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的这座九嵕山,竟然是座规模浩大的陵墓,你知道是谁的吗?

雨皓谈旅游 2024-01-04 15:45:03

提到九嵕山,估计很多游客都会对它感到比较陌生。九嵕山,别名九峻山。在广袤的关中平原北部,有一道横亘东西的山脉,山峦起伏、冈峰横截。这道山脉在醴泉县境内兀而凸起,海拔高达1188米。古代把小山梁称嵕,九嵕山四周分布着九道山梁,把主峰高高拱举,因而有九嵕之称。相传大禹治水,关中平原洪水泛滥,大禹想在华山与中条山之间劈开缺口,让洪水东流。

无奈疏通尚需时日,可是水位不断上涨,大禹担心洪水漫过北山淹没黄帝陵,便匆忙把伏羲赐他的笔架甩向北山口,笔架瞬间化作笔架山,挡住了北上的洪水,这座笔架山就是今天的九嵕山。天下有九州之说,九州拱卫天子,天下大同。九嵕山九条山梁拱卫主峰,与九州拱卫天子有异曲同工之妙。九嵕山孤峰高耸,雄踞渭北,威震关中。北有逶迤延绵的群山依靠,南有开阔的关中平原映衬。

前有渭河,后有泾河。从四周遥望九嵕山,北看如虎踞,南看形似覆斗,东西看似笔架山,如此风水,自然是堪舆大师极力推荐的宝地。由于九嵕山风水极佳,因此,在这座山上还修建了一座规模浩大的陵墓。那么,问题来了,你知道是谁的吗?带着这些疑问和好奇,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聊聊,有关昭陵的那些事。昭陵陵园周长60公里,占地面积200平方公里,共有陪葬墓180余座。

从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首葬到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3年),昭陵陵园建设持续了107年之久,地上地下遗存了大量的文物,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实物见证。昭陵开创了唐代帝王因山为陵的先例,从山南面凿石为元宫·从埏道至墓室,深约75丈,前后设五道石门,墓室内东西两厢列置着许多石函,函内装着铁匣,匣内装着随葬品,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就装在铁匣里。

昭陵自贞观十年(公元636年)首葬皇后长孙氏始,至贞观二十三年葬唐太宗止,营建了13年,遂在陵山周围建起了规模宏大的建筑群。陵山上有游殿,是供墓主灵魂游乐的地方。东面和南面缘山凿石架有栈道,绕山腰400多米,盘曲而上,直达元宫门,南面有献殿,是朝拜、祭献的地方。西南面有下宫,是供墓主灵魂饮食起居及宫人、官员、守陵军队驻守的地方。北面有祭坛,是举行重大祭祀活动的地方。

驰名中外的昭陵纹般石刻和十四国酋长石像,原来就列置在这里。当年的昭陵广植松柏,有柏城之称。首葬皇后不久·唐太宗即制《九峻山卜陵诏》,允准功臣密戚陪葬昭陵,身贞观十一年至开元二十六年的一百多年间,陆续有很多皇亲国戚和文武重臣陪葬昭陵遂形成了占地30万亩,有180多座陪葬墓的庞大的帝主陵园。众多的陪葬墓如众星拱卫北极星一样,以昭陵为轴点,呈折扇形分布在陵山南面的坡地和平原上。

昭陵以唐太宗的不同凡响、陵园面积之大、陪葬之盛和陵山气势的雄伟而为天下名陵。1961年,国务院公布昭陵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特别是对于工作和生活在陕西咸阳以及周边省市的朋友而言,如果说,想要趁着周末或者其它空闲时间,外出游玩,遛娃拍照打卡,欣赏和感受一下与陕西咸阳这座城市有关的那些美好。

还是说,对于藏在九嵕山的这座规模浩大的陵墓情有独钟。位于陕西咸阳的昭陵,真的是一个不错的,并且值得去逛逛的地方。在这里,需要温馨提示一下,昭陵门票20元,开放时间:全年 08:30-17:30。如果大家对这个地方感兴趣的话,可以先收藏一下。等以后有时间了,再出发。带着她(他),或者亲朋好友一起,好好的拥抱和感受一下,陕西咸阳昭陵所带给大家的这些不一样的视觉盛宴和历史记忆。

0 阅读:0
雨皓谈旅游

雨皓谈旅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