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会在歌词里、影视剧里、广告牌里,甚至小区的名字里看到两个字:“未央”。
比如:“夜未央”“长乐未央”“锦绣未央”等等。
谭咏麟有首歌叫《夜未央》,周杰伦的《菊花台》里有句歌词“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这些歌不仅旋律好听,而且歌词也写得很有味道。
这么多“未央”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未央”,这个古老典雅又神秘的词。
❖
“未央”一词最早出现于《诗经·小雅·庭燎》:
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
君子至止,鸾声将将。
夜如何其?夜未艾,庭燎晣晣。
君子至止,鸾声哕哕。
夜如何其?夜乡晨,庭燎有辉。
君子至止,言观其旂。
“庭燎”( tíng liáo)指古代庭中照明的火炬,是将油脂涂在芦苇、竹子或松柴上,用布将它们捆成一束做成的,燃烧后火光明亮,可以照远。如果将火炬树立在门外,则叫“坟烛”,坟是“大”的意思。《周礼·秋官·司烜氏》记载:“凡邦之大事,共坟烛庭燎。”
描述的是周朝国君勤于政事的一首赞美诗,全篇共三段是以问答的形式呈现的,除了有“夜未央”之外,还有“夜未艾”“夜乡晨”两个词。
大致的意思是周王想起床上朝办事了,就一直问身边的报时官,现在什么时间,天亮了吗?报时官先是回答“夜未央”,就是说黑夜还没有过半;之后回答夜未艾,夜还没结束;最后回答夜乡晨,已经露晨光,夜色将尽了。三句问答,将周宣王勤于政事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处“未央”指“没有到达中央”,引申为“没有过半”,这是“未央”一词最初的含义。如此看来,“夜未央”“星未央”“情未央”等都蕴含着一种未到达顶峰、余韵未了的美好意境。然而,“未央”的含义并不止于此。比如,司马相如《长门赋》中的“览曲台之央央”,即取“央”的“广大”之意,而不是指曲台的中央位置。这就给“未央”增加了更丰富的寓意,一为时间层面的“未尽、无已”,二为空间意义上的“无边无际”,这也是延续至今的最主要词义。
❖
西汉时有三座著名的宫殿,分别叫长乐宫、未央宫、建章宫,合称为汉三宫,历来是中华华美宫殿的代名词。
其中“未央宫”,是西汉的大朝正宫,也是大汉帝国的政治中心和国家的象征。未央宫位于汉长安城地势最高的西南角的龙首原上,因为在长安城西门大街之西又称西宫,那么它的位置也不在正中间。它之所以取名未央宫呢?就是取了大汉朝的国运没有尽头,长长久久,世代昌盛这个意思。
所以在汉朝时期,宫女向太后请安,要说上一句“长乐未央”,也就是祝福太后长长久久的欢乐没有尽头。
❖
写“未央”的佳句,见之于汉唐及其以前朝代诗人笔下的有很多。
曹丕的《燕歌行》中有:“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是说:皎洁明亮的月光映照在我的床边,夜晚还未过去,天上的银河却已流转到西方了。
唐代诗人广宣的《早秋降诞日献寿二首应制》中有:“看献千秋乐,千秋乐未央。”看着献上的千秋乐,这欢乐将永远不会结束。
上面几首诗句中的“未央”,代表的是没到一半或没有尽头。而下面几首诗句中的“未央”,则是指“未央宫”。
李白的《宫中行乐词》中说:“今朝风日好,宜入未央游。”白居易《长恨歌》中有:“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王维的《听百舌鸟》则写道:“上兰门外草萋萋,未央宫中花里栖。”
“未央”一词具有丰富的含义和深远的文化背景,既包含了时间上的未尽、无已,也涵盖了空间意义上的无边无际。
诸多意象的交织,或豪迈,或幽怨,或志得意满,或看淡世事,都为“未央”赋予了更复杂的况味,也让它历经千年,仍然在文艺作品里鲜活如昔。
◎本文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