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鱼,这一俗称八爪鱼的海洋生物,总是备受青睐。无论是香辣刺激的辣炒八爪,还是酱香浓郁的酱爆八爪,都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深受大众喜爱。
章鱼除了在美食领域有着独特的地位,其身上还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奥秘,尤其是它那超乎寻常的智商,更是让人惊叹不已。本文带领大家一同走进章鱼的世界,揭开这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动物的神秘面纱。
01
动物界智商“天花板”
章鱼,作为头足类动物的代表,堪称无脊椎动物中的智商“天花板”,它们有一系列令人称奇的行为表现。
例如,章鱼能够巧妙地打开瓶盖,获取藏在瓶子里的食物,这一行为需要它们具备一定的观察力和对物体结构的理解能力。

此外,章鱼还善于利用周围环境中的贝壳等物体作为藏身之所,它们会精心挑选合适的贝壳,将自己柔软的身体蜷缩其中,以躲避天敌的追捕。这种利用工具的行为在无脊椎动物中是极为罕见的,充分体现了章鱼的高智商。
更为神奇的是,曾经有一只名叫保罗的章鱼,它通过选择特定的食物来“预测”足球比赛的结果,并且准确率颇高,这一事件让章鱼瞬间成为了全球瞩目的焦点。
02
章鱼有9个大脑
章鱼之所以能够展现出如此高的智商,与其独特的神经系统密切相关。在动物界中,章鱼拥有着无脊椎动物中最为复杂的神经系统,它的大脑数量更是令人惊讶——足足有9个。

章鱼拥有9个大脑,这一事实可能会让许多人感到不可思议。而且,章鱼大脑所占身体的比例与哺乳类动物接近,这使得它们具备了进行高阶认知行为的能力,比如熟练地利用工具。
那么,这9个大脑在章鱼的身体中是如何分工配合的呢?它们会不会因为意见不合而发生“争执”甚至“打起来”呢?
实际上,章鱼的9个大脑分别由1个脑神经节和8个足神经节组成。其中,8个足神经节分别控制着章鱼的8条腕足,每条腕足都有相对独立的神经控制,与对应的足神经节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又有序的神经系统网络。
这种独特的神经系统结构为章鱼带来了诸多好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章鱼的每一个腕足都仿佛拥有独立的意识。在面对一些简单问题时,腕足不需要向上级(脑神经节)请示,就能够自行做出决策并采取行动,这大大提高了章鱼的反应速度和应对能力。

而当遇到复杂的情况,需要执行更高一级别的处理指令时,就会由上级(脑神经节)进行统筹协调和指挥。这种分级管理的神经系统模式,使得章鱼能够执行一些比其他无脊椎动物更加精密复杂的行为,这也正是我们所观察到的章鱼那些高智商行为的根源所在。
甚至有一些科学家认为,章鱼这种与人类完全不同的神经系统结构,可能赋予了它们一种我们人类目前还无法理解的极度复杂的思考能力。
03
神经系统结构和呼吸方式的局限性
尽管章鱼在无脊椎动物中展现出了极高的智商,但与人类等脊椎动物相比,章鱼的智商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在许多方面都完全碾压无脊椎动物,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神经系统的结构差异。
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由髓鞘包裹,这层髓鞘就如同电线外层包裹的绝缘皮一样,能够有效地减少神经信号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耗,使得神经信号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在身体内传递。

据研究表明,脊椎动物神经信号的传输速度是一般无脊椎动物的上百倍,这使得脊椎动物能够更加迅速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头足类动物,包括章鱼,虽然试图通过加粗神经的方式来提高神经信号的传输速度,以追上脊椎动物的步伐,但与脊椎动物相比,仍然远远落后,被轻易地甩在了后面。
此外,章鱼的呼吸方式也是制约其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动物从外界摄取氧气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的体型、运动能力以及大脑的发育程度等。
大脑是一个消耗能量极高的器官,以我们人类为例,智人的大脑每天所消耗的氧气大约相当于人体总氧气吸收量的25%。而章鱼作为一种水生动物,它们依靠鳃从水中吸收氧气。
然而,水中的氧气含量远远低于空气,这使得章鱼在获取氧气方面面临着较大的困难。由于难以获得足够的氧气来满足身体尤其是大脑的高能量需求,章鱼在体型和大脑的发展方面受到了严重的制约。这也就导致了章鱼虽然聪明,但与人类相比,其智慧程度只能算是“小聪明”,远远算不上“大智慧”。

综上所述,章鱼作为一种独特的海洋生物,以其超常的智商在无脊椎动物中独树一帜。它们的9个大脑和复杂的神经系统赋予了它们许多令人惊叹的行为能力,但与脊椎动物相比,尤其是与人类相比,章鱼在神经系统结构和呼吸方式等方面的局限性,使得它们的智力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尽管如此,章鱼的聪明才智仍然为我们人类对动物智慧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素材,让我们对自然界的多样性和神奇之处有了更深的认识。
【文本来源@返朴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