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的激烈角逐,特朗普在宾夕法尼亚州的竞选集会上承诺:若他重返白宫,首个电话将打给中国领导人,要求中方履行协议,购买500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特朗普的承诺是否切实可行?一旦特朗普当选中美两国的经贸关系又将何去何从?
根据中美两国在2020年签署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中方承诺在一年中额外购买20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和服务,作为交换,美方放宽并取消对华加征关税的政策。但是协议的执行情况并不如人意,到2022年2月协议到期时,美方声称中方未能完全履行承诺。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为特朗普的竞选言论提供了依据。
特朗普对中国的态度一直是其政治生涯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他的第一任期内,他发起了针对中国的贸易战,并将中国描述为美国的主要经济和战略竞争对手。他的"美国优先"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对抗中国为核心的。
特朗普认为,过去几十年的全球化进程使中国受益匪浅,而美国则损失惨重,特别是在就业和制造业方面。
在这样的背景下,特朗普的竞选言论不难理解。他声称中方会"100%购买"500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还威胁要对所有中国商品加征60%-100%的关税。
特朗普的对华政策一直以来都比较强硬,但时不时的也会有相应调整。一方面,他不遗余力地批评中国的贸易行为,指责中国的知识产权盗窃和不公平竞争;另一方面,他又表示愿意与中国达成"伟大的交易"。这实际上反映了特朗普的谈判策略:通过施压和威胁来获得最大的让步。
特朗普的对华政策是将经济问题与安全问题联系在一起。他多次表示,中国的经济崛起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在他看来,遏制中国的经济发展不仅是一个贸易问题,更是一个国家安全问题。这种观点在美国政界有不少人认同,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美国对华政策的主要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的言论虽然极端,但分析认为,这种极端表态可能是一种谈判策略,其最终目标是迫使中国完全履行第一阶段协议。特朗普在商业领域的经验可能使他相信,只有通过极端的要求和强硬的态度,才能在谈判中获得最大的利益。
但是这种策略是否可行,还有待商榷。
此外,中美关系已经远远超越了简单的贸易问题,仅仅增加商品采购可能无法解决两国之间的根本矛盾。
特朗普的对华政策还包括对中国科技公司的打压,在他的第一任期内,美国政府对华为、字节跳动等中国公司采取了限制措施。特朗普认为,这些公司可能威胁美国的国家安全。这种技术冷战的态势在拜登政府时期仍在持续,并可能在特朗普再次当选后进一步升级。
中国对特朗普的态度一直是谨慎的。一方面,中国希望与美国保持良好的经贸关系;另一方面,中国也在积极应对美国可能采取的各种限制措施。例如,中国正在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以减少对美国技术的依赖。同时,中国也在寻求多元化的贸易伙伴,以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事实上,尽管面临种种挑战,中美经贸关系仍在稳步发展。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美国对华货物出口额达815.09亿美元,同比增长2.23%。到2021年,中国从美国的进口额更是达到了1795.31亿美元,增长32.7%。
这些数字表明,尽管存在分歧,两国经贸关系的韧性仍然很强。
2024年美国大选已经启动提前投票,特朗普在首次总统候选人辩论中的表现不佳,甚至拒绝参加10月23日的第二场辩论。他还表示,如果本次竞选失败,将不会再角逐2028年的总统选举。
从长远来看,无论美国大选结果如何,中美关系的发展已经超越了简单的贸易问题,涉及地缘政治、科技竞争、意识形态等多个层面。
两国对抗只能是两败俱伤,历史证明,友好合作才是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