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意甲的三中卫战术这么普遍

JohnDoe无名氏 2025-01-27 10:17:48
【0】前言

其实在孔蒂带领尤文重新崛起的时候,意甲已经开始普遍出现三中卫战术了。

如今到了24/25赛季,意甲总共20支球队,只有米兰、佛罗伦萨、拉齐奥、博洛尼亚、卡利亚里、帕尔马这6支球队还采用四后卫战术。

其他14支球队主要采用的都是三中卫,偶尔变阵四后卫,三中卫在意甲普及率占比超过70%!

而像英超、西甲、德甲等联赛,主要使用三中卫阵型的球队比例不超过20%。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历史偏好、青训培养、意大利捉襟见肘的财政问题、以及意大利足球理念的问题都是成因。

【1】战术理念

我们近现代看到的意大利足球,基本是由萨基奠定和开创的。

萨基最主要的贡献在于,他开创了一条近现代的主流防守策略——区域防守(Zona Mista)。

这种区域防守也被我们当年的主流媒体称之为「链式防守」,他们的本质上都是一个原理:

旨在通过压缩三线之间的空间来遏制对方推进的路线。

这个我之前写过较为详细的篇幅,在此不多介绍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移步这里观看:足球 442 阵型为什么如今成了摆大巴的铁桶阵?

在开创区域防守的当年,意大利主要采用的是标准4-4双链来实行的,因为区域防守是非常强调球员在无球状态横向移动的整体性的——上抢会带来失位暴露空间的风险。

所以在当年,意大利无论是国家队也好,还是俱乐部也好,都非常强调战术的执行力。

受限于运动科学,当年的球员身体素质实话说是没有当下更好的,所以天然的在跑动范围,覆盖面积,爆发冲刺等方面做不到如今这样的折返力度。

所以在当时,后防线和中场线的后插上的力度和频次是比较有限的——因为一旦离开了自己的位置被打转换的话,很难回归到落位的4-4双链里:

所以即便是在1990年以后,意大利黄金时代爆发,即便已经Donadoni在1990世界杯隐隐约约有往边锋上靠的趋势了,但是骨子里的4-4-2区域防守,还是让意大利人没有在锋线上投入更多的兵力。

因此,意大利人在边路上的选择会相对更保守——更需要攻守较为均衡的球员补充到边路。

【2】边前卫的后续发展:意大利足球的特立独行

我们都知道,现代战术当中的433以及4231的边锋,是从原本442当中的边前卫向前推得来的:

而真正把433,以及4231的边锋内切体系发展成熟的时间,大概是在2005年前后。

这是从足球规则上对进攻球员的保护(背铲规则修改),运动科学的发展,以及战术革新之后强调对肋部空间运用共同发展而来的。

当然,很多人认为是罗贝里开创了内切打法,这是片面的。

其实内切打法诞生更早,早在克鲁伊夫时代就已经出现了。

而黄金时代的意大利,很快就将这种走内线的玩法学了过去,并运用在赛场上,但是实际实现的位置并不是边锋,而是10号位——

值得一提的是,两位10号在亚平宁上的对决因为时代的差异,仅仅维持了一两年(1989-1991),他们的对决不仅仅是10号位之争,也是最强黄金左脚之争。

说到这里,其实意大利足球本应该顺应趋势,开始往433以及4231的方式去走了,但是很可惜,命运开了个玩笑,在2005年边锋内切打法全面成熟之时,意大利足球却开始渐渐走向了落寞........

【3】边锋?边翼卫!

我们不妨回忆一下,最近15年里意大利出色的边锋有哪些?(含意大利国脚,以及在意甲效力的外籍边锋)

我这里稍微查了一下——顶级的边锋几乎就只有桑切斯一个——甚至连相对出色的潜力新星也少见:

即便是有,也因为财政、合同、伤病等各种各样的原因迅速滑落。

在边锋内切打法逐渐成熟的2005年以后,意大利足球并非没有尝试过。

比方说........

在告别了巅峰米兰圣诞树的4-3-2-1之后。

我们最熟悉的那个骑车自行车去免签捡破烂的加利亚尼,曾经就妙手生花地给米兰拉扯出来这么一套阵容,也算是尝试了个4-3-3 .

如果说更早的话,在2005-2006赛季,在拥有莫拉蒂输血的国际米兰,其实也完成了对现代战术和现代边锋使用的华丽转身。

在那个赛季的第15轮联赛,国际米兰3-2AC米兰的比赛里,国际米兰排出来的就是一个很经典的4-3-3战术。

中锋阿德里亚诺,两边是菲戈和马丁斯,中场是标准的指挥家贝隆,搭配全能的功能性中场斯坦科维奇,以及后腰坎比亚索。

而在2000-2005年前后,中小型俱乐部其实也在有意识地在青训上去挖潜边锋。

【4】意甲爆炸的开始

只是相当可惜的是,意甲正在高速进入边锋时代的背景下,突然踩了一脚急刹车。

熟悉的意甲朋友应该会记得这个时间:2006 年 5 月 2 日。

《米兰体育报》披露尤文总经理莫吉在 2004-2005 赛季与裁判指派员帕伊雷托的电话交谈内容,其中莫吉数次通过操纵帕伊雷托指定裁判人选。

2006 年 5 月 4 日,《米兰体育报》刊登了都灵检察院暗中调查的近几年莫吉与意甲裁判指定员之间的电话内容,正式将 “电话门” 事件公之于众,随后检察院介入调查。

轰然间,意甲的黄金时代截然而止........

可能上帝觉得不过瘾,火烧的不够旺,特意过来添了把柴,于是乎,2008次贷危机爆发,本就在高额补贴和高额外债游走边缘的意大利经济彻底爆炸:

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后,意大利经济在欧洲的地位堪比希腊。

2006年电话门,2008年次贷危机,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演,但是就这么发生了。

在这个背景下,意大利球场的上座人数急剧减少,上座率持续走低。

很多中小型俱乐部已经无法负担日常的俱乐部开销,于是开始集中出现意大利中小型俱乐部“变卖家产”的情况,这里也包含了青训基地和青训设施。

一边欧洲足球在进化,一边意大利足球在踩刹车。

刚好赶上了2005-2006年前后,足坛战术变革的分水岭。

于是乎,意甲俱乐部为了生存,选择了另外一条“特立独行”的道路。

【5】现代意甲的战术家们

本质上,意大利足球还是区域防守那套老东西,只不过为了应对日益变化的欧洲足球环境,以及手里的本钱。

意大利的补锅匠们纷纷选择了更加务实的道路——

比起边前卫推上前成为边锋,不如直接落位成为边后卫!

这与其说是逆时代潮流,更不如说是因为没有决定性的中锋和边锋的无奈之举。

因为在现代4-2-3-1,和4-3-3战术里,中锋的作用极其重要,这个中锋通常需要有很好的背身能力,拆火肉盾能力,拉扯空间能力,持球推进能力,做球能力,以及机敏的跑位,门前嗅觉等等,算得上是啥都要的典范了。

在常规的高水平战术里,中锋这个位置之所以要求这么多,是因为现代战术一个人要拆出来当两个人用........

但是意甲穷啊......穷得都卖裤子了,他们并非不想打4后卫阵型,而是单前锋这一点无法满足,稍微冒尖一点的不是在职业生涯末期的中锋,往往很快就被挖走。

所以,意甲的俱乐部想要一些稍微能打支点和肉搏能力的现代中锋,往往只能找一些职业生涯末期,已经踢不了快节奏高强度足球的老将。

或者是一些有问题的残次品........

比方说这几位:

除此之外,稍微在意甲打出来的二前锋往往也很快被有钱的土豪——特别是英超所有有钱人,以及皇萨仁所盯上........

进一步压缩了意甲自己本土培养的能力。

现在的意甲,说句不好听的——

就是是个披着五大联赛外衣的次级别联赛。

实现了「因为穷,所以没有好球员,比赛节奏就慢,不好看,进一步降低商业价值,更穷」的恶性循环。

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却营养的穷人家的孩子,想要和富二代和土豪掰掰手腕,只能另辟蹊径。

在这个萨基区域防守老祖宗的基础上,以及现代足球战术对“肋部”应用的基础上,骨子里保守的意大利人想出了用三中卫战术。

因为缺少跑动、机动性的情况下,除非投入更多的人数,才能覆盖到肋部的区域。

而防守的要义和核心就是:防内防外,防后放前的八字真言。

即放掉外线,防守内线。放掉禁区外大片空间,防住禁区周边的核心空间。

没有什么比没球权的时候放5后卫更好的方式了~~~

毕竟就像上图,只有5后卫的情况下,才有多出来的中卫单独去防守肋部的空间,而边翼卫则可以防守外线的边路。

像孔蒂这样的,则会还是落位到4-4双链防守,保留一个前锋,对方打到哪里,就用哪里的边后卫进行落位——

这样可以在转换阶段更有主动权,而在进攻当中,孔蒂的三中卫其中一侧的中卫则可以套边插上,边翼卫则内收到肋部插上,实现实际上的边锋站位。

但是我们看意大利的三中卫战术,绝大部分都是双前锋的.......

其实就是这个原因。

【6】结语

意大利的三中卫,与其说是一种战术创新,倒不如说是被生活所迫倒逼出来的经济型玩法。

不是他们不想进步,但是真的是穷汉下饭馆 —— 肚里空,兜里光。

这里有他们历史上骨子里的保守策略,也有买不到好球员,比赛强度低,节奏低的原因,这里面的原因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6 阅读:1454

评论列表

山长

山长

10
2025-01-27 16:11

专家级的技术文,,,

海闊天空

海闊天空

2
2025-01-29 18:29

意甲没有特别亮眼的技术流球队,大多技术糙,侧重防守。观赏性低

lifeng

lifeng

1
2025-01-29 08:10

意甲球队这两年欧冠成绩很好

JohnDoe无名氏

JohnDoe无名氏

足球战术、FM攻略、策略游戏、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