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毛主席名叫毛泽东,可谁又知这个震惊中外的名字,竟是出自一位普通乡村教书先生之手?1893年深冬,湖南韶山冲飘着细雨,毛家上下正为刚出生的小少爷取名字而发愁。这个来之不易的孩子,父母对他寄予厚望。可是,当时的毛顺生夫妇又怎会想到,自己的儿子日后会成为新中国的缔造者?这个响彻神州大地的名字,究竟是怎么来的?

1893年冬天,韶山冲的细雨绵绵不断。毛顺生站在自家的堂屋前,望着天空发愁。这个在当地颇有声望的农民,此时却犯了难。他的长子已经出生五天了,可孩子的大名至今还没有着落。
在韶山一带,孩子出生要在七天之内取好名字,这是当地的规矩。毛顺生和妻子文七妹为此操碎了心。他们先是找来了几位邻居商量,可说来说去,总觉得不够妥当。
这天早上,毛家堂屋里围坐着几位族中长辈。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着给孩子取名的事。有位年过六旬的族叔提议道:"不如就叫'泽山'吧,咱们韶山的'山'字,多亲切。"另一位族中长辈则说:"'泽'字是家族字辈,这个是改不了的,但第二个字还得再想想。"
毛顺生听着大家的建议,却总觉得不够理想。他的前两个孩子都没能养大,这让他对取名一事格外慎重。在当地,人们常说"名字关系着一个人的命运"。为了这个来之不易的孩子,他决定多方请教。
正说话间,一位邻居匆匆赶来,说是听闻毛家在为小少爷取名的事发愁。这位邻居建议道:"我听说沿溪桥那边有位姓杨的老先生,前些年还在县城的学堂里教过书,不如去请教请教?"
毛顺生一听,顿时眼前一亮。可当他赶到沿溪桥时,却得知那位杨老先生已经搬到长沙城去了。这一趟白跑,让毛顺生更加着急。眼看着第七天就要到了,可孩子的名字还没有着落。
那几天,文七妹也没闲着。她特意去了附近的观音庙烧香。庙里的老和尚听说是为取名的事来的,便说:"取名要紧,关系着一个人的前程。你们何不去找城里的夫子商量?"

毛顺生本想进城找个教书先生,可转念一想,城里的先生要价太高,一个名字往往要收好几吊钱。作为一个农民,他实在拿不出这么多银钱。
就在一筹莫展之际,毛家来了位远房亲戚。这位亲戚提到韶山另一头有位姓何的老先生,不但学问好,人品也不错,最重要的是为人随和,从不计较束脩之礼。
这个消息让毛顺生看到了希望。第二天一早,他便备了一篮子土特产,往何老先生家走去。一路上,他心里还在盘算着:这个名字不但要响亮,更要能给孩子带来好运。他的前两个孩子,一个刚满月就夭折了,另一个活到两岁也没保住。这让毛顺生夫妇对这个老三格外珍视。
在韶山一带,给孩子取名还有个讲究:要避开同族中已故老人的名字。这也让毛顺生犯了难。他对族谱不够熟悉,生怕取的名字犯了忌讳。现在有了何老先生这个主意,他心里终于有了几分底气。
二、何氏点拨毛顺生带着一篮子土特产来到何老先生家时,天还蒙蒙亮。何老先生正在院子里打太极,见有客人来访,便收势相迎。何老先生在韶山一带颇有名望,不仅是因为他读过《四书五经》,更因为他曾在长沙府学堂教过书。
"老先生,我是来求教的。"毛顺生将来意说明后,何老先生立即放下手中的茶杯,转身进了书房。他从木箱里取出一本厚厚的册子,正是毛氏家族的族谱。何老先生说道:"取名要先查族谱,这是规矩。"
翻开泛黄的族谱,何老先生仔细查看着毛家的字辈排序。族谱上清楚地记载着:"顺应仲尚,义乃贻泽,恩锡佩章。"这十二个字,正是毛家的字辈规矩。何老先生指着"泽"字说:"这一代正是'泽'字辈。"
在韶山一带,族谱不仅记载着家族的世系,还详细记录着每一代人的名字。何老先生一边翻看,一边记下已经用过的字,避免重复。他说道:"同族中已故老人的名字要避开,这是为了表示尊重。"
这时,一位同样来求教的族人提到:"何老先生,我听说您曾给好几个孩子取过名字,都很灵验。"何老先生摆摆手说:"名字灵不灵验,关键看这个孩子日后如何。不过取名确实要讲究。"

何老先生站起身,在书房里来回踱步。他一边走,一边低声念叨着"泽"字的含义。突然,他停下脚步,问道:"孩子是什么时辰出生的?"毛顺生忙说:"是寅时。"何老先生点点头:"寅时正是太阳将出之时,东方泛白的时候。"
何老先生走到书架前,取下一本《说文解字》。他翻到"东"字那页,指着解释说:"'东',就是日出的地方。日出东方,象征着光明和希望。"他又翻到"泽"字的页面:"'泽',有水的地方,滋润万物,寓意恩泽。"
就这样,"泽东"二字被何老先生提了出来。他解释道:"'泽'是你们家族的字辈,取其恩泽之意。'东'字取自'旭日东升'之意,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寓意光明。这两个字合在一起,既合乎家族规矩,又寓意深远。"
何老先生又取出一张宣纸,提笔写下"泽东"二字。他说:"你看这两个字,笔画不多不少,写起来也很工整。"他特意用了几种不同的字体写了写,最后说:"不管用什么字体写,这个名字都很大气。"
这时,恰好有个在县城教书的先生路过。听说是在为孩子取名,他也凑过来看。看了何老先生写的"泽东"二字,这位先生连连点头:"好名字!'泽'字和'东'字的搭配很讲究,一个属水,一个属木,水木相生,是个极好的组合。"
何老先生还特意翻开了一本《诗经》,指着其中一句"如月之恒,如日之升"说:"这个名字,正合这个意境。太阳从东方升起,光明必将到来。"
按照当地的规矩,取了名字还要请教过字辈的族中长者过目。何老先生便将写好的名字交给毛顺生,嘱咐他回去向族中长者请教。临走时,何老先生还说:"这个名字虽好,但孩子日后如何,还要靠他自己。"
三、民间传说在韶山一带,关于毛泽东这个名字的传说可谓是家喻户晓。当地有个颇受尊重的算命先生王老瞎子,虽然双目失明,却以看相算命出名。在毛泽东出生后的第三天,他恰好路过毛家门前。
"这户人家刚生了个男娃!"王老瞎子站在毛家门口说道。邻居们都很惊讶,因为当时毛家还没有对外宣布喜讯。王老瞎子接着说:"这孩子的名字要带个'日'字才好,不然就要带个'东'字。"

这番话很快在韶山冲传开了。当地人都说王老瞎子神了,因为后来何老先生给取的"泽东"这个名字,还真带了个"东"字。有人特意去问王老瞎子是怎么知道的,他只是笑而不答。
那时候,韶山一带还有个说书先生叫老张。他走街串巷,以说书为生。在得知毛家新生儿的名字后,他专门编了一段书词。这段书词说的是:韶山有个新生儿,名字里头带个"东"。日后必定大不同,前程远大无穷中。这段书词很快在当地茶馆里传开了。
当地的茶馆里经常有人议论这个名字。有个姓李的老农说:"'泽东'这名字响当当的,比那些随随便便取的名字强多了。"另一个见多识广的老者则说:"这名字里的'东'字,正对着韶山的日出方向,很有讲究。"
在韶山,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说是在毛泽东满月那天,来了个外地的游方和尚。这和尚看了看襁褓中的婴儿,又看了看写在红纸上的"泽东"二字,说道:"好个'东'字,日后必有大作为。"说完就离开了,再也没人见过这个和尚。
当地还有个收破烂的老人,人称"收破烂老刘"。他走遍了韶山的大街小巷,听说了许多故事。他常在茶馆里说:"这个名字不简单,我听说连长沙城里的算命先生都说好。"
1894年春节前后,韶山来了个走街串巷的卖布郎中。这个郎中自称懂些相面之术。他听说毛家新生儿的名字后说:"这名字里的'泽'字带水,'东'字朝阳,水向东流,日后必定大有作为。"
在韶山的集市上,常有人聊起这些传说。有个卖油的老者说:"我听说何老先生给这个名字的时候,正好天上飘着细雨,远处的太阳正要升起,这不就是'泽东'的意思吗?"
还有个在私塾念过书的老人说:"你们知道吗?'泽东'这两个字在一起,正好是'雨后见太阳'的意思。这名字取得太巧了。"这种说法很快在当地传开,大家都说这名字和天象应了。
韶山的年轻人也喜欢议论这些传说。有人说当初取名那天,恰好是个雨过天晴的日子。还有人说,那天早上,韶山东边的山头特别亮。这些传说虽然真假难辨,却在当地广为流传。

不过最有意思的还是当地一位姓黄的老裁缝的说法。他说:"我听说何老先生取这个名字的时候,特意看了看天象。那天早上,东边的天空特别红,就像一团火一样。何老先生说,这是个好兆头,所以才用了'东'字。"
四、文化密码在韶山当地,一直流传着关于"泽东"这个名字的文化解读。1894年春天,一位精通《易经》的老学究来到韶山,专门研究了这个名字的寓意。这位老学究说:"'泽'字在《易经》中是一个重要的卦象,代表着泽水浸润万物。"
当时在韶山,还有一位姓张的老学究,他对"东"字的来历有独特的见解。他说:"'东'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是一个太阳从树后升起的图画。"这位老学究特意带来一块木板,上面刻着甲骨文的"东"字,让乡亲们看个明白。
在长沙府学堂里,有位教书先生对这个名字也很感兴趣。他翻遍了古籍,发现"泽东"这两个字在古代典籍中多次出现。他说:"东汉王充的《论衡》中就有'泽被东土'的说法,意思是恩泽遍及东方。"
韶山一带还有个研究风水的老者,他从地理方位的角度解读这个名字。他指着韶山的山势说:"你们看,韶山的主峰是向东的,山下有条溪流也是往东流。'泽东'这个名字,正好和这里的山水相呼应。"
1894年冬天,来了个走南闯北的文人。这位文人说他去过很多地方,发现"东"字在各地都有特殊的文化含义。比如北方人称"东家"为尊,南方人把"东"字和吉利联系在一起。
当地还有位精通篆刻的老匠人,他特意研究了"泽东"两个字的书法结构。他说:"'泽'字是上下结构,'东'字是左右结构,两个字搭配起来很匀称。"这位老匠人还特意刻了个印章,上面就是"泽东"两个篆字。
在韶山的私塾里,一位教书先生经常给学生讲解这个名字的典故。他说:"'泽'字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水停之处',而'东'字则是'日出之方'。这两个字合在一起,就有了'春水东流'的意境。"
当地还有个研究农家历法的老农,他从节气的角度解读这个名字。他说:"毛家这个孩子是在冬至前后出生的,这时节正是阳气初生之时。用个'东'字,正合这个时令。"

1895年春天,韶山来了个精通音律的艺人。这位艺人说:"你们念念看,'泽东'这两个字的声调很特别。'泽'是去声,'东'是阳平,念起来抑扬顿挫,很是响亮。"
在韶山的茶馆里,常有人谈论这个名字的来历。有位走过许多地方的商人说:"我去过很多地方,发现各地都有用'东'字取名的习俗。北方人喜欢用'东方',南方人爱用'东升',但像'泽东'这样的搭配却很少见。"
韶山还有个擅长对联的老秀才,他专门为这个名字写了一副对联:"泽被四海皆春雨,东升一日映朝阳。"这副对联很快在当地传开,大家都说写得好。
那时候,韶山来了个精通算术的老者。他说这两个字的笔画数很有讲究:'泽'字八画,'东'字五画,八五相加正好是十三,这个数字在民间有着特殊的寓意。
五、最终定名1893年腊月十八,韶山的天气难得放晴。这一天,毛家专门召集了族中的长辈们,为新生儿的名字作最后的定夺。按照当地的规矩,新生儿的名字必须得到族中德高望重者的认可才能最终确定。
毛家的堂屋里,十几位族中长者围坐在八仙桌旁。何老先生也应邀前来,向大家详细解释了"泽东"这个名字的由来和寓意。他特意带来了一本《说文解字》,向大家讲解这两个字的含义。
在座的有位年过古稀的族老,听完何老先生的解释后连连点头。这位族老说:"按照我们毛家的规矩,名字要合乎三个条件:一要符合字辈,二要寓意好,三要读起来响亮。这个'泽东',三个条件都占全了。"
恰好那天,隔壁村的一位老秀才路过毛家。这位老秀才是当地有名的文人,他走进堂屋,提笔在红纸上写下"泽东"二字。他说:"这两个字的搭配很讲究,写起来既周正又大气。"
族中一位在县城开馆教书的先生说:"按照韶山的规矩,取名还要看地理方位。我们这里的太阳是从那边山头升起的,用个'东'字正合适。"他指着堂屋外东边的山头说道。

当时还有个精通族谱的老者,他翻开族谱说:"我查过了,这个名字没有和已故老人重名的。而且'泽'字正是我们这一辈的字派,再合适不过了。"
按照韶山的传统,定了名字还要请族中的老人喝一顿"名字酒"。这顿酒不在乎丰盛与否,主要是要让族人都见证这个名字的确定。毛家准备了几桌简单的酒席,请来了族中的长辈们。
在"名字酒"上,一位平日很少说话的族叔突然开口:"我记得我爹以前说过,名字里带'东'字的人,大都不简单。我看这个名字取得很好。"
那天来吃酒的还有个在外做生意的族人,他说自己走南闯北,见过不少人家的名字,但像"泽东"这样既雅致又响亮的名字并不多见。
酒席间,有位老人提议要把这个名字记入族谱。按照规矩,新生儿的名字要用正楷工工整整地写在族谱上。族中一位擅长书法的长者,特意用毛笔将"泽东"二字郑重地写在了族谱上。
在场的还有个当过私塾先生的族叔,他说:"你们念念看,'毛泽东'三个字连在一起,读起来多响亮。这名字取得好,日后准能让人记住。"
当地还有个传统,定了名字要敲锣打鼓告诉左邻右舍。毛家虽然没有大办,但还是请人敲了一通锣,让四邻都知道这个名字定下来了。
邻居们听说名字定下来了,纷纷前来道贺。有个常年在外做小生意的邻居说:"这名字念着就不一般,比那些随随便便取的名字强多了。"
从那天起,"毛泽东"这个名字就这样正式确定下来了。按照当地的习俗,族中的长辈们还特意在祠堂里上了一炷香,祈求这个名字能给孩子带来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