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林伯渠的妻子,35岁写了一封匿名信,42岁自杀

悟空谈历史 2024-06-27 07:18:57

1954年,公安部根据当年发生的大案要案的次序,将一起与匿名信有关的案件定为“18号案”,动用了大量警力侦破这起案件,不过,这起案件却难倒了很多办案专家,直到七年之后才在无意间侦破。那么,“18号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起案件背后又有什么故事呢?

“18号案”与一个名叫王钧璧的人有关,王钧璧出生于1919年,安徽定远人,出生于一个大户人家,不过,到王钧璧这一代已经家道中落,但即便如此,王钧璧依然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了躲避日本侵略者,王钧璧离开家乡,跟随家人辗转来到四川。值得一提的是,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也让王钧璧的认清了很多道理,思想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她开始关心国家前途与命运,渴望国家强大起来。

在这种背景下,王钧璧准备前往革命圣地延安,投身抗日救国的时代号召当中。1938年9月,王钧璧踏上了前往延安的道路,但因为没有手续,沿途受到阻拦,她多次交涉后无果,只能返回四川等待机会。

1939年春天,王钧璧终于到达革命圣地延安,到延安后,她改名为朱明,并进入延安女子大学学习,结业后留在陕甘宁边区。在延安期间,林伯渠像一个导师一样关心朱明,朱明也非常敬佩林伯渠的才华与学识。

1945年,在林伯渠六十大寿的这一年,朱明嫁给了林伯渠,两人结婚后,朱明很快就被分配到晋绥解放区,主要从事宣教工作。1947年,胡宗南部队进攻延安期间,林伯渠患病,身体多有不适,为了照顾他,相关部门把朱明从晋绥解放区调回林伯渠的身边,在这之后,朱明给予了林伯渠无微不至的照顾,两人也携手迎来了革命的最终胜利,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

建国后,林伯渠的工作繁忙起来,朱明始终陪伴在丈夫身边,照顾丈夫的生活起居,并力所能及地帮助丈夫处理公务,是林伯渠身边的得力助手。1954年,朱明陪伴丈夫到杭州小住了几日,也是这段时期,朱明写了一封匿名信。

这封匿名信主要是写给江青的,信是从上海寄到杭州的,信封的左下角有“华东文委”。在这封信中,详细描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江青的一些事,同时,写信人还在信中警告了江青一番。江青收到信后,立刻找来了浙江省公安厅长王芳,要求他必须侦破这起案件。

返回北京后,江青要求公安部重视这起匿名信案件,公安部把这起案件定为“18号案”,但当时的技术手段并不发达,靠一封匿名信很难破获案件,因此,“18号案”便被搁置下来,并且一等就是7年,直到1961年才无意间破获。

原来,林伯渠去世之后,朱明曾给中央写信反映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最终都归到中办处理,巧合的是,中办的主任恰好了解“18号案”,看到朱明的笔迹后,觉得与匿名信的笔迹相似,于是就请来了专业人员鉴定朱明的笔迹,经过鉴定后,发现朱明的笔迹与“18号案”匿名信的笔迹完全一样。

待有充足证据后,公安部的办案人员找来了朱明,朱明也痛快地承认了匿名信就是自己所写。不过,还未等组织处理这件事,回家后的朱明就选择了自杀,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年仅42岁。粉碎“四人帮”后,中组部对朱明的案件进行了重新调查,并为朱明恢复了一切名誉。

0 阅读:39

悟空谈历史

简介:带你看沧海桑田、如梦似幻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