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可能和高超音速导弹“八字不合”,最近AGM-138A的试射又失败了,而且还败在十分低级的助推火箭问题上。而在此前的2021年4月和7月,AGM-138A也进行过两次高超音速试射,结果均遭失败,不是发动机没点着,就是未从B52载机上脱离,全是“阴沟里翻船”。直到2022年12月9日才成功了一次(也有说是2022年5月14日),然后西方媒体大为兴奋,声称美国高超音速导弹很快就要服役了,好像已经手握“重器”了,能随时打沉我们的航母一样,结果又GG了。
AGM-138A又测试失败了
而更让人开心的消息,是3月29日,美国空军负责采购的助理部长安德鲁·亨特表示,USAF计划不再推进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主导的AGM-183A“空射快速反应武器”项目。AGM-183A导弹5次飞行测试,失败4次,下马在意料之中,但是从3月13日发射失败,到3月29日就宣布计划下马,中间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美国空军这回的反应速度实在是在意料之外,由此也可见它是早已磨没了用户的耐心。
测试海域
更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一说到美国高超音速武器屡战屡败的原因,就以为是它们的指标定得太高了,动不动就几十马赫,如果和中俄一样,将指标降下来,说不定早就成功了,所以并非美国的技术不行,只是他们玩得太“高阶”了。听起来好像是这么回事,不过AGM-183A虽然定的指标是20马赫,但5次试射,都是向5马赫冲击,也就是说它的实际表现还不如中俄,甚至可能不如朝鲜。
虽然AGM-183A下马之后,美军还有大批其他的高超音速项目,但毫无疑问这回已经是“出师未捷身先死”。而相比之下,我们则是“春风得意马蹄疾”,高超音速武器咱们就不拿出来比了,怕羞死洛·马,咱们就说说2.5马赫的吧。
根据美国媒体的报道,咱们已经成功研制了一种“跨介质鱼雷”,以硼为动力,可以在10000米高度以2.5马赫的速度巡航,然后转变为掠海模式飞行20公里,最后10公里转为超空泡模式命中目标,这样的攻击模式让它变得十分难以拦截。2.5马赫的速度本来就快,眨眼就到跟前,等你的防空导弹和近防炮准备好,它又一个猛子钻进水里,真是让人防不胜防。
真的是以硼为动力吗?
不过,这个“跨介质鱼雷”,其实已经不陌生了,小编最早见类似的画面,是在10多年前的央视军事频道,当时051驱逐舰还没有完全退役,某一天,央视军事频道播出的画面中,051发射的一枚反舰导弹,刚点火不久后就钻入海水里。当时大家还以为是这枚导弹出现了故障,但是转念一想,电视上播出的画面都经过了审核的,怎么可能把这么明显的失误镜头给播出来?直到今天,才知道原来它就是“跨介质鱼雷”。
那么从10多年前到现在,我国的“跨介质鱼雷”应该也发展几代了,在最新的报道中,它不但能以2.5马赫的速度在10000米高空飞行,还能直接入水,不需要打开减速伞,也不需要其他的过渡过程,所以这是一枚超音速导弹+超空泡鱼雷的复合体。
不知道英文报道配这个图是啥意思,这也不能超音速啊
不过,这里也有一个疑问,如果以2.5马赫的速度直接入水,恐怕就像拍在水泥地面上一样,目前还没弹体材料和电子设备能够经受如此冲击,西方媒体的描述过于夸张了,估计还是有一个减速过程,减到亚音速之后再入水,到水下再进行加速,以超空泡模式命中目标。
超空泡鱼雷大家熟
而水下的“超空泡鱼雷”,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从苏联的VA111开始,到伊朗逆仿的Hoot,再到德国轻型超空泡鱼雷,甚至连韩国都研制了Vehicle,距离“白菜化”也只有一步之遥了,但是可惜,美国还是没有。早期美国认为认为它是“鸡肋”,后来苏联的VA111出来之后,美国又迫不及待地展开相关的研制,但最终结果和现在的高超音速导弹一样,屡试屡败,看来AGM-183A的问题,是祖传的。
VA111是老熟人了
德国轻型超空泡鱼雷
韩国竟然也有
纯忽悠!难度和成本比导弹高多了,为啥不直接用导弹?![汗][汗][汗]
话说所谓跨介质鱼雷跟火箭助推鱼雷或者反潜导弹(换装反舰鱼雷弹头)有啥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