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阿姨翻拍《甄嬛传》,年轻人怎么嗨起来了?

影艺独舌 2022-10-28 20:59:00

“我的戏精老妈退休后很无聊,要我给她找个地方玩,要能让她和小姐妹一起玩出花来。一个戏精想玩出花,那就拍戏吧。”

上个月,一个B站的普通用户在社区上传了一版不到25分钟的“阿姨版”《甄嬛传》,获得广泛关注。

对此,《甄嬛传》制片人曹平回应称,公司法务已经在准备材料给视频平台,要求下架相关视频,但表示暂不考虑追究组织者和阿姨们的责任,“观众喜欢,我们也能够理解。”

事实上,尽管《甄嬛传》在近两年一直是观众和媒体的宠儿,但“阿姨版”《甄嬛传》的走红确实不太像一次偶然行为,背后可能有利益相关方在推动。毕竟无论对包办拍摄的公司,还是提供场景的取景地,亦或是作品的发布平台而言,它都是一个绝佳的广告宣传片。

素人翻拍《甄嬛传》不是什么新鲜事。在此之前,B站上涌现出过很多学生在寝室的表演作品,既有女生版,也有男生版,播放量是“阿姨版”《甄嬛传》的数倍之多,却从未获得如此大的关注度。相对而言,明显后者更有商机可循。

这基本上能回答观众提出的疑问:为什么以前那么多素人翻拍无人追究,偏偏在“阿姨版”《甄嬛传》走红后,片方反应如此迅速了。

素人翻拍经典,《甄嬛传》只是缩影

从文旅层面而言,打造私人剧组,单纯让游客“过一把戏瘾”,早已是各大影视基地文旅的特色体验,有着非常成熟的经营模式和运作经验。

在“阿姨版”《甄嬛传》的幕后花絮中,有横店影视城微电影有限公司的字样。

负责该项目的总导演张金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类似业务已经开展近十年,最多的时候一天可以拍四五十部,除了《甄嬛传》,还有针对低龄儿童的《少年包青天》《少年黄飞鸿》,针对初中生的《三顾茅庐》《智擒鳌拜》,针对中年群体的《传家》《延禧攻略》,以及针对老年人的《乾隆下江南》《唐伯虎点秋香》等。

本是一个自娱自乐的项目,经社交平台传播后,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只能说它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年轻人的喜好。

在此之前,素人翻拍经典老剧,就已成为内容创作者的引流密码。

《亮剑》热度正盛时,“攻打平安县城”的名场面就被不同的人在各种拍摄环境(如寝室)进行演绎,甚至还出现了“反串”。所谓的“解放天性”在这群素人演员眼里仿佛从不是难题,他们拍得认真,观众看得开心。

“刘华强买瓜”的视频在网络上爆火之后,有一位UP主带领团队堪景、选演员、录制,1:1还原翻拍了这一经典片段。

他们甚至还邀请到了当年《征服》剧组的摄影助理进行幕后执导,还找到了孙红雷曾经的一位替身演员扮演刘华强。制作上也投入颇多,光买水果就花费了几千块钱,可谓“大制作”。

就连诺兰的《星际穿越》也没能例外,在一众翻拍者制造的“土味儿”氛围中徘徊。

而此类翻拍视频的集大成者,还得属“导演小策”。曾经一手策划出《朱一旦的枯燥生活》这个IP的编剧、导演和配音张策,在离开朱一旦单飞之后,带领老家的一群大爷大妈,做出了一个新的系列“广场往事”,再度征服观众。他甚至赢得了与贾樟柯深度对谈的机会。

当然,张策的翻拍视频已不是简单的1:1模仿,而是对经典影视剧的一种拆解和重构,突出的是乡村大爷大妈和经典影视片段之间的反差感。

一本正经地做不正经的事

表面上看,没有明星效应,也没有精良制作,素人1:1翻拍的作品只能算是对原作的拙劣模仿,但为何每每都能戳中年轻人的嗨点?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不如先看看一部最近热度颇高的日本综艺《月曜夜未央》。

这档综艺在最新的一期节目中采访了中国的网络红人手工耿。手工耿以发明不实用的生活用品著称,有着“少皇(粉丝称他为保定樊少皇)出品,必属废品”的人设,甚至不断被粉丝威胁“敢发明有用的东西,就取关。”

手工梗的发明,只占到了这档综艺的一小部分,与他一同出现在节目中的其他人,全部有发明无用废品的标签。

这期节目和素人翻拍综艺的走红实际上反映的是同一种文化现象:一本正经地做不正经的事。它是一种喜剧表达,也是备受年轻人追捧的潮流。

谁来演甄嬛,重要吗?李云龙又一次攻打下了平安县城,过瘾不?刘华强又劈瓜杀人了,有意思不?

内容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创作者在一本正经地做这些事。就像有人用几十分钟考证出了刘华强买的瓜到底是哪儿种的,还有人通过严谨比对画出了《家有儿女》中刘星家的奇葩户型,视频中没有一个笑点,但创作过程全是笑点。

陈思诚嗅觉敏锐,曾试图以手工耿为原型,把这种不正经和荒诞感融入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之《天下掉下个UFO》中,但也未得其精髓,反而有些尴尬。倒是年初的电影黑马《这个杀手不太冷静》有相似的气质,踩中了观众笑穴。

从这个角度来说,退休阿姨翻不翻拍《甄嬛传》并不重要,但搞懂其背后的传播逻辑,以及年轻人的兴奋点,确实对影视创作者很重要。

【文/许心强】

0 阅读:32

影艺独舌

简介:关于影像和艺人最恰如其分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