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葬礼规格有多高?党旗盖身,三军仪仗队抬棺,数十万人送行

钱学森

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98岁。就在钱学森逝世第二天,北京下了当年的第一场大雪,老天似乎也在为他送别。钱学森逝世当天晚上,《新闻联播》播发了这一消息:

“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七届、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钱学森同志,因病于2009年10月31日8时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钱学森逝世后,治丧委员会在位于北京阜成路8号航天大院的钱学森家中,布置了一个简易的灵堂,接受社会各界的吊唁。据不完全统计,葬礼期间先后数十万人通过不同形式送别钱学森。

钱学森灵堂

除了钱学森生前同事及亲友外,还有多所高校师生,社会团体、企业,广大市民等也纷纷前往钱学森家中吊唁。由于前来送别的人员太多了,虽然在房屋外面搭建了四间房子大的棚子,结果半天时间就放满了花圈。

钱学森的秘书李明告诉记者:“很多外地的普通老百姓,与钱老生前没有任何交往,但听到消息后,都自发赶来吊唁,这让我们非常感动。有个女同志在火车上听到钱老去世的广播,当即找了个车站下车,临时买了张来北京的火车票,为的就是到钱老家献束花。”

按照葬礼流程,钱学森家中灵堂将开放6天。从现场拍摄的照片来看,灵堂设在约20平方米的客厅里,正中间挂着钱学森的遗像,上方则黑色挽幛,写着“沉痛悼念钱学森同志”九个白色大字,下方摆着数排黄白菊花等。

钱永刚

这样的灵堂颇为简陋,这也是遵照钱学森逝世前的要求,葬礼一切从简。但是,钱学森的特殊身份注定了他的葬礼将备受关注。在钱学森儿子钱永刚看来,自己有两个没想到:

“第一个是、没想到父亲走得如此突然,我们这些年积累的应对疾病的经验用不上了;第二个是、没想到有这么多人来家里吊唁,让我很感动。”

钱永刚还表示,父亲走得很安详,事先没有一点儿征兆,所以也就没有留下什么特别的遗嘱。钱学森的秘书兼学术助手涂元季对记者表示,“钱老前天肺部感染,发展比较快,血压下来怎么也上不去,最后心脏不行了,走得很安详。”

钱学森

显然,钱学森获得如此多人的送别,说明他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至于做出了多大的贡献,钱学森有这样几个公认的头衔,他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火箭之王”和“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

另外,钱学森在1991年10月16日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稍微了解新中国国防事业和尖端武器的研制,就知道钱学森在其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钱学森遗体告别仪式

对于钱学森回国的贡献,笔者认为200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评价最为到位。当年评选组委会给钱学森的颁奖词是: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2009年11月6日,钱学森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在礼堂上方悬挂着黑色白底的横幅,上书“沉痛悼念钱学森同志”。横幅的下方是钱学森的遗像,而遗像的下方摆着两个花圈,一个是儿子钱永刚和女儿钱永真献的花圈,另一个是钱学森孙辈们献的花圈。

三军仪仗队抬棺

钱学森的遗体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身上覆盖着一面鲜艳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在钱学森的遗体正前方摆放着蒋英敬献的花圈,挽联上写着“学森安心走好”。随着遗体告别仪式的开始,党和国家领导人全部到场送别。

大家在哀乐中缓步走到钱学森的遗体前,肃立默哀后向着遗体深深三鞠躬,并和所有家属一一握手表示慰问。当时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当告别仪式结束后,钱学森遗体送去火化时,三军仪仗队为他抬棺扶灵。

毫无疑问,钱学森的葬礼规格极高,但又是实至名归。事实上,当年钱学森回国后,周总理都为他破了例。1960年,北京发生了一起针对科学家的投毒事件,周总理知道这件事后特别重视。

周总理和钱学森

周总理立即做出了两个决定:一是给钱学森安排专门的警卫,而且24小时站岗;二是给钱学森配备了一名食品化验员,凡是钱学森全家入口的食物(包括喝的水)都需要经过化验后才可以食用。

要知道给科学家配备食品化验员,这是十大元帅都没有的待遇,可见党中央对钱学森的重视。谨以此文向钱学森致敬!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