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在收藏与投资古董文物的热潮中,电视鉴宝节目曾一度成为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桥梁。然而,随着“听泉鉴宝”等节目的突然停播,我们不禁要问,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是触碰了不该触碰的禁忌,还是行业本身的水深火热?让我们一探究竟。
关键词:鉴定,节目,资质,直播,杯子,粉丝,电视,主持人,流量,影响力,专家,文物,频道,舆论,北京卫视,
很火的“听泉鉴宝”为什么突然停播了?他是不是碰了不该碰的东西?鉴宝行业水到底有多深?
这是2012年北京卫视的一档很火的鉴宝节目,主持人王刚拿起锤子,一锤就将台上的古董砸了个粉碎。
万万没想到,这一锤子砸掉的不只是古董,还有全国电视鉴宝节目的未来。
时间往回拨几分钟,有一位叫做付常勇的年轻人带来了一对杯子来造访节目现场。他自称这对杯子是明朝永乐年间烧的,估价是2万块,请专家鉴定一下真假。
这节目有一个规则,就是宝物一旦被鉴定为假,会被主持人用锤子给砸碎。作为补偿,节目组会送给持宝嘉宾一份纪念品。
当然了,你也可以在谜底揭晓之前把宝物先拿回去,不要纪念品。
付常勇是怎么选的呢?他对自己的宝物信心满满,是坚持不拿回来,结果专家鉴定杯子是假货,王刚一锤子就把杯子砸了个粉碎啊。
付常勇当即是目瞪口呆,按理说鉴宝到这里该结束了,但是王刚和北京卫视的麻烦才刚刚开始,付长勇反手就把北京卫视给告了,说王刚砸的杯子是真货,市场价高达两个亿,要求节目组给他赔偿,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下节目之后,不甘心的付长勇带着他的杯子碎片找到了一家名叫北京“瀛方斋”的鉴宝机构,“瀛方斋”告诉他碎掉的杯子是正儿八经的明朝制品,还给了一份鉴定证书。
付长勇听完,这还了得,自己几个亿的财富就这么碎掉了,一口气就把王刚和北京卫视告上了法庭。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同为鉴宝,北京卫视的专家和鉴宝机构的判断大相径庭,到底谁说的对呢?
在咱们中国,搞文物鉴定是需要有资质的。先说这个“瀛方斋”,它是一家私人企业,不仅没有资质,甚至几年前因为鉴宝错误,在行业内还闹出过笑话。
那这么一看,还是北京卫视说的对喽,那问题关键恰恰就在这里啊,北京卫视节目组居然也没有完整的鉴定资质啊。
这一期节目,北京卫视找来了三位专家,其中两位的身份是艺术品经纪人,也就是卖字画、卖文玩的,跟权威完全搭不上关系。
剩下的一位倒是有官方的身份背书,是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的委员,但问题是,靠他一个人足以支撑鉴宝的结果吗?更重要的是,文物鉴定资质只是颁发给机构的,没有一个人单独成军鉴定的道理。
那说白了,两家没有资质的单位在为一件古董的真假争得面红耳赤。
很快有人就发现,之前王刚在节目当中已经砸了30多件赝品,那这些个赝品里会不会有真货?王刚锤子下会不会有国宝?你根本没有办法解释。
更要命的是什么,因为鉴宝类节目的知识性矛盾冲突,看点收视率非常高,所以广告效益很好。于是当时不止北京卫视,包括凤凰卫视、天津都市频道,很多地方电视台都在搞电视鉴宝,那风格大同小异,而鉴定的资质同样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北京卫视和付常勇的案子在2015年宣判,虽然最后是付常勇败诉,但因为争议性太大,整个鉴宝节目都在一年前就停播了。
不光是北京卫视,几乎是同一时间,全国各地的电视鉴宝节目都停播了,可以说资质问题毁了当年大火的电视鉴宝。
那回到“听泉鉴宝”身上,他从去年8月直播鉴定古董,一年时间粉丝就已经超过了2500万,9月更是一下子涨了500万。
粉丝影响力之大,早就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年的地方电视台,甚至超过了某些卫视频道了。但是你个人鉴宝的资质真的完备吗?
他本人也刚刚出来做了个声明,说自己就是热爱传统文化的普通人,就是希望通过直播的方式给用户提供情绪价值。
但是我也想说,互联网直播间所有人可以随时链接的背后可能会给观众和听圈鉴宝本人带来无穷尽的风险,直播间里无数观众可以通过账号直接找到藏宝人,这背后有没有他们私下交易的风险?
“听泉鉴宝”为博主媒介,甚至是提供专业背书的鉴定人,有没有连带风险的责任呢?相比巨大的风险而言,“听泉鉴宝”的收益可能是非常的微薄,从各个角度来看,那选择暂避锋芒甚至激流勇退是最稳妥的方案。
流量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过去一年,无数流量博主因为言行带来的舆论风波还历历在目,年初有媒体的主持人发表地震是报应的反人类言论被停职。
再到年终千万粉丝博主在中日民间关系上玩弄舆论,反复横跳被封号。
还有前两天千万粉丝博主违规荐股被封号,这些因为流量带来的影响力和反噬,都在给短视频和直播行业的从业者敲响警钟。