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季,车辆经过长时间停放后,发动机内的机油会沉淀到油底壳。启动车辆后,不要立刻行驶,应该先让发动机怠速运转一段时间进行预热。这个预热时间一般建议在 30 秒到 1 分钟左右,具体时间可以根据车辆的使用手册来确定。这样可以使机油充分循环,让发动机各部件得到良好的润滑,减少发动机磨损。
轮胎:冬季气温较低,轮胎的橡胶会变硬,弹性降低,抓地力也会随之减弱。所以要定期检查轮胎的气压和磨损情况。一般来说,轮胎气压会随着气温的降低而降低,需要适当补充。正常情况下,轿车轮胎的气压通常在 2.2 - 2.5 之间。另外,如果轮胎磨损严重,应该及时更换,否则在冰雪路面容易打滑。
防冻液:防冻液不仅能防止发动机在寒冷天气下被冻裂,还能起到散热的作用。要定期检查防冻液的液位和质量。液位应在最低和最高刻度之间,如果液位过低,需要添加相同型号的防冻液。质量方面,防冻液一般每 2 - 3 年需要更换一次。
玻璃水:冬季需要使用防冻型玻璃水,否则玻璃水可能会结冰,损坏喷水系统。一般来说,防冻型玻璃水的冰点要低于当地最低气温 10℃左右,这样才能保证在寒冷天气下正常使用。
电瓶:低温会降低电瓶的性能。检查电瓶的电量和接线柱是否松动、腐蚀。如果发现电瓶电量不足,要及时充电。如果接线柱有白色的腐蚀物,可以用热水冲洗后,再涂抹凡士林进行防护。
三、驾驶操作要点起步要缓:由于冬季路面可能有冰雪,车辆起步时如果油门过大,容易导致车轮打滑。所以起步时应该轻踩油门,让车辆缓慢平稳地起步。如果车辆配备了防滑系统(如 ESP),要确保系统处于开启状态。
控制车速:冬季道路状况复杂,行车视线可能会受到雨雪、雾气等影响,而且路面附着力小,所以要严格控制车速。在冰雪路面上,车速最好控制在 30km/h 以下。即使在没有积雪的干燥路面,车速也应该比平时降低一些。
加大车距:冰雪天气下,车辆的制动距离会比平时大幅增加。例如,在干燥路面上,以 40km/h 的速度行驶时,制动距离可能在 8 - 10 米左右,而在冰雪路面,制动距离可能会达到 20 - 30 米。所以要保持比平时更大的安全车距,一般建议是平时车距的 2 - 3 倍。
避免急刹车和急加速:急刹车在冰雪路面容易导致车辆失控,应该采用点刹的方式,即间歇性地轻踩刹车踏板,让车辆逐渐减速。急加速同样会使车轮打滑,所以在加速时也要轻踩油门。
合理使用灯光:冬季昼短夜长,而且天气多变,如遇到下雪、大雾等天气,能见度会降低。这时要及时开启雾灯、近光灯等,让自己能看清路况,也让其他车辆能注意到自己。在雾天,应该开启雾灯和危险警示灯(双闪灯),如果能见度非常低(小于 100 米),还要开启近光灯和示廓灯。
四、应对特殊天气下雪天气:如果车辆停放在户外,下雪后要及时清理车上的积雪,特别是挡风玻璃、车顶、车灯和后视镜上的积雪。积雪可能会影响视线,而且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车顶的积雪如果滑落,可能会遮挡后车的视线,引发事故。在行驶过程中,要根据雪的厚度和路面情况调整车速和车距。如果车轮陷入雪中,不要盲目加大油门,可尝试轻踩油门,同时轻打方向盘,让车辆慢慢脱困。
大雾天气:大雾天气能见度极低,出行前要注意收听交通广播,了解路况信息。在行驶过程中,要降低车速,开启雾灯、危险警示灯和近光灯,尽量沿着车道线行驶。如果雾实在太大,最好将车辆停靠在安全地带,等待雾气消散。
结冰路面:遇到结冰路面,车辆行驶更加危险。如果可能的话,尽量避免在结冰路面行驶。如果必须行驶,要换上雪地胎或安装防滑链。雪地胎的胎面有特殊的花纹和橡胶配方,能在冰雪路面提供更好的抓地力;防滑链则可以增加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擦力。在安装防滑链后,车速要控制在 20km/h 以下,并且要避免急刹车和急转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