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乘坐数艘军舰从镇江出发,渡过长江后在都天庙废堡和六圩渡口嘉兴桥登陆,然后沿镇扬公路向扬州进犯。
12月14日,扬州沦陷。这座自古便为繁华之都的扬州城落入日寇的魔爪之中。
以下照片所记录的就是刚刚陷落之后的扬州城景象,为当年的侵华日军所拍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48a36fbede4ceaf8befc680a3afdebe.jpg)
扬州车站
扬州车站建成于1923年,位于古运河的南岸,与北岸的福运门(今渡江路)隔河相望。当时车站比较简陋,内有停车库数间,门前有茅竹搭建的棚子。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36d33411752dbded4da9c0fc0fd1bfc.jpg)
福运门
站在运河南岸眺望福运门。当时的扬州城内人坐车,必须先出福运门,然后从浮桥上渡过运河,才能到达车站。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211fd4d5cbdc5b151ec463a21ce7561.jpg)
塔影远望
从远处遥望扬州文峰塔。文峰塔坐落在城南古运河畔东岸,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是古扬州的地标建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f787ad045c79a5dae712f4a81c0e70d.jpg)
文峰塔
从前的人们无论是从南京来扬州,还是沿着古运河从镇江到扬州,每每看到文峰塔影,便知道扬州已经到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49362bb35139d5c20027c26b47ac733.jpg)
日本兵
文峰塔坐落在文峰寺内,塔高近五十米。图为两个日本兵站在塔上俯瞰下面的风景。正值严冬天气,日本人穿着戴帽的呢子军大衣,装备之精良由此可见一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12442177dde82e94194388111381c90.jpg)
向西看
从文峰塔上西望古运河。这里古名三湾子,隋唐时期,是古运河到长江的必经之地。传说鉴真六次东渡,有三次是从这里启程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d16ea474e45ca86b619170f4d4d8593.jpg)
俯瞰街市
从塔上看扬州的街市,很多家的屋顶上残留着白色的积雪。扬州在古代便是一等一的富庶繁华之地.,“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不知是多少人的梦想。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b0a87ef8e5a2bcecf2e56cdcdd5dfb9.jpg)
向北看
从文峰塔上向北方眺望,目之所及有两口池塘,池塘边上是零星的民居建筑。相对城内密集的房屋显得有些冷清。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492b9239c1a525557f59a0098ff4848.jpg)
文昌阁
扬州文昌阁,建于明代万历十三年(1585年),比文峰塔晚了三年,它们都是古代扬州文风鼎盛的真实写照,亦是扬州地标性建筑之一。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7f449ab4f04f31e6826c4bc1a985140.jpg)
岗亭
扬州街头的交通岗亭,一个伪警察站在岗亭下正在指挥交通。岗亭上张贴有镇江所生产的“无敌蚊香”文字广告。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7d4d814ae253db94f4621d8821a4c2b.jpg)
百姓
一户人家的孩子们坐着 院子里晒太阳。在日寇的铁蹄之下生活,难得有这样片刻的安宁,不想被突然出现的日本人摄入镜头中。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17bbc38e8541088c08f7cde9f708502.jpg)
洗衣服
几名妇女在路边洗衣服,其中有一个小脚老太太。她们所使用的汲水工具是压水井。当时的扬州城内还没有自来水,直到1959年,才开始建设第一家自来水厂。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81ee115bf3494bfbd476e6e0ca0ce03.jpg)
贴牛粪
一名女子正在家门前的木盆里做牛粪饼,做好的牛粪饼贴在茅草屋的墙上,等晒干之后作为燃料使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ec9aa447f0369ca879bc46a6d502d54.jpg)
捉鱼
为了生计,几名男子顾不得天寒地冻,依旧来的池塘里捉鱼。他们趴在大木盆的上面,在刺骨的池水中摸索着。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ab73f7f18e91ca590ff87875f0fbfef.jpg)
汉奸
几名穿着长袍马褂的男子站在扬州街头,手臂上的袖标说明他们是为日本人工作的,其中一个还打着膏药旗,不过在照相的时候把脸遮了起来,不知是不是有意为之,如果是,说明此人尚存一丝羞耻之心。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99c483ed624e7f160dfd0ac40bd28ee.jpg)
笼络人心
扬州街头,一个日本军官正在给孩子发糖,这不是什么大发善心,而是笼络人心的一种手段。镜头中,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是神情木讷。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0835c66cb4d7b8cebb0d6b8c14a2971.jpg)
乞丐
因为看到日本人的照相机而不敢往前走的苦难人家。走在前面的男孩腋下夹着一根木棍,引导着身后抱着孩子的盲母亲,他的妹妹紧紧跟在母亲的身边。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4e1ebdbec8d0f1eab38daf0bdb880b3.jpg)
卖艺人
一老一少两个卖艺人,老者拿着一把二胡,一边走一边拉,孩子跟着二胡的伴奏,一路走一路唱。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2efe6c358b6c89afd779d8f64dfa4a6.jpg)
收容所
扬州的难民收容所,大冬天依旧打着地铺。他们本是为躲避日本人逃出家园的,不想是从一个火坑跳入另一个火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