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内卷成为很多行业的常态,其中汽车行业更是高度内卷的代表。
各行各业的“内卷”乱象,也引起了决策层的注意。近日,国家高层会议首提“反内卷”。会议指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汽车行业现在确实有“内卷式’恶性竞争现象的产生,其中价格战是“内卷”最典型的表现形式。中央定调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再加上部分合资品牌开始放弃“降价保份额”策略,是否意味着汽车行业的“内卷”会停止?
“卷周榜是低水平内卷”?蔚来、吉利高管发声
“内卷”已经成为中国汽车行业当下最显著的特征。在市场缩小、新势力分割蛋糕的背景下,各家车企销量压力越来越大,于是一些车企开始“另辟蹊径”,试图用各种“出圈言论”吸引关注,还有些企业甚至在数据上做文章,以此来误导消费者。
特别是理想汽车开始公布周销量榜单以来,围绕榜单争议的声音并未消散过。近日,蔚来副总裁马麟在社交平台上表示卷周榜是低水平内卷,并且喊话李想收手吧。值得注意的是,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也转发该文并表示:“我也反对出周榜。”
小鹏汽车CEO何小鹏也表达了自己对销量周榜的反对态度。他表示,自己在美国之行中“印象很深”的地方是,美国企业更专注于把端到端自动驾驶辅助技术做得更好,中国科技公司还在干“周销量榜”,在想办法赚钱而非技术创新和突破,“这不是科技竞争该有的样子。”
蔚来和吉利高管之所以联合反对的“理想周榜”,是因为在理想的“开卷”下,汽车行业的风气变了,各种五花八门的销量榜单纷至沓来。比如新势力小字开头品牌销量榜单、鸿蒙智行系列销量榜单等。各家车企抢发这些奇奇怪怪的周榜数据,就是“卷”的表现。
榜单原本是销量展示,现在已经沦为车企的营销工具,“周销量”可以将原本每月一次的曝光机会变成四次,从而不断制造话题。将自己包装成特定市场的“销冠”,让主力产品获得更多的曝光,吸引更多消费者进店试驾,进而获得先发优势,这在残酷价格战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不过,各家车企制作榜单时也要加强自律,减少不必要的争议。
价格战不等于恶性竞争,但要强化行业自律
相比于周榜,最能体现汽车行业内卷的还得是价格战。汽车行业“价格战”始于2023年初,随后越来越多的车企加入其中,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进入2024年以来,困扰所有汽车创业者的价格战,没有缓解反而更加严重。这场价格战持续时间之久、降价力度之大、行业影响力之深,都可谓史无前例。
当然,不能简单粗暴地把价格战归为会议所强调的“恶性竞争”。事实上,价格战从来都是车市最不可回避的问题,因为价格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最直接的手段。根据市场需求变化,企业通过价格战不仅能够扩大自身产品销量,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不过,价格战是把双刃剑,如果到了恶性竞争的程度,就会破坏产业生态。比如汽车品质会下降,售后服务水平也会降低。到头来,虽然买车时占了便宜,但是后续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也就是说,恶性竞争会扰乱了正常的汽车生产流通秩序,最终损害的是消费者的利益和中国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此前表示,中国汽车工业的内卷程度全球第一,价格战一浪高于一浪,也是举世无双。无穷无尽的内卷和简单粗暴的价格战,结果就是偷工减料、造假售假、不合规的无序竞争。对于汽车工业而言,依法健康竞争十分重要,如此才能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如今,已经有车企主动站出来“反内卷”。宝马中国近期表示,下半年宝马在中国市场的重点将会是关注业务质量,支持经销商稳扎稳打。这被视为宝马正式退出价格战的实质性动作。随着宝马率先退出价格战,奔驰、奥迪,以及大众品牌的销售人员也透露了逐步收缩优惠力度的计划,“涨价”一度成为车市焦点。
从长远来看,只会一味卷低价的做法从来都不符合正常的商业逻辑。但目前看来,汽车产业内卷并没有结束,部分车企带头退出“价格战”,释放出行业逐步回归综合实力竞争的信号,这将有利于汽车行业的长期发展。
从目前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看,在无法解决现阶段市场需求减弱的情况下,无论是“卷价格”还是“卷榜单”,这都是很难避免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平衡“内卷”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所有中国车企都应该好好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