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里面的“急急如律令”该如何翻译?确实很难

怪口历史的K先生 2025-02-14 21:22:37

2月10日晚,有媒体报道称,网友称在海外版《哪吒2》中,台词“急急如律令”被翻译为“quickly quickly biu biu biu”。

后来很快就被辟谣了,但是到底是怎么翻译的,我查了一下也没查到!

后来我去看了一下《哪吒1》里面是怎么翻译的呢?是Be quick to obey my command,属于比较传统的翻译方式,也更容易让观众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别说外国人了,其实很多中国人也未必知道“急急如律令”的内在含义!今天老K就和大家聊聊!

“急急如律令”,原本是汉代的公文格式,意思是文件很急,需要按照律法抓紧处理。

《史记·酷吏列传》(司马迁)

“请著功令,佗如律令” 体现汉代公文标准结语

李贤注《后汉书》:“律令,法令也。如律令,言当履绳墨,动不失律令也”

但是,后来“急急如律令”,怎么会成为了道家用语的呢?

南宋赵彦卫撰写的《云麓漫钞》一书记载:

“急急如律令,汉之公移常语,犹今云‘符到奉行’。张天师汉人,故承用之,而道家遂得祖述。”

早期道教经典,《太上洞渊神咒经》(东晋)“急急如太上老君律令” 首现道教咒语体系

显示从行政用语向宗教术语的转化

然后到了《真诰》(陶弘景,南朝)记载杨羲手书符咒:“速召万神,急急如律令”

再到《法海遗珠》(元代)"召律令符"绘制规范:“朱书雷字,下连三勾,掐辰文,吹东南气”

所以我们经常能在影视剧当中看到茅山派的道士,点燃一个符咒,大喊“急急如律令”,目的是为了要通过这句咒语和点燃的符咒,驱使天上的神明做事。

当然急急如律令,不止这一种解释,《幼学琼林》"天文"上有"雷部至捷之鬼曰律令"。“律令”是周穆王时期一个人的名字,这个人跑的非常快,行走如飞。

《道法会元》卷八十六(明代)明确记载:“律令者,雷部传令之神也,其行最速”

在《资暇录》中也有记载:“律令”是跟随雷神左右的动作敏捷的小鬼,擅长奔走,与雷相关联,所以方士念符咒时都说:“急急如律令。”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四,“律令姓韩,雷部捷鬼,日行八百里”与"雷公江赫冲、电母秀文英"并列为雷部三十六将。

清代的民俗考据书籍《土风录》里记载“令,音伶,律令,雷部神名,善走,用之欲其速。”律令死后变成了雷部的神,据说西北有一种神兽,形状如马,足不着地,其行如风,就是律令变化而来的。“如律令”,意为“像律令一样”。

如:《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吾是九老仙都君,敕汝五方雷部神。五方雷神速到坛,敢有后至先灭形。急急如律令。”此咒令其不许拖延时刻,立即降临。最后以“急急如律令”收尾,表示要如"律令"一样迅速。

该咒语体现了道教将世俗行政体系投射到鬼神世界的独特思维,其铿锵有力的发音节奏也符合咒语对声韵的特殊要求。需要注意的是,不同道派对咒语具体释义存在细节差异,但核心都指向"迅速执行神谕"之意。

但是经过我的仔细搜索,还找到了一些其他解释比如在《清嘉录》卷四(顾禄,清代),里面记载吴地端午习俗:“道士以律令符贴门楣,谓可祛五毒”

在吴地有一种符的叫做律令符,可以去五毒,可以当门神使用,没想到律令不止是跑得快,还有驱邪的作用!

然后我还发现,这个说法还真不是无稽之谈,在洛阳西汉壁画墓(2017年发掘)墓门石刻咒文就写着:“百鬼莫侵,如律令”

好像也是做了类似门神的作用,但是我仔细一想,不对,汉代的可能这个律令还真就是律令的解释,并非鬼神之说,但是又是墓地,又是百鬼,古人渐渐和驱邪之类的挂钩,成为咒语,好像完全顺利成章,非常符合逻辑!

不同教派对"律令"神格解释也存在差异,全真道多视其为雷部神将,而正一道常将其归入酆都鬼使体系。

最后注意的是在《天皇至道太清玉册赤文天律章》记载:“行法官非斩鬼,而口中非时称急急如律令者,减寿半纪。”行法的法官道士不在特定的时刻称念“急急如律令”,要减寿六年,所以你一个普通人千万别没事把这句词挂在嘴上!

0 阅读:11
怪口历史的K先生

怪口历史的K先生

一天一个视频一个历史故事,就讲些光怪陆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