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航母第七回出海测试,大伙儿都瞪大眼睛瞅着,就想瞧瞧这回到底能不能真刀真枪地弹射一把。记得第五次试航时,阻拦索上留下了轮胎的印子,第六回测试呢,密集度那是噌噌往上涨。可到了电磁弹射器那块儿,还是跟蒙了层纱似的,啥也看不清,弹没弹射,咱心里真没底。更别提第七次试航前,官方连个弹射的小视频都没漏出来,让人琢磨着,八成这次又没戏。所以,大伙儿盯着这事儿不放,也是情理之中。结果你猜怎么着?最新的海上照片一出,重点压根儿不在弹射不弹射上,而是福建舰航母旁边那片海,飘过来一朵老大的云。
看看周围的海域,那片云朵真的太扎眼了。周围一片蓝天,啥云都没有,结果它就那么孤零零地冒了出来,形状还跟爆炸似的,一看就不是寻常货色。很有可能啊,这就是在搞什么抗冲击测试,而且位置还离福建舰的右舷挺近的。
说到这种抗冲击测试,咱们先不提欧洲那边,就单看美国的海军航母,那可是有不少相关的画面。而且奇怪的是,好多都是在舰岛旁边进行的爆炸试验。你再瞅瞅福建舰航母上那朵云的位置,也是在舰岛那一侧。这么多相似的情况聚在一起,恐怕就不是啥偶然的事儿了。
说实话,美国海军搞抗冲击测试这事儿,老早就开始了,最早能追溯到1946年7月,那时候他们在比基尼岛炸了俩核弹,都是2.3万吨的大家伙。头一回是7月1号,从空中扔下去的,代号叫Able。第二回是7月25号,代号Baker,这次是在水下27米引爆的,算是人类头一回水下核试验。那时候,“萨拉多加”号航母还参与了测试呢。从那以后,美国海军每出一款主力舰艇,在正式大批生产前,都会挑个一两艘出来做这种试验,只有这样,军方心里才踏实,敢大批制造。
水的密度超级大,差不多是空气的800倍,而且它特别不容易被压缩,只有空气的1/20000到30000那么点儿。就因为这些特性,水成了传递炸药爆炸能量的好帮手。想象一下,水下爆炸那会儿,化学能“嗖”地一下全放出来了,一开始像有团火,紧接着就是冲击波,爆心那儿还会冒出个超大的气泡。要是在水面附近炸,那水花能溅得老高,跟椰子树似的,看着就让人知道那冲击力有多猛。说到椰子树那形状,你瞅瞅福建舰航母边上的那朵云,是不是也挺像的?
我们部队大概在2007年左右就着手进行这类试验了,最近的一次得追溯到去年8月,那时候052D导弹驱逐舰的抗冲击测试被公开,这次测试还是在航行过程中进行的。跟静止不动时做的测试比起来,
全体船员都得待在自个儿岗位上。瞅瞅美国海军搞的那些抗冲击测试,你瞧,就算冲击波猛得很,可到现在为止,也没听说谁因此受了伤,所以说,这种测试还算挺靠谱的。
每次搞实验,船体和里面的设备都得受点伤,但这些伤痕可都是无价之宝,它们能帮我们找出结构和设备上的软肋。有了这些,我们就能有的放矢地改进设计,特别是以后的舰船或者新设计的舰型上,这样一来,军舰的抗打击能力就能更上一层楼。这次实验的是航母,还是电磁弹射的那种,对装备的挑战可不小,但咱们信心满满。
最后咱们得聊聊福建舰的急转弯测试。你看它的航行路线,快到那个“云朵”地方前,它猛地拐了至少两个大弯,特别是最后一次转弯后,它一口气开了差不多八公里,直愣愣地冲向“云朵”。这事儿吧,真不像是随便碰上的,就像我之前说的,有点意思。
之前有消息说,山东舰也搞过那种抗冲击的测试,但奇怪的是,到现在为止一张相关的照片都没见到。不过这也没啥大不了的,关键是咱们确实在按照实战的要求来测试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