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临死前是非常平静还是非常恐惧?心理学家给出的回答很统一

阿智通鉴 2025-02-06 20:48:33

人在临死前,有什么感觉?

会对死亡感到恐惧,还是会有一种看淡一切的平静?

一直以来,我们都想弄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对死后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对于此,心理学家给出了一个统一的答案。

文本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文章。

部分细节存在艺术加工请注意甄别

对死亡的恐惧

死亡,是每个人都无法逃离的命运。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死亡也是一个令人恐惧和忧虑的话题。

在中国人身上,这种恐惧尤为明显,从日常生活中就能看出来。

许多家庭在面对亲人病重时,常常选择隐瞒病情,避免直面死亡的残酷现实。

他们也不在聊天中提到死亡,认为这是一个不吉利的话题。

同时,人们也普遍认为埋葬死者的坟地是一个阴森恐怖的地方,尽量避免去那里。

在语言表达上,人们也对“死”这个字眼有所回避,通常用“去世”、“长眠”等不那么直白的说法来代替。

那么,人们对死亡的恐惧究竟源于何处呢?

存在主义心理学给出了一个解释:对死亡的本能恐惧源于人们对“存在消失”的焦虑。

人是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死亡让人从世界消失,也会让人永远失去一切。

面对这种未知的永恒,人们感到了极度的不安和恐慌。

同时,死后世界的不确定性也加剧了人们的恐惧。人们害怕死后是否会进入一个黑暗、空虚、甚至是无边无际的虚无。

对于长期重病的患者来说,死亡恐惧的问题更加明显。

他们不仅要忍受病痛的折磨,还要面对死亡的威胁。在临终阶段,许多患者表现出多种心理障碍,包括恐惧、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等。

当他们意识到自己已经没救了,马上就要死了的时候,会非常无助,深陷绝望之中。

这种负面情绪不仅折磨着患者自己,也给家人带来巨大的痛苦。

如果是因为意外事故突然死掉,死者一般都没有做好要死的心理准备,所以会感觉特别害怕、恐慌。

在生命最后的时刻,他们可能会经历一系列剧烈的生理反应,如窒息感、心脏骤停等,这些反应也会伴随着极度的恐慌和痛苦。

最后的平静

但其实这并不是死亡前最后的感觉。

有例子表明,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濒死者会有一种出人意料的平静感,眼前还会出现“走马灯”。

“走马灯”是一种比喻说法,是说一个人将要死亡的时候,大脑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地把一辈子的经历从头到尾快速回放一遍的现象,就像看了一场电影。

也有亲历者表示,“走马灯”并不完全是第一人称的视角,而更像是一种第三人称的观察。

濒死者仿佛从身体之外,以一种超然的状态观察和回顾自己的一生,看到了许多被遗忘的细节和场景。

这种奇特的现象背后,是一种复杂生理机制的表现。

在临终前,人的大脑可能会释放出大量的内啡肽、血清素等物质。

这些物质具有镇痛和镇静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濒死者的痛苦,带来一种安宁祥和的感觉。

许多濒死体验者都描述了一种非常特殊的感受。

他们表示,在濒死的过程中,自己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和温暖,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所包围和庇护。

也有人会感觉自己的意识或灵魂好像离开了肉体,来到了一个跟我们平时生活的物质世界完全不一样的地方。

在那里,他们感受到无限的爱和包容,看到了美丽的光景,甚至与已逝的亲人相遇。

这些体验虽然难以用科学完全解释,但对濒死者本人而言却是真实而深刻的。

濒死体验中的平静感,也呼应了临终心理学家库伯勒-罗斯提出的“接受阶段”理论。

在这个阶段,他们不再对死亡感到恐惧和抗拒,而是表现出一种超然、坦然的平静心态。

这种平静有时还伴随着一种解脱感。对于那些长期遭受病痛折磨的患者来说,死亡意味着痛苦的结束,意味着一种解脱。

他们可能会感到,自己终于可以摆脱疾病的桎梏,不再给家人带来负担。

这种解脱感让他们能够以更加开放、慈悲的心态面对死亡,希望自己的亲人能够幸福地生活下去。

所以,大多数人在死亡前的心理状态先是恐惧,最后是平静的接受。

死亡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关于生死,流传着很多不同的说法。

在许多传统文化和宗教观念中,死亡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开始,是生命形式的转变和灵魂的重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思想对生死有着独特的理解。

庄子曾提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的观点,认为生命与死亡是相互依存、循环往复的过程,死亡也是灵魂进入新的境界的开始。

这种观念超越了对死亡的恐惧,揭示了生命的无限可能和永恒性。

与道家思想相呼应的,是佛教的轮回观。

在佛教看来,人的生死是在不断轮回的,死亡只是许多次生死中最普通不过的一次。

而且,当生命结束时,灵魂也不会消失,而是进入了另一个全新的生命形式。

这个循环将持续进行,直到灵魂最终获得解脱,进入一个极高的境界,轮回就会停止。

因此,对于虔诚的佛教徒来说,死亡不是可怕的,而是通向更高境界的必经之路。

在西方文化中,基督教对死亡也有独特的诠释。

基督教认为,人的灵魂是不朽的,死亡只是肉体的消亡,而灵魂则会进入天堂或地狱,接受最终的审判。

对于信仰上帝的人来说,死亡是灵魂回归上帝的开始,是进入永恒生命的大门。

这种信念给予人们面对死亡的勇气和希望,让他们相信,虽然肉体会消亡,但灵魂却会永存。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死亡呢?

每个人对死亡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但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要正视死亡,接受它作为生命自然规律的一部分。

死亡并不意味着一切都结束了,而且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充实地活好每一天。

对死亡的认识和思考,能够激励我们更加珍惜生命,去做有意义的事情,追求自己的梦想,关爱身边的人。

当我们意识到生命的有限时,就会更加懂得生命的可贵,从而活得更加充实和快乐。

参考资料

1人死前脑子里为啥会出现走马灯?——中科院物理所,2021年2月1日发布

2.Get中国70问:“中国人如何看待死亡?”——环球网,2019年4月12日发布

3.人临死前,竟会看到这些东西!154名亲历者说出了“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体验——北青网,2024年4月24日发布

4.死亡来临前,人会感受到什么?——澎湃新闻,2022年4月13日发布

0 阅读:1
阿智通鉴

阿智通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