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阜阳气温偏高,平均降雨量15.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近九成。
时值夏种关键期,阜阳市委、市政府迅速组织开展以造墒抢种抗旱保苗为中心的应对工作,多次专题调度,分析研判、研究会商、一线督导,千方百计将旱情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近日,“瞰阜阳”工作室记者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对抗旱保夏播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了探访。
全力调水“解渴”
“水来啦!” 6月17日下午,灌溉干渠涌来涓涓水流。阜南县苗集镇杏林村粮食种植户肖文凡立刻张罗人手,铺设输水软管,“抓紧时间引水灌溉,一定保住夏播成果!”
“解渴”的水来自谷河。夏种还没开始的时候,阜南县苗集镇已经与县里的水利、供电等部门协商沟通,从谷河苗集段上游开闸蓄水,做好了抗旱水源准备。从6月4日开始,杏林电灌站就开机从谷河引水,将村里的沟渠灌满,满足村民的夏种需求。
“杏林村共有耕地4009亩,目前夏种面积完成60%多。通过调水灌溉,基本保证都能抗上旱。”阜南县苗集镇杏林村党总支书记刘保周介绍,目前苗集镇沿谷河岸边四座电灌站,全部开足马力,将灌溉用水通过边沟送到群众的田间地头。
轮机转动,闸门提升,水流倾泻而下……位于淮河岸边的阜南老观排灌站,每天开机十个小时以上,从淮河提水,通过引沟进入濛马河,再分别流入王家坝、老观、曹集、郜台四个乡镇的沟河渠塘,为农田灌溉提供水源。
据阜南县老观排灌站站长肖文杨介绍,每天早晨六点排灌站开机,准时从淮河提水。根据旱情需要,全站人员24小时在岗,随时待命。
沿淮河、洪河等主干河道的9处取水站,日取水能力500万立方米,为农业生产灌溉用水提供了保障。
“瞰阜阳”工作室记者了解到,阜阳协调争取淮河、颍河、泉河等主要河道上流加大下泄流量,开启泵站326座次、涵闸242座次,多渠道从外河向内河引调水3.1亿立方米,两批次向省直部门申请调水入茨淮新河4000万吨。通过统筹蓄、引、提、调等措施,有效保障了全市生产生活和抗旱用水需求。
科学灌溉保苗
“连化肥带省水,一亩地差不多省了一二百块钱。牧原(公司)给我们浇好,又不用我们出人工。”在颍上县江店孜镇,种粮大户李传安的800多亩高标准农田用上了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技术。可移动水管来回穿梭,喷施水肥抗旱造墒。
颍上县江店孜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组织了10名科技特派员,指导农户及种粮大户采用已发酵好的沼液,利用铺设好的管网,均匀喷施在稻田,每亩可为作物提供2-4公斤的氮肥。依托这种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技术,达到精准灌溉、减肥减污、减支增效的作用。
“政府搞的水利设施,造一块墒播一下种,这几天能播完,基本上不怎么影响产量。”和其他农户相比,颍东区正午镇张庙村的武明明多了几分淡定。依托当地政府建设投用的高标准农田灌溉设施,解决了他1500亩土地的抗旱顾虑。
自2011年以来,颍东区已建设高标农田48.8万亩,占全区总耕地面积的80%,在抗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下一心应“烤”
“瞰阜阳”工作室记者梳理发现,今年阜阳计划夏种面积841.5万亩,截至6月18日,已播种725万亩,进度达86%。
全市已成立8个工作组赴各县市区督导夏种工作,
组织基层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及时造墒播种;市、县两级派出66个抗旱工作组,督促指导各地开展抗旱工作;气象部门抓住有利天气时机,积极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各受旱地区不等不靠,积极组织发动农民进行抗旱保苗。截至目前,阜阳市共发动抗旱人数约96万人,投入抗旱资金8000多万元、抗旱机井6万余眼、机动抗旱设备约21万台套,机动运水车8000多辆。
“下一步,我们还将持续加强苗情、墒情监测,增加监测范围和监测频率,密切关注旱情发展动态,并与气象、水利、应急部门联合开展分析会商,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确保夏种工作有序进行。”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同时,将进一步完善应急方案,对于水源紧缺的地区,突出抗旱重点,千方百计多引水、多提水、多蓄水,为抗旱提供水源保障。
来源:阜阳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