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耳朵,是人间美味。
——温江猪耳 朵店食客
在没事的时候,
吃猪耳朵是我最开心的选择。
——温江大爷
我喜欢吃拌猪耳朵,
拌的有拌的味道,卤的有卤的味道,
各有各的味道。你吃那个?
——温江猪耳朵店阿姨
在美食软件上搜温江区的“猪耳朵”, 将会显示86个结果。 在温江,光是高家的猪耳朵就有:高大哥猪耳朵、高二哥猪耳朵、高三哥猪耳朵。Emmmmm, 可以想象在温江有多少猪失去了耳朵。
温江, 鱼凫路,通往猪耳朵的江湖。 七家猪耳店如连珠般排满鱼凫, 猪都不敢从这里路过。 外地人看到觉得夸张,本地人知道这背后藏着一个江湖。
这条路上,有网上传名的“万春猪耳朵大酒店”,还有现已不存以高氏为名的“高家猪耳朵饭店”,更有猪耳朵江湖界如雷贯耳的“赵姐猪耳朵饭店”。
一到饭点,这条路边就摆满了食客停放的车。围着一份份猪耳朵,开奔驰的跟蹬三轮的都拼在一桌。
如果你开一家酒店,你会取名为猪耳朵大酒店吗?我想你不会,但温江会。你或许觉得这个名字俗气,但是在温江的语境下,敢叫猪耳朵是一种霸气,给心爱的酒店取名猪耳朵,就如同叫做香格里拉,万豪和凯悦。
和“猪耳朵”处在同一地位的是“高”字。在温江,猪耳朵往往会和“高”连在一起。
这个故事要从七十年代老成都的文家场讲起。那时,高爷爷的“高糍粑”卖得风生水起,膝下三个儿子同样会做生意,先后开起猪耳朵饭店,很快走出文家场,遍布温江南北中。
猪耳朵,可谓猪最秀气的部分,它颤动,哆嗦, 横切下去 或丝或片,每一个断面都有天然的艺术性的细腻感。
猪耳朵纵然好吃,但它一般只作配菜,是凉拌菜,是大菜之前的一道过场。可是在高家,猪耳朵不仅可以凉拌,还可以卤、可以酱、可以泡、可以烧……
在高家,猪耳朵从一道过场,踏入正房。
淋上熟油海椒,撒上味精,点上一丁丁点的糖,一盘猪耳朵上累起高高的调料。
高大哥猪耳店的阿姨眯起眼睛,捏住拇指和食指,在我面前略略一点,她说:“是的,要加一丁丁点的糖。”
轻轻翻动,粉不噜嘟的猪耳朵立刻变成鲜红。慢咬下去,感觉得到它软烂的外皮,脆骨带给牙齿一种顿挫感。筋骨和皮肉结合得至臻完美,甜味和辣味的完美配比。
所以说,如果不是对自家猪耳朵品质的绝对保证,这“高”字很难担得起。
敢和高家三兄弟的猪耳店二分天下恐怕的只有赵姐家的猪耳朵。在鱼凫路,赵姐猪耳朵饭店永远是最火爆的店铺,每到中午都会排起长队,你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一家猪耳朵店。
赵姐的店不适合一个人时的堂食,因为占位置和点菜不可兼得,屁股一离板凳,座位马上沦陷。而点菜的人把小小的操作间围了个扎实。很多菜晚一步就只得一声“哦豁”——卖完了。
老板娘是没空闲聊的,但店里舀菜的嬢嬢面对“你们开了好久”这个问题却很积极,头也不回地大声回答:“好几十年了!他们娃儿都二十多岁了,他们这个手艺还是从老一辈传下来的,你说开了好多年了嘛!”
和温江大部分猪耳朵店铺一样,赵姐家顶了个“饭店”的招牌,但其实是典型的苍蝇馆子。发黄的瓷砖、斑驳的墙面,连墙上菜单变动的价格都是ba上去的。
但就是这一眼看完的菜单,二三十就能吃到扶墙走的价格,却拴住了几代人的胃。
单一道拌猪耳朵,做了三十多年,可以说把凉拌做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温江人称:弹脆韧,麻辣香。
薄切猪耳,放的是红油海椒芹菜芝麻,被切成半透明状的耳片与微辣回甘的红油搅拌,又裹了新鲜芹菜的爽脆和清香,一筷下去,麻辣鲜香的脆嫩肉质在唇舌间弹动,下两碗米饭毫不费力。
我想,只有真正吃上一口才能理解, 为什么 温江人对猪耳朵爱得如此夸张。
🕙10:00am
伴随着晨早的曙光,店里的阿姨把该洗的洗好,该蒸的蒸上,没什么事的阿姨就在旁边坐着,等待着两个小时以后的操劳。
来的人不多,毕竟时间还早。老板把猪耳朵切成薄片,赵姐在玻璃灶台后面娴熟地把调料打包。
🕚11:00am
十一点刚过,人就多了起来。
“赵姐,还有耳朵没得?”
“——有。”
“两个大份,打包。”
熟客和赵姐短短的两句对话,透露出一个重要的信息:猪耳朵限量。
闲坐的阿姨从屋里搬出一大摞板凳桌椅,一字排在街上。
🕛12:00pm
人来人往中 ,一个戴眼镜的大哥握着一把零钱,像鱼一样在扎堆的食客中灵活地穿梭。你找他收钱,他埋着头唰唰唰地给你找零。但你问他每天卖好多猪耳朵,他立马抬起头:“安?问这个爪子哟。”
警惕的眼神透过厚厚的镜片把人盯上半天,才说:“不晓得哈,我只是一个收钱的。”结果后来才知道这位“收钱的”就是老板。
赵姐这里,不慌不忙。
在赵姐猪耳朵店,散乱地搭在外面的小桌子永远比在店里的多。有时候远看一些吃完的人像在跳踢踏舞,但其实他们是在和黏在鞋底的卫生纸纠缠。
这样的疯狂将从十二点一直持续下午到两点,一般来说,一点以后猪耳朵就会全部卖完,两点以后猪拱嘴也会售罄。赵姐猪耳朵店通常在三点关门。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书写着鱼凫路上,温江人与猪耳朵的爱的传说。
或许,这就是吃猪耳朵的排场,这就是赵姐家的阵仗,这就是温江人对猪耳朵的爱的巨大疯狂。
在外人看来,温江这么重视猪耳朵不免有些夸张,但是在温江的语境下,就会发现这其实是很正常的事。不管店铺大小,食客多少,这里的人们都只稳稳地揣着一个“温江胃”,默默地为这一口猪耳朵排着队。
嘎吱,嘎吱,嘎吱嘎吱。
温江的猪耳朵是一绝,赵姐家的猪耳朵是温江一霸。 但赵姐家生意再好,都只卖中午一餐,两点一过就要收摊摊。据说除了想休息,还有一个原因:“也要让周围的店店儿有生意做嘛。”
今日编辑丨 赫赫、 陈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