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社会对华态度出现显著转变。
一项最新民调显示,近80%的美国民众对中国持负面看法。
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一改此前相对温和的立场,在涉港、涉疆等问题上频频发声,甚至公开将中国定性为“威权体制”。
这一系列动向令人不禁思考:美国对华政策是否已经从竞争转向全面对抗?
回顾伯恩斯上任之初,白宫选择这位具有丰富外交经验的“务实派”担任驻华大使,就是看中他能在中美关系中扮演“稳定器”的角色。
不到一年时间,伯恩斯就完全抛弃了温和派的形象。
在与美国史汀生中心的对话中,他将中美竞争定性为“自由与专制的意识形态之争”,这一论调与冷战时期美国对苏联的态度如出一辙。
更令人意外的是,伯恩斯在社交媒体上的言论越发激进。他不仅指责中国调查美国企业是“报复”,还在涉港、涉疆等问题上频频发难。这种言论与传统意义上的反华分子已无二致,完全失去了一个驻华大使应有的外交分寸。
与伯恩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驻美大使秦刚的表现。
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外交官,秦刚在任职期间频繁与美国各界展开对话交流,即便在中美关系陷入低谷时期,依然努力为两国关系注入积极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伯恩斯的态度转变并非孤立事件。美国正在全方位加大对华施压:从经济领域的芯片禁令,到军事上在亚太地区的频繁军演;从外交上拉拢盟友对华施压,到意识形态领域的全面攻击。
这种全方位施压的背后,折射出美国对中国崛起的深层焦虑。
美方似乎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中国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美国驻华使节的极端言论非但无法阻碍中国发展,反而会损害美国在华利益。
就像伯恩斯本人曾经称赞的中国高铁一样,中国的进步是实实在在的,不是靠否定和抹黑就能改变的。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伯恩斯发表极端言论的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取得重大成功,充分展示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这种强烈反差说明,美国一些政客仍陷入冷战思维,无法正确认识和适应世界多极化的新格局。
面对美方的态度转变,中国外交部的回应可谓一针见血:美方颠倒黑白的言论充斥着谎言与偏见,其干涉中国内政、危害中国发展稳定的用心昭然若揭。美国没有资格充当道德教师,其自身存在的种族主义、枪支暴力等问题才是需要反思的。
古语云:“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当前的中美关系正处于关键节点,双方都需要以更大的智慧和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彼此。
美国一些政客的短视行为,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会将两国关系推向更危险的境地。
未来,中美关系将何去何从?这不仅取决于双方的战略智慧,更取决于能否超越意识形态的偏见,回归到互利共赢的正确轨道上来。一个不断进步的中国,理应得到一个理性务实的美国驻华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