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道武:漫话信阳茶与水

网友潮信 2024-08-07 09:57:08

茶与水的关系至深,好茶配好水,这是尽人皆知的道理。

信阳地处淮河的上游,人们所食用之水自古被称为淮源之水。淮源水泡茶怎么样?古人对此早有肯定的回答,古籍中亦不乏明确的记载。

据考证,茶圣陆羽曾于唐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来江淮一带考察茶叶,在《茶经·八之出》中不仅有“淮南茶,光州上”的评语,而且还把淮源水评为天下第九名水。与陆羽活动年代大约同时的另一位品水专家刘伯刍,则进一步把淮源水评为天下第七。

又据民国年间《重修信阳县志》记载:“昔苏东坡尝以浉水瀹茗,评为天下第46泉。生斯土者,多秉清气,具风骨之士,非可谓山水之有灵耶!”苏轼何时来的信阳,古无记载。据我市商业局老干部程书祥同志考证,苏轼是得脱“乌台诗案”之后,于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正月在赴黄州贬所的途中来信阳的。当时正是春节过后,城乡闲暇,苏轼在信阳停留时烹茗品水,思绪放宽,暂时忘却了被贬的烦闷,发出“淮南茶,信阳第一”的赞叹,是完全可信的。

笔者认为,对于淮源之水,评为天下第七也好,第九也好,第46泉也好,总之都说明咱信阳水自古有名,是名符其实的泡茶好水。

原全国名茶评委、我市已故著名茶专家黄执优先生辛勤耕耘一生,为信阳茶产业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笔者作为一名老新闻工作者曾多次采访过黄老,2017年更是受黄老委托,与几位老新闻同行一起,帮病榻上的黄老编定了《信阳茶论》一书。在与黄老的长期接触中,多次听到他谈及信阳茶好水也甜的妙论,有些观点甚至令人耳目一新,颇增饮茶情趣。

黄执优认为,信阳的产茶名山大都地处高海拔以上,那里山高林密,环境幽美,绝无任何人类造成的工业污染。在茶山你随意找一处水源,都是自然溢出的山泉、林泉、石泉、沙泉等,完全符合陆羽所说的“其水,用山水上”的要求。所以用信阳当地的水泡当地的茶,是再好不过的人类饮品了。黄老还进一步指出,信阳人祖祖辈辈种茶,品茶饮水的实践经验特别丰富。大家在长期的饮茶实践中,逐步认识到用浉河水泡茶风味最佳,所以过去在信阳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浉河中心水,车云顶上茶”的茶肆招牌。可以说,这一结论的得出,是信阳人民长期饮茶实践经验的结晶。那么,怎样具体做到选好泡茶用水呢?黄执优先生在自己所著的《信阳毛尖古今谈》中是这样写的:

用什么水泡茶叶对茶汤的色、香、味均有很大影响,尤其是高级特种名茶,用水更要讲究。冲泡茶叶用水,以河水、泉水、天然水和流动的活水为好,水的物理性质要达到以下六个标准:1、透明、无色、无沉淀;2、不浑浊,无污染;3、无水生物及其它杂质;4、无臭味及其它异味;5、硬度不超过25度的软水。含碳酸氢钙、碳酸氢镁及碳和镁的硫酸盐的硬水均不宜使用;6、PH值大于7以上的碱性水也不宜使用。

泡茶用开水也有讲究。正常100摄氏度开水不宜泡茶,容易破坏茶叶中维生素C、P等有效物质,同时把茶叶烫得过热,容易产生熟汤味。水烧开后稍停一会,待水温降到八、九十度时泡茶为好。夏季泡茶不宜加盖。隔夜茶水易受污染,且无茶香味,不喝为宜。

“好山出好茶,同时也出好水。用信阳当地的水泡当地的茶,是再好不过的人类饮品。”这是黄执优老先生的一段至理名言。对此笔者深以为然,并以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实践,证明了老专家诚不欺人。

在我的新闻生涯中,曾采访过许多的茶人和茶企,足迹几乎踏遍了全市所有的著名茶山。特别是浉河区的“五云两潭一寨”等名茶山,我更是经常涉足,常写常新,向读者奉献了不少来自最基层的涉茶新闻报道。在采访中我发现了一个普遍现象,即凡是名茶山都有好山水,问茶农他们的茶叶为啥恁好喝,回答几乎是众口一词:“茶好水也好呗!”

这里仅以浉河区的董家河镇为例。该镇的车云茶山,其前身是清末民初的宏济茶社,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特别是该社所产的茶叶1915年夺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后,百年来一直成为信阳茶人的骄傲。该村中心有一棵高大的银杏树,树旁有一口百年的老井,一年四季泉水清冽,不见干涸,全村几百口人大部分依赖此井吸水生活。特别是用此井水泡茶,不仅味道甘美,而且起沫少、变色慢、无茶垢,堪称好水泡好茶的绝配。

董家河镇的集云山茶村历史悠久,其前身是成立于1925年的和记茶社。村民住居的后山坡上,有一处四季流淌的小石泉,泉水清澈,味极甘冽,用以泡茶,香气四溢。可惜因为流量太小,村民苦水不足久矣。2011年在新农村建设中,该村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投资数十万元,疏通泉眼,扩建蓄水池,铺设分支管道,建成了高山自来水工程,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饮用水条件。如今你再到集云山村做客,好茶配好水,堪称是一种别样的享受。

董家河镇的云雾茶山历史最为古老。据旧信阳县志记载:“清末邑人杨子述于山麓集股种茶十余万株,从山坳中掘出古钟一座,上镌仙山寺三字,因知此山为名胜旧矣。”山上奇石泉眼极多,随便掬一捧清泉送进嘴里,都会感到清爽宜人,妙不可言。特别是仙山寺后山凹的那眼石井,深、宽各有一米半左右,水质冬暖夏凉,口感清甜;用以泡茶,不生茶垢;夏季冷饮,爽透全身。上世纪六十年代某年大旱,山下的塘堰沟渠都断流了,唯有仙山寺的这眼石井却仍然清泉外溢,毫无枯竭的迹象。于是全生产队的一百多号人全搬到了山上,吃喝漱洗全靠这眼石井,有效地减轻了断水之苦。有几位老人说,这怕是一眼龙泉吧,建议在井口立一通“仙山寺龙泉”的石碑,结果生产队长说那是封建迷信,立碑之事只好作罢。如今时过境迁,茶旅融合发展日新月异,听说云雾村人已经在那口石井旁建起了民宿,但不知那通石碑立起了没有。

烹茶选水是一种生活,也是一门艺术。信阳茶好水甜,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这不仅大大提高了信阳茶的知名度,使其历代皆为美饮,而且极大地丰富了茶文化内涵,奠定了信阳毛尖茶自立于名茶之林的历史地位。

作者简介:唐道武,1953年出生,信阳市浉河区人。毕生从事基层新闻宣传工作,曾任原《信阳广播电视报》副总编辑。退休后侧重信阳茶史和茶文化的研究,公开出版有涉茶著述《茶乡行吟》《茶乡纪事》《茶乡诗话》《茶乡纪闲》《西山纪游》等书多种,现为信阳市老新闻工作者协会副秘书长。

0 阅读:9

网友潮信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