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常把这5句话挂在嘴边,其实是在向你“求助”,别不当回事!

哎呦喂育儿 2025-02-11 16:58:41

大家好,我是哎呀妈。

上周在超市,撞见邻居家7岁的朵朵蹲在玩具货架旁嘟囔:“反正没人陪我玩。”

她妈妈一边刷手机一边敷衍:“这么大孩子了,自己玩不行吗?”

三分钟后,朵朵突然把货架上的玩偶全推到地上。

这场闹剧的结局是妈妈当众责骂、孩子崩溃大哭。

可谁都没听出,那句“没人陪我玩”,是孩子在呐喊:“妈妈,我心里好孤独。”

如果孩子常把这5句话挂在嘴边,大概率是在向你“求助”,千万别不当回事!

1、“好无聊啊”——潜台词:我的世界正在枯萎

当孩子反复念叨“无聊”,不是在撒娇,而是创造力干涸的警报。

大脑像块需要耕耘的土地,长期缺乏新鲜刺激会板结成荒漠。

孩子真正想说的是:“我需要更有挑战性的任务”“带我看看更大的世界”。

就像小树苗渴望阳光,他们的心智需要认知升级。

此时若用手机游戏打发,等于给孩子喂精神快餐。

正确的回应,应该是“你觉得做什么会变有趣?我们一起试试”。

给孩子选择权,同时植入“主动创造快乐”的思维。

2、“我讨厌上学”——潜台词:我的小船正在漏

这句话绝不是偷懒的借口,而是社交或学业受挫的红色信号。

可能是被同学孤立、课业跟不上,或是遭遇隐性霸凌。

学校是孩子的“社会初体验”,一句“讨厌”背后往往藏着具体伤痛:“数学课完全听不懂”“午餐时没人愿意和我坐”。

就像不会游泳的人在水里扑腾,他们需要的是救生圈,不是岸上的训斥。

所以,请问他“能告诉妈妈最让你难受的是哪件事吗”。

先共情,再找具体症结。

3、“没人喜欢我”——潜台词:我的价值正在崩塌

当孩子自我否定时,实际在质疑存在的意义。

这通常是长期缺乏认可的结果,就像花朵得不到光照会日渐枯萎。

心理学中的“镜中我”理论指出,孩子的自我认知源于外界反馈。

持续接收负面评价时,他们会内化成“我不值得被爱”。

这句话的真实含义是:“请帮我找回被喜欢的证据。”

下次孩子说这样的话,请告诉他:“妈妈特别喜欢你认真画画的样子”。

用具体优点替代抽象安慰,重建价值坐标。

04 “我不想学了”——潜台词:我的能量正在透支

这句话不是叛逆,而是身心超负荷的紧急制动。

可能是长期高压下的崩溃,或是目标感缺失的迷茫。

大脑在发出保护机制警告,就像手机电量低于20%会提示充电。

孩子真正需要的是调整目标、拆分任务,而非“坚持就是胜利”的鸡血。

正确回应应该是:

“我们先休息十分钟,然后聊聊哪些部分最困难?”给缓冲期,再共同拆解问题。

05 “都是我的错”——潜台词:我的肩膀正在塌陷

过度自责的孩子,往往生活在高压的情感绑架中。

可能是父母常说“要不是为了你”,或是错误归因教育的恶果。

这类孩子像惊弓之鸟,把全世界的错都揽在身上。

这句话的真实含义是:“我背不动这么多责任了,请帮我卸下枷锁。”

请告诉孩子,“这不是你一个人的责任,我们一起来解决”。

明确责任边界,教会课题分离。

写在结尾: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孩子的不当行为,是绝望的求救信号。”

当那些“讨厌”“无聊”“我错了”在耳边响起时,请记住:这不是麻烦,而是信任。

孩子还愿意对你开口,说明他仍相信你会接住他的脆弱。

愿每个说出“讨厌上学”的孩子,都能遇见愿意蹲下身的父母;

愿每句“都是我的错”的呐喊,都能等到“这不是你的错”的拥抱;

愿那些无声的求救信号,终被翻译成爱的密码。

不知道今天的话题,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评论区分享。

我是哎呀妈,各大平台签约作者,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爱写作,爱看书,爱看电影电视剧。育儿这条路,我们一起携手同行,遇见更好的自己❤

注:图片来源网络截图,侵权联删。

0 阅读:14
哎呦喂育儿

哎呦喂育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