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汉源/落风的民俗世界
横卧湘鄂赣的幕阜山脉支系延伸至富川北岸,在大冶湖南岸形成东西走向连绵数十公里的父子山脉。主峰即为父子山,海拔791米,为黄石市境内第三高峰。它东望犀牛山,与九顶山并肩,西邻牛头山与姜祥山相依。父子山名古来有之,宋代《太平寰宇记》载:“有父子二人缘山采药,俱坠崖下,从此为名”。
父子山脉
父子山
父子山名的由来,民间亦有一段凄美的传说。相传,父子山原来叫吴家山,很久以前,兴国州有一个叫邵文通的铁匠,对上人非常孝敬。有一年,他的母亲得了重病,医生说只有灵芝草才能治得好。为了治好母亲的病,邵文通带着儿子孝到处寻找灵芝草。他们翻了九十九座山,过了九十九条河,还是没有找到灵芝草。父子两人非常着急。
父子山顶
俯瞰大冶湖
一天,邵文通遇到一个砍柴的樵夫,便问他何处有灵芝草。樵夫说:“吴家山花蛇崖有一棵灵芝草,不过有两只大花蛇守着,不好取。”父子俩听了,顾不得劳累,一气赶到吴家山花蛇崖,往下一望,只见峭壁万丈,雾气腾腾。邵文通救母心切,就用一根绳子系在腰上,让儿子往下放,眼看就要够着灵芝草了。突然,崖缝里窜出一条大花蛇,缠住了邵文通。邵文通大惊,急忙抽出柴刀来劈花蛇,没想到用力过猛,连蛇带绳子都劈成了两截,邵文通一声惨叫,掉下了悬崖。邵文通的儿子见父亲摔死,强忍悲痛,把绳子一头系在树根上,一头系在自己的腰里,吊下悬崖,又去取灵芝草。他刚刚取下灵芝草时,又有一条大花蛇窜出崖缝,缠住了他。他也抽出柴刀,猛劈花蛇,一下子,花蛇连同绳子一起劈成了两截,儿子也摔死在崖底,手中还紧紧地捏着那颗灵芝草。
春到父子山
吴家山的人们见父子两如此行孝,就把吴家山改为父子山,还在山上修了一座庙,取名“父子庙”。
父子山风光
父子山登山步道
这则故事由陈致凡、马先德在1981年搜集,并由赵海林整理,口述人为时年70岁的农民吴中和。其后于1988年刊载于由阳新县民间文学三套集成领导小组与阳新县文化馆合编的《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湖北卷——阳新县民间故事集》当中。吴中和老人口述版本中的故事展示了一对感人至深的至孝父子形象,将让尊老孝亲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
遥望父子山
众峰拱绕
父子采药坠崖的故事在父子山区域广泛流传,衍生出不同的异文,这些异文故事中主线大致相同,即家人生病——父子二人采药——坠崖而亡,只是坠崖原因有所差别。在这些主线相同的异文故事外,还流传着另一则不同情节主题的故事。
壁立千仞
相传父子山原名叫做吴家山,山上有一天然溶洞,深不见底,洞底藏有黄金,从洞口往里看去,依稀可见金光闪闪,只因洞穴太深,从来没有人敢下去。一日,有居住在山脚的父子二人突生邪念,想把洞里的黄金取出来,二人遂带上绳子、柴刀等工具上了山。上山之前,有一个老人告诉他们下到洞里的时候,千万不要回头看绳子。父子二人来到洞口,儿子拉着绳子将父亲放下去,下到一半的时候,父亲看到洞下面金光闪闪看花了眼,高兴的不得了,想回头喊他儿子。父亲回头时,只见金光折射在绳子上宛如一条金环蛇缠绕在自己身上,顿时吓坏了,忙抽出砍刀向“金环蛇”砍去,却把绳子砍断掉了下去。
老妇南望
苍鹰展翅
话说儿子在上面等了很久,不见父亲上来,就把绳子一端系在石头上,一端挂在腰间顺着陡峭的石壁爬了下去,下到一半的时候,也是被洞底的金光闪得花了眼,忘了形,更不管老人的忠告,回头向洞口喊叫起来,结果回头的时候,看到绳子像一条大金环蛇缠着自己,吓得半死,赶紧拿刀想把“蛇”砍死,结果却把绳子砍断落得跟他父亲一样的命运。父子二人摔死后,吴家山脚的人为了警示后人不要滋生贪婪之心、妄取不义之财,遂把这山改名父子山。
父子山花海
父子山从北麓望去,形似妇人,蓬头垢面,盼亲早归,向人们诉说着至孝父子的凄惨故事;从南麓望去,宛如苍鹰,眼神犀利,挥动双翅,守护一方天地警惕贪婪无妄之徒靠近。父子山,众峰拱绕,天荒地老容颜不改,千百年守护一方民众,哺育了多姿多彩地方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