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想不明白,老子在《道德经》第一章清楚说明:
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其中,名=事物运动变化过程体现出来的状态。
譬如,名字、名声、名望等等。
这样一个清楚明白的概念,你到底想干嘛非要把“无”解读成没有?
如果说你读不懂第一章中的“无”,那么“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翻译过来就是:
天下万物“由因而起由果而终”。
如下图所示用“无、有”表达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中的起因动果。
如果,还是理解不了。可以思考一下:
无极=事物起因的终极点,也就是事物起因的最早位置。
无极生太极,而“太极生两仪”。
两仪,特指事物运动变化“起因动果”两个方面。如上图中间的那个“虚线”就是“太极点”,它两边分别是“起因、动果”。
这种种概念还不能让你明白古文中“无=事物运动变化起因”。你非要把“无”理解成“没有”?
非要把“无欲=对事物起因的思考”,弄成“没有欲望”?
你到底想干嘛啊?
那么古文中“勿、弗、不”该怎么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