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罗瑞卿回忆:林彪司令和罗荣桓政委,进城后十年不说一句话

历史小董 2023-07-12 15:13:08

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大家对此进行讨论,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不同意见的批评指正,再次感谢您的支持!

1949年2月2日,随着傅作义起义成功,林彪与罗荣桓带着四野的相关指挥以及领导人进入了北京城。

而罗瑞卿在“平津战役”的时候还与四野共同作战过,但在林彪以及罗荣桓进城后,甚至是在新中国建立后,罗瑞卿发现这两人的交流十分之稀少,几乎可以用“不说一句话”来形容。

1959年,随着庐山会议召开,林彪在会议后可谓是“走上巅峰”,他接任了彭德怀的“国防部长”之职,还兼任了新组成的中央军委副主席职务,但根据罗瑞卿回忆,在选林彪担任过国防部长的时候,罗荣桓是提出过“反对”意见的。

罗荣桓与林彪究竟有着什么矛盾,这其中的事情让人很难说得清,而罗瑞卿后来对儿子说:

“在进入北京十年的时间里,林彪和罗荣桓这两人,一个是司令,一个是政委,却几乎没有交流,就连私下与人的打听都没有”。

此事知道的人不多,但只要是知道的,对四野的这两位领导人的一些事情都有相应的了解。

那么林彪和罗荣桓到底从何时产生了矛盾呢?

而两人之间十年互不问候沟通,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我是热爱历史的谈事君,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点点赞加关注,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历史的故事之中。

不放远了说,就解放战争而言,在1948年的辽沈战役中,林彪犯下一个错误,导致他与罗荣桓的关系闹得很僵,自此,许多人以为第四野战军的这对“司令政委”,关系就好不起来了。

而关于林彪的这个错误,四野中许多人都讳莫如深。

毛主席在后来写过一首诗,是为了“悼念”离世的罗荣桓元帅,诗里写到这么一句话:

“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

在毛主席的这句七律诗中,他甚至将辽沈战役中“攻打锦州”这个环节特别拿出来与长征做比较,毛主席的意思是,将锦州战役与长征相比,长征都未必是难堪的时候,真正难堪的反而是锦州战役。

而毛主席所说的这个难堪,乃是林彪反驳中共东北局以及中央军委计划了数个月定下的计划,在原本的计划中,已经提前到达辽西的部队,要对锦州发动攻势,可林彪却发现敌人不断增援锦州,于是向中央军委发出申请,这份申请是这样的:

“锦州能打则打,打不下来就去打长春”。

林彪的申请看似两头兼顾,但事实上,这就是意志不稳的表现,根据林彪打仗求稳的风格,他所谓能打就打,大概率就是不能打,所以林彪就是临阵变卦,往小了说这是自作主张,完全没有考虑刘亚楼和罗荣桓的意见。

往大了说,这是违背军令,是相当严重的大问题。

于是当刘亚楼向罗荣桓汇报情况时,罗荣桓当即愤怒地找到林彪,他第一句问林彪的话就是:

“军委的命令到了,你却不执行,发哪门子邪”?

罗荣桓知道锦州城里有八个装备精良的师,而林彪则解释傅作义正在请求“增援”,已经有四个师到达葫芦岛,所以林彪他不得不暂时放弃攻打锦州的计划,转而把目标对准了长春。

对于林彪的这种行为,罗荣桓非常生气。

在批评了林彪之后,罗荣桓告诉林彪:

“这样吧,立即给中央军委再发个电报,重新表个态,说明我们仍然要打锦州”。

经过罗荣桓的讲解,林彪不得不同意,而罗荣桓为了稳定林彪的心态,积极备战,做好了战前动员,最终才获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

按此来说,林彪和罗荣桓不会结下任何矛盾才对,可在“52天的时间里歼灭了47万国民党军”这份功绩面前,罗荣桓却是面色凝重,因为他正在思考如何向中央军委做总结报告,罗荣桓觉得,应该要做一份检讨。

在辽沈战役的过程中,林彪曾让“八纵”与“九纵”去截击国民党军增援部队的空军机场,可由于林彪的犹豫,所以截击计划有所阻断,后来造成的结果就是四野应对的敌人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还增多了,对于这件事情,林彪率先向中央军委表态,把责任推给了两个纵队。

罗荣桓一看林彪报告如此描述,便立即质问林彪为何要这么做,在罗荣桓的深思熟虑下,罗荣桓再次以他与“刘亚楼”,“林彪”三人的名义向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做了一份检讨,在检讨中,罗荣桓还主动把林彪的责任摊在了自己身上。

本以为林彪会对此感激,可林彪却拒不承认错误,在罗荣桓的检讨电报发出后,林彪非常愤怒地夺门而出,这也成为了林彪和罗荣桓这对“黄金搭档”的最大隔阂,罗荣桓对林彪多年的包容,这一次也没有再起作用,因为罗荣桓唯恐害了林彪。

事实上,在陈光事件上,林彪就试过不与罗荣桓商量,自作主张批判了陈光,此事成为了陈光后来想不开的一大因素,那时候“林罗”两人的矛盾已经埋下了隐患,只不过到了辽沈战役胜利后才爆发。

林彪在这么多年以来,一直都是一个“说不听”的性格,林彪内心很傲,他是一个打仗的天才,脑子里对战争一切因素的记忆无人能出其右,但这种状态下的林彪没人能够说服,他认定的事情就必须这么做,这是从林彪担任“红四军军长”以来就形成的坏脾气。

在红军时期,毛主席与“朱德”升为“红一军团”的政委以及军团长后,林彪便被提拔到红四军军长的位置上,可林彪的脾气出了名的不好,很多人与林彪的共事倍感压力。

唯有罗荣桓能够与林彪好好相处,林彪也愿意听从罗荣桓的意见,毛主席后来还对此调侃:

“你们都说林彪难相处,但我看罗荣桓就与他很合得来嘛”。

其实毛主席也知道,这并非真的代表林彪好相处,而是因为罗荣桓能够包容林彪,有独特的办法与林彪相处,所以随着林彪后来不断升职,罗荣桓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林彪的搭档。

从红一军团一直到八路军的115师,再到第四野战军,林罗两人都是有着一番佳话的好搭档,而这对组合,绝大多数时候都是靠着罗荣桓的理解以及包容来达成紧密合作的,林彪很多错误也是在罗荣桓的复盘下从而纠正的。

严格来说,林彪的功劳本身,就有罗荣桓的一份帮助在其中。

只不过在电报检讨事件后,林罗两人之间产生了很大的矛盾与鸿沟。

建国后,两人的交流很少,罗瑞卿会经常去拜访林彪以及罗荣桓,但罗瑞卿知道,他们两人已经很久没有互相来往了,而且知道罗瑞卿经常拜访两人的情况下,不论是林彪还是罗荣桓,都没有向罗瑞卿问过对方的近况。

其实罗荣桓和林彪之间不交楼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罗荣桓对林彪喜欢搞“小圈子”的这个行为已经是颇有意见了,只不过这么多年来林彪都没有改变,这让罗荣桓十分无奈。

在1951年的时候,被林彪推荐代替黄永胜担任十三兵团司令员的邓华就因为“赶时间坐火车”从而触怒了林彪,林彪就此把邓华归类为了彭德怀的人,对于林彪的归类方法,罗荣桓是有意见的,但他并不好与林彪直接提出来。

成为搭档那么多年,罗荣桓知道林彪的犟,也知道说不听。

而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后,彭老总卸任国防部长,邓华也在会议上被攻击。

彭老总卸任,毛主席的想法是让林彪担任国防部长,于是毛主席找来担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的罗荣桓,询问罗荣桓的意见,罗荣桓则直接表示,林彪并不适合,最适合的人是贺龙,之所以说林彪不适合的根本原因,也是罗荣桓觉得林彪太喜欢搞小圈子了。

在一开始的时候,由于罗荣桓是林彪共事二十多年的好搭档,绝大多数人都以为罗荣桓大概率会非常支持,谁料罗荣桓却一反常态的不支持林彪当国防部长。

除了林彪喜欢组成小圈子的理由外,罗荣桓还对毛主席给出了一些例外的理由,比如国防部长是个非常重要的岗位,日常工作非常繁忙繁琐,文山会海不算,还要不时下基层到处视察,还要接待外军贵宾来访,以及出国访问等等。

别人不了解林彪,但罗荣桓了解,他知道所有这些事务中的绝大多数都曾经是林彪非常不喜欢的,也是他比较生疏的业务,因此他从经验方面就非常欠缺。

至于罗荣桓推荐贺龙,可以确定的是,罗荣桓与贺龙是不太熟的,就算关系好,也不可能与林彪那么近,所以这其中完全是罗荣桓的公心,毛主席也知道这一些情况,可毛主席考虑很多人的意见,最终还是民主地让林彪担任国防部长。

只不过林彪后来也果然与罗荣桓的说法一样,他喜欢组建自己的小圈子,在1969年一直到1971年,他组建的小圈子还不断与毛主席作对,毛主席回想起罗荣桓当年说的那些话,才真正明白他的顾虑。

可惜罗荣桓元帅在1963年便去世了。

假如罗荣桓没有那么早离世,那么他或许还能挽回林彪,拯救林彪,只不过人生无常,不能假设罢了。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击“关注”,成为我的铁粉,这样就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更新推送。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删除。

0 阅读:28

历史小董

简介:看历史 改变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