工作认真负责,介绍得很到位。我就是想以最真实的方式了解你们的产品。”
像我们这样没啥学历,自己都觉得创业没希望,从来没想到会有这么多领导来关心我们。他们以简单纯粹朋友的身份,走进我们的生活。平日里,大家毫无保留地鼓励我们,为我们加油打气,还会凭借生活的经验,细致入微地引导我们。从手工产品的设计思路,到市场推广的方向,再到工作室未来的规划,每一个关键的节点,都有朋友们一起耐心引导。
Q:非常感动。那现在您的工作室主要有哪些产品或服务呢?
A:现在我们的工作室主要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融合乡村农文旅发展,提供住宿、蜡染研学、亲子体验、团队团建等蜡染主题的体验内容。我们村是国家长征文化公园的一部分,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特色。因此,我们还开展了蜡染民族传统手工工艺研学、红色长征体验研学、农耕研学等乡村旅游项目。2023年,我们村还获得了“广西四星级乡村旅游”的荣誉呢。另一个方向是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推出蜡染主题的文创产品。我们希望通过产品招商、商业合作等模式,增加产品生产,带动村民就业。
Q:听起来非常有前景。现在年轻人都往城市去发展,而您和丈夫却选择留在乡村,为什么会做这样的选择呢?
A:其实,这个选择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们觉得,去城市发展,对于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来说,虽然机会更多,但竞争也更激烈。而且,家里的老人年迈了,小孩需要陪伴。衡量之下,我们觉得留在家虽然也有困难,但至少能一家人在一起。这样,老人会安心,小孩子也会有陪伴。没有什么比这个更好的了。还有就是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迎来了一个新的机遇,青年人就应该做时代的弄潮儿,把握机遇和直面挑战。
Q:非常理解您的选择。那在您和丈夫共同经营工作室的过程中,他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
A:在生活和工作中,他真的是我的多面手。他是司机、是助手、是合伙人、是朋友,他还是我的超人。工作室的老房改造,所有的都是他根据我的想法亲力亲为和家人亲手做的。我们没有请工人,都是他一个人扛下来的。他不仅要忙工作室的事情,还要照顾家庭和孩子。可以说,没有他的支持,就没有今天的“一粒谷工作室”。
Q:非常敬佩您和丈夫的共同努力。据说最近你们夫妻二人还携手村里的32位青年自筹资金打造了“江口红军长征宿营地”,能否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项目?
A:这是我们村里三十多个青年为了提高村里体验内容而发起的一个项目。我们根据村里的红色故事文化历史和场地优势,就地取材,一起打造了这个宿营体验区。这里有住宿、游泳、美食烧烤、歌舞表演等项目,暑假时期客源爆满。小朋友和大人来这里可以泡澡、享受自然生态环境和美食民俗互动的乐趣。
这个项目的成功,离不开村里青年们的共同努力和支持。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村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为村里的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Q:非常有意义的一个项目。当下乡村最难的就是发展乡村产业,看到你们村已经开始探索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能否跟我们分享一下你们的经验?
A:其实,我们也是刚刚开始起步,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挖掘和利用好村里的资源。我们村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和自然资源,这是我们的优势。因此,我们结合这些资源,推出了蜡染研学、红色长征体验研学、农耕研学等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 同时,我们也注重产品的创新和升级。比如我们的蜡染产品,不仅保留了传统的技艺和元素,还融入了现代的设计理念和审美趋势,使得产品更加时尚、实用和具有市场竞争力。 当然,这些成绩的取得也离不开各级政府和社会的支持,让我们能够更加顺利地推进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Q:非常感谢您的分享。作为一名乡村CEO,您是怎么样参与到家乡的乡村建设的?“为村共富乡村-粤桂数字农文旅计划”又将怎么样帮助你们进行乡村运营?
A:作为乡村CEO,我积极参与到了家乡的乡村建设中。从工作室的成立到各种项目的推进,我都亲力亲为,希望能够为村里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贡献一份力量。“为村共富乡村-粤桂数字农文旅计划”为我们村庄提供了数字化村庄运营工具,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我们推广产品销售和研学订单预订。腾讯公司还帮我们建立了村里的小程序,我们的产品可以在小程序里展销,活动也可以线上预订。这样,游客就可以更加方便地了解我们村的文化和特色产品,从而吸引更多人前来体验。 此外,腾讯还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培训和支持,帮助我们提升运营能力和水平。我相信,在腾讯“为村共富”计划的帮助下,我们村的乡村运营会更加顺畅和高效。
Q:“为村共富乡村-粤桂数字农文旅计划”给你们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最近看您也在学习短视频和直播,对于未来在短视频和直播方面有什么样的计划和打算呢?
A:是的,我正在努力学习短视频和直播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宣传和推广渠道。通过短视频和直播,我可以展示传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产品特色以及我们村的生活风貌,吸引更多人关注我们村的文化和特色产品。 未来,我计划定期发布短视频和直播内容,与观众进行互动和交流。同时,我也会利用这些平台开展直播带货活动,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增加收入。我相信,在短视频和直播的帮助下,我们村的特色产品和文化会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Q: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人,您觉得该如何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A: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觉得,要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首先需要我们这些传承人保持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敬畏之心。只有真正热爱和尊重这些文化,才能够将它们传承得更好。 其次,我们需要注重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升级。在保留传统技艺和元素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的设计理念和审美趋势,使得传统文化更加符合现代人的需求和审美标准。这样,才能够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让更多人了解这些文化的价值和意义。比如像我们现在做的这样,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平台进行宣传和推广,让更多人看到我们的努力和成果。 最后,我觉得还需要加强与传统手工艺相关的教育和培训。可以在学校开设相关课程,让孩子们从小接触和了解这些传统手工艺,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同时,也可以组织一些培训班和工作坊,邀请传承人和专家进行授课和指导,让更多人有机会学习和掌握这些技艺。
此外,与旅游产业的结合也是一个有效的传承途径。像我们村这样,将传统手工艺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推出研学、体验等活动,不仅可以让游客亲身体验和了解这些文化,还能为传承人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激励他们继续从事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工作。
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宣传、教育、培训以及与旅游产业的结合等工作,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
Q:非常感谢您的分享和建议。对于未来,您对“一粒谷工作室”以及家乡的乡村建设有什么样的愿景和期待呢?
A:对于未来,我希望“一粒谷工作室”能够成为一个集传统手工艺制作、展示、销售以及乡村旅游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我们将继续深入挖掘和传承传统手工艺,同时结合现代审美和市场需求进行创新,推出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在乡村建设方面,我希望江口村能够成为一个具有鲜明特色和浓郁文化氛围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我们将继续完善乡村旅游设施和服务,提升游客体验,同时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此外,我也期待能够有更多的年轻人回到乡村,参与到乡村建设和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中来。我们需要年轻人的活力和创新思维,为乡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活力。
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粒谷工作室”和我们的家乡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Q:非常感谢您的分享和期待。也祝愿“一粒谷工作室”和您的家乡能够越来越好,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乡村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A:谢谢!我们也一定会继续努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