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的两次收复台湾

绿蓉评国际 2023-01-04 09:17:10

台湾是东南沿海的屏障,是一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在清朝时,我国两位有战略眼光的军事家,先后收复台湾,两场收复台湾战争性质是不一样的,都是为了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

郑成功收台是收复外国占领的台湾,郑成功是民族英雄,是国与国的战争。当时的台湾是荷兰的殖民地。郑成功收台是光复台湾。

郑成功收台经过:1661年(清朝顺治十八年,南明永历十五年)三月,郑成功亲率2.5万名兵将,分乘百艘战船,从金门出发。他们冒着风浪,越过台湾海峡,在澎湖休整几天准备直取台湾。荷兰侵略军把军队集中在台湾(今台湾东平地区)、赤嵌(今台南)两座城堡,还在港口沉破船阻止郑成功船队登岸。郑军乘海水涨潮将船队驶进鹿耳门内海,主力从禾寮港登陆,从侧背进攻赤嵌城,并切断了与台湾城的联系。战斗中,侵略军以“赫克托”号战舰攻击,郑成功一声令下,把敌军紧紧围住,60多只战船一齐发炮,把“赫克托”号击沉。与此同时,又击溃了台湾城的援军。赤嵌的荷兰军在水源被切断,外援无望的情况下,向郑军投降。盘踞台湾城的侵略军企图负隅顽抗,郑成功在该城周围修筑土台,围困敌军8个月之后,下令向台湾城发起强攻。最终荷军投降。

1662年2月6日(顺治十八年十二月十八日,即南明永历十五年),荷兰驻台湾长官揆一签字投降。荷军交出了所有城堡、武器、物资,包括伤病员在内的约900名荷兰军民,最后由揆一率领,乘船撤离台湾。至此,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中国领土台湾。这场战争结束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台湾的经营,开启了明郑政权对台湾的统治,宝岛台湾又回到祖国的怀抱。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军事斗争,是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成功尝试。通过这一斗争,驱逐了荷兰殖民者,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捍卫了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因而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

1681年,康熙皇帝平定了三藩的叛乱,终于可以腾出手来解决台湾问题。此时郑经已经去世,12岁的郑克爽继位延平王,权力掌握在了冯锡范、刘国轩的手里,政局不稳,是康熙皇帝解决台湾问题的绝佳时机。

施琅收复台湾,是清朝进行的统一战争,是中国内政问题,是王朝更替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

施琅收复台湾取决定性的一场海战发生在澎湖,双方大战,最终施琅率领清军大胜刘国轩率领的明郑军队,取得了关键性胜利。

1683年6月14日,施琅带领大小战船238条,水师24000人出福建铜山岛,横渡东海直扑澎湖列岛。第二天下午,清军到达澎湖列岛南部的八罩岛休整。不久后,郑军水师主将刘国轩率郑军,与清军水师进行决战。最终,郑氏水师溃败。郑军主将刘国轩逃回台湾,副将邱辉、江胜战死。190艘战船被焚毁、缴获,死伤12000人、被俘5000人,郑氏水军全军覆没,施琅取得海战绝对性胜利,清朝水师仅伤亡2100人就攻下了澎湖列岛。施琅为减少伤亡,派人招降台湾郑氏集团。

十月,清军水师进入台湾。郑克爽投降,答应清朝的一切条件。台湾郑氏王朝的倒台,结束了明郑势力对台湾22年的统治,脱离中国大陆60年的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但台湾被攻克以后,清朝内部对台湾的弃留产生了争议。不少大臣认为台湾孤悬海外尚未开发,设立管辖机构会空耗财力应该弃台。最后康熙皇帝力排众议赞成施琅守台的建议,在台湾设立“台湾府”,驻军8000人,澎湖列岛驻军2000人,施琅被康熙皇帝封为靖海侯驻守台湾。

施琅为中国统一作出巨大贡献,收复台湾,并力主驻守台湾,为中国保留一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

0 阅读:97
评论列表
  • 2023-01-04 12:57

    施琅是满族民族英雄

绿蓉评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