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年粟裕问叶帅:到底是谁决定派出抗日先遣队?战略意图是什么

史源历史专栏 2024-08-15 14:58:33

1934年底到1935年初,红十军团在谭家桥、怀玉山等战斗中遭遇重大损失,上万名红军官兵伤亡。军团参谋长粟裕等数百人突围后保留下来,成立了红军挺进师,后来壮大到1000余人规模,坚持南方游击战争。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这支部队成为新四军的一部分。提到红十军团,就不能不提红七军团和北上抗日先遣队。

粟裕是开国名将,也是当年红七、红十军团的幸存者,他无限缅怀逝去的战友,直到晚年还为北上先遣队的失利而惋惜:粟裕敬爱的红军高级将领寻淮州、方志敏,都在这个行动过程中牺牲。1979年,72岁的粟裕忍不住追问叶剑英元帅:当年,到底是谁决定成立先遣队?战略意图是什么呢?

作为我军历史上屈指可数的顶级军事人才,粟裕打过的大仗、硬仗无数,其战略眼光、指挥能力都非常突出,他能提如此直接的问题,可见对当年决策者的命令持有不同看法。老帅叶剑英一向与粟裕交好,没有回避他的疑问,一五一十地回答道:当时毛主席已经没有权力。他们让红七军团北上,就是为接下来的红军主力转移(长征)做准备,向北吸引敌人的注意力,主力往西南走。

可以说叶帅的这番话,清晰答复了粟裕提的两个问题。1934年7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时,叶帅是红军总参谋长,职务虽高却没有决策权,但他作为总部首长之一,对高层决策过程是清楚的。叶帅晚年的回答,跟粟裕自己的判断别无二致。当年红军力量相对较弱,作战行动必然会有伤亡,粟裕心中很清楚这一点,他并非不能接受失败,只是不太认可决策和计划。

叶帅说1934年毛主席“无权”,表明远在苏联的王明遥控指挥,中央苏区则由李德、博古具体负责军事行动。从决策者本意来看,红七军团作为引子掩护大部队长征,有风险但无可厚非。可惜红军已然错过了时机,实施起来很困难,很可能增加不必要的伤亡,后来不幸得到印证。北上抗日先遣队与方志敏的部队整合为红十军团后,损失进一步加大。交战中敌军发现我方北上兵力有限,绝不是红军骨干,围剿起来更加肆无忌惮,先遣队掩护主力的战略目的没有实现。

值得一提的是,毛主席早在第五次反围剿初期,就提出主力转进苏浙皖赣的计划,那才是真正意义的北上,而不是派引子、诱饵,进行声东击西。如果当时的中央肯采纳毛主席提议,中央红军完全有望打破敌人围剿,避免后来艰难的长征,也就不需要有北上先遣队的牺牲行动。不听毛主席的话,作战时机没了、根据地也没了,令人痛心。决策位置上是不是正确的人,真是太重要了。

不过红七、红十军团将士们所付出的鲜血,依然非常有价值:北上抗日先遣队并非只是挂着抗日之名,红军队伍确实印制并沿途分发了100多万份传单,大力宣传我党我军的抗日理念,对在百姓之中传播抗日救国思想、促成统一战线,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0 阅读:5
史源历史专栏

史源历史专栏

带您遨游文史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