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作为二战中受灾最终的地区之一,几乎被战争侵染了每一寸土地。然而这其中也有例外,欧洲大陆上存在一批特殊的“永久中立国”,这些国家的人民便幸运地免于灾难。提到“中立国”这个字眼,人们第一时间就会想到瑞士。从1815年维也纳会议将瑞士确定为永久中立国后,它也确实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保持着独立于和平。
其实,瑞士成为“和平”代名词的时间,远比1815年来的要早。1291年,瑞士永久同盟成立后,瑞士就几乎没有侵略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战争行为。被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统治时,瑞士也尽可能地避开任何一场战争。为了压制法国大革命的民主自由的思潮,瑞士曾一度被迫充当“不光彩”的角色。直到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这种局面才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希特勒当政时期曾大肆散播民族与人种理论,声称“在第三帝国边界附近的人,与德国人拥有共同的始祖,都是德意志人”。因此,瑞士也被纳入“大德意志”的版图中,被称为“在瑞士的德国人”。实际上,这一手段十分高明,瑞士确实有超过六成的人口为德意志民族,且德语在瑞士也是主要语种之一,因此,瑞士人对德国的认同感整体来说还是相当高的。
在种族主义的鼓动下,瑞士很快就出现了许多支持纳粹的组织和社团,比如说“国民阵线”、“瑞士国社党人”等。希特勒也抓住时机,在这些极右势力崛起时,给与其极大的支持,因此,一股亲德的风潮迅速席卷瑞士全国,瑞士民众一直以来坚持的和平理念也开始悄然动摇了。不过碍于政治原因,希特勒也不方便直接怂恿瑞士加入轴心国集团。但这位瑞士在二战中立场的选择,埋下了伏笔。
1939年8月30日,瑞士召开议会,决定本国将坚守中立的立场。1940年,德国领导层制定了入侵瑞士的“冷杉行动”,但迫于国际影响,该计划最终被希特勒废止。1940年6月,拥有号称世界最强陆军的法国于1个月之内沦陷,瑞士瞬间陷入法西斯势力的包围之中。此时的瑞士孤立无援,为了防止战火波及本土,瑞士当局不得以采取一些亲德措施。
二战中,瑞士曾多次为德国提供战争贷款,仅1940年,德国就从瑞士那里获得超过1.5亿瑞士法郎的资金。而德国规定,瑞士上品出口必须经由德国,因此,欧洲的法西斯国家没少从中获得利益。此外,拥有先进制造业的瑞士还替德国生产各种军工零件和先进武器,而这些武器往往通过圣哥达隧道(著名的公路隧道,曾经为世界上最长的公路隧道)运往德国。而这条隧道对于意大利与德国两个主要的轴心国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对待犹太人方面,瑞士也做得颇为不光彩。截至1939年战争爆发时,犹太人在瑞士银行的存款共高达60亿美元。而在战争爆发后,受到纳粹迫害的犹太人更是将求助的目光投降名义上中立的瑞士,更多的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瑞士。然而这些资金中的绝大多数被瑞士方面侵吞,其中很大一部分被提供给德国用于战争。战后,瑞士银行偿还给犹太人的资金还不到1000万美元。
为了获得巨额利润,瑞士的金融机构也不顾后果,为纳粹进行了大量的黄金交易。德国从其他国家攫取的财产,大多在瑞士变为外汇以维持战争。不仅如此,当大量的犹太人从德国涌出,试图逃亡瑞士避难。而瑞士当局则明文拒绝接纳这些犹太人,成“犹太人不应当被视为政治难民”。大量本已获准入境的犹太人还被移交给德方,仅二战爆发的1939年,就有多达10万人犹太人被拒绝入境。私下帮助犹太人的瑞士人,甚至还被当局判罪。
关于瑞士军队在二战中是否有战争行为,至今也很难下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有很多瑞士青年加入德国军队,成为轴心国军队的一员。按照德国人的描述,二战时的瑞士“就差没与第三帝国正式结盟”,加入轴心国集团了。
其实,瑞士的举动也是力图在战争中维持独立,只是选择了错误的方式,走上了错误的道路。而整体上热爱和平的瑞士人也很快意识到自己的错误,1995年4月,瑞士政府正式为“战时严重丧失立场与软弱”而道歉。瑞士此举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赞誉,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