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三国加税后,两国坐不住,唯中国不慌,因控住了美国软肋

之桃开心生活 2025-04-05 02:06:50

当地时间2025年2月1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对加拿大和墨西哥进口商品加征25%关税,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关税,一场贸易大战的硝烟就此浓烈升起。这一举动瞬间成为全球经济领域的焦点,各国纷纷评估自身所受影响,思索应对之策。

01.贸易战打响:各方激烈交锋

美国的关税大棒刚一举起,加拿大迅速强硬回击,明确表示将实施强烈反制措施。要知道,美国每年对加拿大的出口额高达约1550亿美元,加拿大此番也毫不含糊,计划对美国商品加征25%的关税。

这一消息传出,加拿大国内企业却先“坐不住”了,他们向政府发出强烈呼吁:若要打这场贸易战,就必须尽快出台补贴措施,否则便质疑加拿大临时政府与特朗普“暗中勾结”。

在企业看来,美加双方互加关税,最终可能导致企业成本飙升、物价上涨,而两国政府却能增加财政收入,如此一来,企业无疑成了“冤大头”。由此可见,贸易战中,补贴政策对企业至关重要,合理的补贴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因关税冲击而增加的成本压力,维持企业在贸易战中的竞争力。

02.底气何来:加国硬气剖析

为何加拿大能在贸易博弈中展现出强硬姿态?这和墨西哥形成了强烈反差。墨西哥经济严重依赖出口,每年出口对GDP的贡献率高达40%,美国作为其最大贸易伙伴,地位举足轻重。

美国每年从墨西哥进口约25%的整车,与此同时,加拿大凭借在汽车配件领域的优势,供应美国约1/4的汽车配件。这种经济结构与贸易角色的差异,也让两国在应对美国关税时,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策略。

鉴于这种紧密的经济联系,墨西哥尽管对美国加征关税强烈不满,但行动上仍较为谨慎,更多采取协商态度,尚未出台反制措施。毕竟,一旦反制,墨西哥经济可能遭受重创,其汽车等主要出口产业将面临巨大冲击。

再看中国,也未能逃过美国加征关税的影响。此次美国对中国加征10%关税,看似幅度不大,实则不然。中国原本就面临一定关税压力,拜登时期就有加税举措,此次是在原有基础上再加征。

例如,若原来钢铁关税为25%,现在则变为35%;光伏产品若原关税为100%,现在则涨至110%。相比美加墨自贸区原本很多零关税商品加征25%关税,中国面临的关税提升实际影响更大,需重点关注。

加拿大在贸易战中的强硬态度,背后有着深层次原因。近年来,中国对一些稀有金属实施管制,如镓、锗、钛、石墨等。美国在过去大半年几乎未从中国进口这些稀有金属,转而从加拿大大量采购。这些稀有金属对美国制造业,尤其是尖端制造业,如军工、机器人、半导体等产业至关重要。若加拿大因美国加征关税而限制这些稀有金属出口,美国制造业将陷入困境。

加拿大正是抓住了这一关键,在回应美国关税时提及稀有金属和稀土等品类,相当于捏住了美国的“七寸”。此外,美国虽对加拿大整体加征25%关税,但在能源类产品上较为克制,仅加征10%,担心石油、煤炭等价格上升引发国内通胀,这也让加拿大看到了自身优势,从而愈发硬气。

美国加征关税这一行为,在国际上引发广泛批评。

03.中国抉择:破局贸易困局

面对特朗普加征关税,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需深思应对之策。首先要明确,这只是第一轮,后续或许还有更多动作。中国可借鉴加拿大抓住美国软肋的做法,关注美国国内通胀问题。一旦贸易战引发美国通胀大幅上升,将对特朗普政府形成巨大压力。

同时,中国应尽快制定一揽子反制计划,为国内企业提供相应补贴。贸易战中,企业是直接受冲击的主体,合理补贴能帮助企业稳定经营,减少因关税导致的成本上升、订单减少等不利影响,使企业在这场贸易博弈中更具韧性,更好地应对美国加征关税带来的挑战。

4月2日,特朗普又签署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宣布美国对贸易伙伴加征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某些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坚决反对,称美方罔顾多边贸易谈判成果和自身获利事实,单方面得出的“对等关税”不符合国际贸易规则,是典型单边霸凌做法。

外交部发言人也强调美方此举严重违反世贸组织规则,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定维护自身正当利益。

从种种迹象来看,这场由美国挑起的贸易战已然对全球经济秩序造成冲击,后续各国如何在这场博弈中维护自身利益、寻求新的贸易平衡,世界正拭目以待。而对于中国企业而言,积极应对、提升自身竞争力,借助政策扶持,在风雨中稳健前行,将是破局的关键。

文本来源 @钱在说 的视频内容

0 阅读:0
之桃开心生活

之桃开心生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