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逝世仅一年,用过的女机要员就被开除党籍,直言永远爱党

淩轩 2025-04-01 14:29:22

文 /编辑:淩轩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前言—●

她曾是毛主席的机要秘书,还在主席的赏识和自己努力下,成为了北京市委书记,工作兢兢业业。

可没想到,在毛主席去世仅仅一年之后,她居然被开除了党籍,到底发生了什么?

●—加入军委部门—●

谢静宜于1935年出生于河南商丘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她很小的时候,亲眼目睹了解放军解放她的家乡,受到人民群众热烈欢迎的场景,这在她的心里种上了革命的种子。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15岁的谢静宜报名参加志愿军,希望为保家卫国出一份力,但是最终由于年龄以及身体原因没有被选上,只能专心学业。

后来,谢静宜成功考取了高中,即将成为一名高中学生,但是就在入学之前,她偶然发现了军委某机要部门正在招募工作人员。

家人都希望谢静宜继续在学校深造,将来报效国家,但是谢静宜本人一直有一个参军梦,她发现自己正好符合军委的招人条件,这不就是她实现梦想的最好机会吗?

几番犹豫过后,谢静宜决定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向军委提交了申请。

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无比正确,谢静宜不但成功进入了军委某部门,之后还成为了毛主席的机要秘书,当然那是后话了。

谢静宜被录取成为军人后,先是进入了军委的机要学校学习相关知识,在完成了相关学业后,被调到了中南海的中央保密局担任机要职务。

在工作期间,谢静宜勤奋努力,每次都能出色的完成上司分配的任务,在上司与同事之间广受好评。

1953年的一个冬天,中南海举办了一次聚会,许多中央领导都参加了这次会议,大家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

谢静宜作为入职不久的新人也参加了这场聚会,在聚会上,她见到了许多以前只在报纸上见过的领导。

突然,人群一下子安静了下来,人们纷纷望向同一个方向:原来是周总理来了!

人们纷纷上前和总理握手,一向平易近人的总理也微笑着向众人伸出手来。

人群中的谢静宜心怦怦跳,她从小就敬仰着总理,如今崇拜的人就在眼前,怎么不为此激动呢?

最终,谢静宜怀着敬畏的心情冲上去向总理伸出了手。

让她没有想到的是,总理在和她握手的同时还问她:“小同志,你是刚来的吧,在哪个部门任职?”

她一时语塞,很快镇定下来,回答道:“我是在机要局工作的。”谢静宜没有想到,总理对她似乎很感兴趣,和她攀谈了好久。

不久后中央又举办了另一次聚会,这次不仅有总理,就连毛主席也来了。

在聚会上,谢静宜正因为找不到座位而发愁时,总理认出了她,立刻把她拉到了主席身边。

主席也注意到了这个年轻的姑娘,在知道了她的名字后,他亲切的称呼她为“小谢”。

这次聚会中,谢静宜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后主席经常会时不时问起机要局的小谢的情况。1959年,24岁的谢静宜被调到毛泽东身边,担任主席的机要秘书。

●—误入歧途—●

在担任主席秘书的这段时间里,谢静宜以出色的工作能力得到了主席的信任,也让她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后来,主席也认为以她的能力仅仅当一个秘书实在是屈才了,就开始让她担任更重要的职位,谢静宜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1973年,谢静宜被调为北京市委书记,这也是她一生担任过的最高职位。

对于这个位子,毛主席是特别看重的,他反复叮嘱谢静宜一定要牢记干部原则,时刻贴近群众,不能因为当了大官就飘飘然脱离群众。

时年38岁的谢静宜以坚定的语气向主席担保自己不会犯错,但可惜后来的事实证明,她还是没能经受住考验。

在担任北京市委书记后 谢静宜兢兢业业,将工作做的非常出色,但是就在这时,她被不怀好意那帮人盯上了。

谢静宜终究还是太年轻了,辨不清忠奸,很快就被蛊惑上当,毛主席还特意暗示叮嘱过她,可惜她当时没听懂毛主席话中的深意。

1975年的一次中央会议上,她受到挑拨后,居然对邓公大加批判,1976年中央拨乱反正时,谢静宜因为此前和那些人交往过密,被抓捕审讯。

所幸她陷得不深,也没有实质性的罪行,最终被无罪释放,但也因此被开除党籍!

被开除党籍之后的谢静宜,去做了什么?

●—赤子之心不改—●

虽然被开除了党籍,但是谢静宜本人对党保持着矢志不渝的忠诚,她在和友人闲聊时表示:即使不在党内,但她依然是“党的女儿”。

晚年的谢静宜生活清贫低调,一眼看上去和普通的老人没有任何区别。

她从来不向别人提起自己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日子,但是家里的墙壁上一直挂着毛主席的巨幅照片,80岁生日那天,她还专门去了毛主席的纪念堂,在人群中颤颤巍巍的对主席的画像敬礼。

谢静宜晚年撰写了多部回忆录,这些文字详细记载了她在毛主席身边工作时的所见所闻,以及主席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她的作品已经成为了后世学者研究主席生平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谢静宜的一生也算精彩,若不是当初误入歧途,相信她会有更好的成就。

2017年3月25日,谢静宜在北京去世,虽然后半生被开除党籍,但她自始至终她都以“党的女儿”自居,不知回想到当初的选择,她会不会后悔?

信源:

广安日报2016-07-05《第37章 四届人大“组阁”斗争(2)》

上观新闻2015-11-02《江青高举“批邓”大旗》

澎湃新闻2015-10-11《毛泽东古籍助读芦荻遗稿:我到主席身边工作的经过》

4 阅读:1304
淩轩

淩轩

关注我,持续更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