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核聚变产能:期望与现实

瞰创新 2024-07-18 14:09:45

一文了解核聚变产能:期望与现实

Adam Stein

美国突破研究所核能创新项目主任

能源问题是一个戴在人类头上的紧箍咒,而寻找清洁、丰富的能源则成为各国孜孜以求的目标。可控核聚变被誉为清洁能源领域的“圣杯”,由此也被寄予无限期待。几十年来,等离子体物理学家一直认为,核聚变反应总有一天会提供一种安全且可能取之不尽的低碳能源。2022年,美国的NIF实验室成功实现了能量增益的核聚变反应,标志着技术上的重大突破。核聚变实验距离实际应用还面临着哪些挑战?核聚变技术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未来的能源格局?

随着全球人口和能源需求的急剧增加,清洁能源市场越来越大。

利用最新技术,可在核聚变反应中实现净增能量,但由于整个实验装置耗能仍大于产能,所以无法实现商业盈利化。

核聚变理论上有潜力提供无穷无尽的清洁能源,但实际应用还须大量研究。

核聚变技术需要接受严格、全面的监管,国际原子能机构应在确保不扩散和监督方面承担起责任。

也许有一天,核聚变产能会成为人类社会的根本性基础设施,但目前还很难预测会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实现。

01

人类掌握了用核聚变产生能量的技术吗?

我们能在有限范围内通过核聚变产生净增能量。

2022年,美国加州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国家点火设施(NIF)成功创造了一种释放能量多于消耗能量的核聚变反应,这一过程称为激光点火聚变。NIF装置使用了全球192个能量最高的激光器,向氘和氚发射高达400万焦耳的紫外线能量。靶标约为胡椒粒大小,悬挂在黑腔中——一个小型X射线“烤箱”。当被强大的激光击中时,其温度高达300万摄氏度,导致燃料内爆,为核聚变创造条件。2022年12月5日,NIF实现了能量增益,传输到靶标的2.05兆焦耳激光能量产生了3.15兆焦耳的聚变能量,从靶标中释放出的能量比投入的能量多。此次成功“点火”,是核聚变技术的重大突破。

02

但是,实验产生的能量还不够整个实验装置使用

总的来说,实验装置仍发生了大量的能量净损失。具体而言,靶标发出的1.1兆焦耳净能量约为0.306千瓦时,将这些能量转化为电能,只能让一个5瓦的LED小灯泡亮20个小时。此外,NIF科学家估算,NIF激光设备整体运行所需的能量比激光传输给靶标的能量高100倍左右。

03

何时才能达到“能量增益”的关键点?如何达到?尚不确定

未来的研发必须提高装置本身的能量效率,才能确保产能多于耗能。可以使用超导体等更节能的组件减少系统耗能,也可以调整隔热装置,或者使用人工智能控制系统,实现比人类更快的操作速度。改进设备的材料和组件,则有望提升其功率。为此,可考虑使用能承受极端温度的材料、设计更强的磁体,以更好地控制聚变反应中的等离子体。另一个思路是优化聚变反应发电技术。

04

核聚变有望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吗?

核聚变的确是一种清洁能源。

核聚变产生的放射性废物比核裂变少得多。当然,随着技术的发展,无论是聚变还是裂变废物都可再利用。但是正如核裂变技术一样,核聚变也需要接受严格、全面的监督,以防被用于制造杀伤性武器。虽然聚变反应和聚变设备不能直接制造武器,但是会产生大量的中子。

图片来源:PI France

一方面,这些中子可作为后续聚变反应的燃料——许多聚变设备中含有增殖层,可起到隔热作用,且衬有特殊材料,能捕获中子以产生更多氚。增殖层里可以包含铀或钍捕捉中子,但是铀或钍一旦受到辐射,会形成铀-235——核武器原料。从技术角度而言,只要在包层模块中使用锂-6,便可以阻止生成铀-235,但这就需要国际原子能机构在确保不扩散和监督方面承担起责任。

05

核聚变产能近乎无限,但这并不等同于实际可用的能量源源不断

一些最新的聚变能源技术理论上产能比耗能多,从这个角度而言,聚变产能的确“近乎无限”,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能量都会转化成社会实际可用的能源。建造运营核聚变发电厂非常昂贵,社会是否愿意为此埋单?这也取决于核聚变电厂如何与其他既有的清洁能源系统互相兼容。

06

核聚变何时才能为社会供能?尚不确定。

我乐观地认为核聚变最终将为世界部分地区提供清洁能源,但不太可能完全代替碳燃料。核聚变产能起步较晚,落后于其他已大规模部署的清洁能源。不过,未来必将有新的核聚变技术突破,只是时间的问题。

07

初创公司准备将核聚变技术市场化?

已有初创企业表示即将建设产业化试点。

几家颇具豪情壮志的初创企业已宣布了时间表。美国企业Helion承诺在2028年前运营核聚变能源厂[1]。美国核聚变工业协会(Fusion Industry Association)2023年的行业调研报告中指出,多家企业认为核聚变发电厂将在2035年之前接入电网[2]。核聚变企业通过技术迭代,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目标前进。NIF成功的“点火”实验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特别是激光点火类聚变研究。一些企业尝试使用AI优化核聚变工艺,初步成果较为乐观。不过,研究成果距离市场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08

但是,没有哪家初创企业能在短期内在市面上发布核聚变技术产品

初创企业还有两大难关须要客服:一是验证系统的净能量增益和总体增益,二是实现具有盈利性的规模化。虽然企业都想明确研发进度时间表,但技术突破何时到来毕竟难以预期。

09

核聚变技术的商业价值经得起验证吗?尚不确定

核聚变技术尚未得到充分验证,仍属于高风险投资。这与15年前投资太阳能电池不一样:当年,太阳能发电效率已达20%。现在的核聚变更像40年前的太阳能——效率只有1%,推广面还非常小。初创企业想验证概念,首先得要把试点发电厂建好,而筹集足够的资金或存在困难。新技术在早期必然会经历坎坷,第一代核聚变电站可能既成本高昂,又不稳定。尽管如此,鉴于替代化石燃料的迫切需要、全球人口飙升以及发展中国家不断增加的能源需求,核聚变清洁能源未来将具有巨大市场潜力。

作者

Marianne Guenot

编辑

Meister Xia

1. https://www.helionenergy.com/articles/helion-announces-worlds-first-fusion-ppa-with-microsoft/

2. https://www.fusionindustryassociation.org/wp-content/uploads/2023/07/FIA%E2%80%932023-FINAL.pdf

0 阅读:6
瞰创新

瞰创新

关注科技前沿动态,只生产硬核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