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长大不亲近妈妈?这些小时候的小细节不能忽视

亲子共成长 2025-03-28 16:38:10

玛丽最近和朋友们聊起自己的困扰:“我女儿小时候多依赖我啊,怎么现在长大越来越不亲了呢?

连句心里话也不跟我说。”听到这话,周围的朋友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有的说是因为孩子叛逆期到了,也有的认为这是长大的自然现象。

不过,如果我们仔细回忆,会发现长大后孩子和妈妈不亲,其实在小时候就有端倪。

小时候的预兆

想起小姑娘小时候,家里每次有了好吃的,妈妈总是第一个分给她,但是那种“你要是乖就给你吃”的语气,似乎在无形中设下了一道墙。

有时候孩子上学,跟妈妈说了遇到的困扰,换来的总是“这点小事有什么好说的,自己解决”。

其实,那时候妈妈的一句敷衍,可能是一生拉远亲子距离的开始。

小杰从小很独立,每次上兴趣班,妈妈总是觉得他学习很好,就没有去关心他的具体进展。

到后来,小杰的画展居然妈妈是最后一个知道的,原来在小杰的心里,妈妈并不是他愿意分享自己成功和失败的那个人。

信任的重要性

苏珊小时候总会悄悄写日记,但有一次,妈妈好奇地翻看了日记,还拿里面的内容当笑料说给别人听。

小小的她,从那以后就觉得,妈妈不再是可以信任的人了。

“你小时候写的日记真搞笑,有什么秘密都写上去,不想让妈妈知道”,妈妈的一句戏言,伤透了孩子的心。

信任这东西,一旦破碎,是很难修复的。

信任是相互的,当父母对孩子表现出无条件的信任,孩子也会自然地对父母敞开心扉。

一次,我的一个朋友的孩子小明犯了错误,不是大事,但他坦白了。

朋友理解地对孩子说:“妈妈相信你是无意的,下一次注意就好。

结果,小明更愿意和妈妈分享自己的事情。

无条件的信任,是维系亲密关系的润滑剂。

交流方式的影响

小南的妈妈总是把话说得难听,想表达关心,总要通过“反话正说”。

“穿这么少,不冷死啊!”“吃那么多,现在好啦,生病了吧?”小南渐渐内心封闭,对于妈妈的关心,只能用沉默回应。

越长大,小南越不愿意和妈妈交流,生怕每句话都被刺得心灵受伤。

中国式父母有时不自觉地用反问句与孩子交流,觉得这是关心,其实这更像是一种无声的反抗和挑衅。

每次用反问,双方坐标轴都被拉得更远。

而孩子希望听到的,是一句温暖的话,一句直接的安慰,不是反问和责备。

如何改善亲子关系

那么,我们如何改善这种已经出现裂痕的亲子关系呢?

我们得学会倾听。

小雨的妈妈以前每天忙于工作,忽略了对孩子的关注。

有一次,小雨偷偷地告诉妈妈,她其实很害怕表演,但每次要强装勇敢。

那时妈妈放下所有的事情,耐心听孩子讲。

给了小雨很多鼓励,也告诉她害怕是可以接受的,逐渐小雨不再害怕和妈妈交流自己的担心和困扰。

我们得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

与其只是在孩子遇到问题时发泄怒火,不如冷静下来和孩子一起分析问题原因。

记得有一次,我朋友的儿子考试没考好,她没有批评孩子,而是一起分析为什么失利。

孩子觉得备受关爱,两人关系更近了一步。

亲子关系也需要善意的沟通。

那些总是带刺、反话正说的表达方式,只会让孩子更加疏远。

与其如此,不如用直白的话,把爱和关心表达出来,比如:“多穿点衣服,不要着凉。”“吃东西要有节制,身体才会健康。”正话正说,表达情绪,不指责,会让爱的传递更多彩、更真实。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需要从细节中一点一滴地精心呵护的。

从信任开始,建立开放而温暖的沟通渠道,孩子才能感受到真实的爱。

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父母的信任和尊重,他们会变得更加自信和快乐,迎接每一天都充满阳光的生活。

通过这些点点滴滴的努力,让亲子关系更加亲密无间,这是我们每一个做父母的最终心愿。

0 阅读:12
亲子共成长

亲子共成长

亲子旅行攻略,带娃看世界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