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子韬跨界卖卫生巾惹争议:是颠覆行业还是营销游戏?

兴韩行 2025-04-25 20:16:44

近日,艺人黄子韬高调进军卫生巾行业的消息引发热议。其自有品牌“朵薇”不仅以“女性友好”“大专起投”等标签登上热搜,更因创始人身份与产品属性的反差掀起舆论风暴。这场跨界究竟是打破行业壁垒的创新尝试,还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流量狂欢?

一、明星跨界背后:流量能否撬动女性赛道?

黄子韬从舞台走向卫生巾生产线,看似突兀的跨界实则暗含商业逻辑。作为顶流艺人,其自带的话题度与粉丝效应为品牌初期曝光提供了天然优势。直播间豪送5万份“1分钱试用装”的举动,更是将“明星带货”推向新高度。然而,男性主导女性用品品牌的争议也随之而来。部分网友质疑:“男性真的能共情女性需求吗?”但也有人力挺:“打破性别偏见,才是真正的女性友好。”

数据显示,中国卫生巾市场规模已超千亿,但长期被国际品牌垄断。黄子韬以“渗透率远超行业标准”为卖点,试图用技术背书撕开市场缺口。若产品能兑现承诺,或将推动行业技术内卷,惠及消费者;反之,则可能被贴上“割韭菜”标签。

二、招聘策略引热议:“女性友好”是噱头还是变革?

朵薇的招聘公告以“女性友好”为宣传核心,岗位覆盖电商、设计、销售等领域,渠道销售总监月薪高达20-30k。不限专业、大专起投的宽松条件,被解读为“降低职场门槛,助力女性就业”。当前,女性在职场仍面临“生育歧视”“晋升天花板”等困境,朵薇若能将口号落地,或成企业社会责任新样本。

但质疑声同样存在:卫生巾行业本就以女性从业者为主,强调“女性友好”是否多此一举?此外,黄子韬作为品牌创始人,团队中女性高管的比例、产品研发是否有女性视角参与,仍是待解之谜。

三、行业冲击波:卫生巾市场需要明星入局吗?

黄子韬并非首个跨界卫生巾领域的明星。此前,多家企业尝试以“有机棉”“零过敏”等概念破局,但鲜有颠覆性成果。朵薇的特别之处在于,将明星IP与高性价比捆绑:一方面通过直播间试用装吸引下沉市场,另一方面以“工厂直营”模式压缩溢价空间。这种“流量+供应链”的打法,直指传统品牌营销成本过高的痛点。

然而,卫生巾作为高频刚需品,用户忠诚度建立在品质与信任之上。消费者是否会为明星光环买单?某电商平台用户评论道:“试用装可以尝试,但长期回购只看产品力。”

争议焦点:男性主导女性品牌,是进步还是冒犯?

事件最激烈的争论围绕“男性是否该主导女性用品品牌”展开。支持者认为,性别不应限制商业创新,男性参与反而能推动两性共情;反对者则吐槽:“卫生巾不是用来炒热度的玩具。”更有网友犀利发问:“如果某女星创立男士内裤品牌,舆论会同样宽容吗?”

结语:一场跨界试验背后的行业启示

无论朵薇最终成功与否,黄子韬的跨界已撕开卫生巾行业的“隐秘角落”:长期被忽视的技术升级需求、女性就业困境与消费市场的话语权争夺。这场争议的本质,是公众对“明星经济”与“社会价值”如何平衡的拷问。当流量褪去,唯有产品品质与品牌诚意,才能决定朵薇是成为行业鲇鱼,还是昙花一现的营销泡沫。

讨论点

男性创办卫生巾品牌,是女性友好的进步还是冒犯?明星跨界实业,究竟是认真创业还是收割流量?卫生巾行业是否需要更多“鲇鱼”打破垄断?
0 阅读:1
兴韩行

兴韩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